福建紡織鞋服對美出口增長強勁
中國鞋網5月19日訊,傳統產品出口較穩
自2008年下半年美國爆發次貸危機以來,福建省對美國貿易增長持續減速,進入2009年,福建省對美國貿易降幅不斷收窄,比歐盟、日本率先實現復蘇,2月份受春節長假影響,單月出口僅5億美元,其余月份平均出口10億美元左右。
機電產品是福建省對美國出口的主要商品,紡織服裝、水產品對美國出口則在去年實現強勢增長。福建省部分外資機電生產企業以美國作為主銷市場,機電產品一直是福建省對美國出口的最大宗商品,2009年福建省機電產品對美出口47.34億美元,下降15.99%,占比43.64%。盡管機電產品對美國出口下降,但與機電產品對歐盟、日本分別下降24%、33%相比,情況還是比較樂觀的,其中液晶電視機對美出口8.77億美元,比增24.75%。隨著2009年美國放開對我國紡織品配額的管理,福建省紡織服裝對美出口呈現快速增長的勢頭,出口額達6.74億美元,比增27.4%,增加了1.45億美元的出口。
總體來說,福建省勞動密集型產品對美出口較為穩定。其中,鞋類出口19.76億美元,比增5.04%;家具出口8.71億美元,與上年持平;箱包出口5.67億美元,比增1.1%;陶瓷出口1.41億美元,比增14.53%;水產品出口9408萬美元,比增488%。
多年來,福建省對美出口貿易以加工貿易為主,但隨著福建省民族產業的不斷興起,一般貿易在2009年首次取代加工貿易成為福建省對美出口的主要貿易方式,全年一般貿易出口53.09億美元,比增0.87%,加工貿易出口48.93億美元,下降15.97%。與加工貿易方式相比,一般貿易更能反映雙方各自的真正實力,其內在增長更具潛力,貿易方式結構更為合理。
2009年,外商投資企業對美出口繼續占主導地位,大型外資企業是福建省對美國出口重要的主力軍。據統計,2009年福建省對美國出口超過1億美元的企業有9家,分別是福建捷聯電子有限公司、廈門華僑電子股份有限公司、廈門中外運物流有限公司、路達(廈門)工業有限公司、廈門象嶼太平綜合物流有限公司、宇達(中國)投資有限公司、保迪(廈門)物流有限公司、福建佳通輪胎有限公司、漳州燦坤實業有限公司,其中廈門中外運物流有限公司為國有企業,其余8家均為外商投資企業,其中出口總量達23億美元,占全省對美出口總額的21.2%。出口美國超過5000萬美元的企業有26家,全年對美出口36.49億美元,占全省出口美國總額的33.65%。私營企業對美出口勢頭強勁,全年達到26億美元,同比增長16.49%。國有企業對美出口略有下降,出口額為9億美元,同比下降11.26%。
去年,美國頻繁對中國發動貿易保護措施。由于市場和產品結構的原因,福建省成為遭遇國際貿易摩擦的重點省份之一。2009年美國對華貿易救濟案件就立案8起,初裁12起,終裁15起,立案頻率之高在世界貿易救濟史上極為罕見,貿易保護的目標正從過去的低端產品向高端產品轉移。
形勢展望:
出現四大新變化
自2007年底起,源于美國的世界性金融危機和經濟衰退,嚴重打擊了美國市場。中美兩國和世界其他國家一道,聯手抗擊危機,刺激經濟,迄今取得了明顯效果。金融危機以來,中美經貿關系出現了若干值得注意的新變化。
首先,中美兩國相互進出口均出現負增長。據統計,2009年1—8月,中美雙邊貿易額為1837.86億美元,同比下降16.4%。按美方統計,2009年上半年,中國占美國出口市場和進口來源地比重分別是6.1%和18.7%,同比分別上升0.7和4.3個百分點。這表明,在美國經濟嚴重衰退、市場萎縮的形勢下,中國產品仍保持了一定的競爭優勢。而中國經濟的相對強勁,為美國產品繼續提供了市場。
其次,中美貿易不平衡急劇擴大。據美國商務部統計,2009年上半年,中國在美國對全球貿易逆差中的比重從2008年同期的29.2%急劇上升到47.5%。巨額不平衡是中美貿易關系中貫穿多年的一個核心問題。其急劇擴大,正好遇上保護主義色彩濃厚的奧巴馬政府,引起了貿易摩擦的迅速升溫。奧巴馬2009年9月11日批準的對華輪胎征收3年特保關稅,嚴重違背了WTO規則,開啟了貿易保護主義的惡劣先例。與過去美國對我產品多次發起的貿易救濟行動不同,這次美國保護主義浪潮有兩個主要特點:第一,工會成為主要力量,政府傾向是以保護就業為口實,反對進口的增長,而不像過去通常由制造商衡量對其產業有無影響;第二,衡量貿易救濟的標準,不再強調是否低于市場公平價格,而是凡進口有明顯增長,立即啟動救濟。
再次,綠色經濟成為中美經貿新增長。共同應對氣候變暖和減低碳排放,已成為全球各國的緊迫任務。中美兩國是世界碳排放最大、能源消耗最多的大國,共同負有重大而有區別的責任。兩國都在積極尋求經濟增長方式的重大變革,尋求綠色的、可持續發展的經濟。福建省對美出口,應逐步改變低端加工的形態,向高端化,低碳化發展,并在這些領域從美國引進技術和投資,也積極對美投資。在這些方面,兩國爭端較少,共同利益較多,市場潛力巨大。
最后,中美經貿前景依然廣闊。中美經貿領域內,雙方雖然差異很大,矛盾不斷,但全球化的總趨勢決定了兩國經濟上的相互交織將日益加深。從而決定了相互貿易和投資的增長還將持續多年的總趨勢。在可預見的未來,中美經貿規模仍將僅次于中國同歐盟的經貿。中美經貿關系的長遠前景,仍是樂觀、可觀的。
應及時調整發展思路
專家建議
應及時調整發展思路
目前,美國國內經濟增長超過預期。美國商務部的初步數據顯示,2009年第四季度GDP增長高達5.7%,為2003年以來單季最大增幅,也是美經濟連續第二季度實現正增長,表明美國已經走出衰退。多項經濟數據表明,美國經濟底部似乎已經形成,目前正呈V形反轉。市場已經開始預期加息,但也不能過于樂觀,目前美國的經濟復蘇多數是由于經濟政策的刺激作用,其經濟內在增長動力還未形成,并且目前的復蘇也不牢固,經濟仍面臨二次探底的風險,危機前的盛況恐難在短期內再現。
值得注意的是,美國已調整經濟增長模式,由進口向出口轉型。奧巴馬日前在美國國會發表其任內首份國情咨文時承諾,要在5年內使美國的貨物出口量增長一倍。在一次民主黨聚會上發表講話時又表示,未來中國和亞洲是美國出口的巨大市場。很多美國官方人士認為,美國金融泡沫破滅后,只能依賴出口來支撐經濟增長。同時他們要求亞洲國家擴大內需,為美國擴大出口騰出空間,由進口大國轉型為出口大國。
對此,業內專家表示,美國能否成功擴大出口值得懷疑,美國從來就不是一個出口依賴型的國家,基于不同的比較優勢,中國等亞洲其他國家才是典型的外需依賴型經濟體。由于產業結構和國際分工的不同,使得美國擴大出口的空間有限。美國服務業出口的增長空間畢竟有限:其優勢產業如飛機、汽車等,需求上升空間也不大,且面臨海外同行激烈的競爭;新興產業如新能源等,還未成氣候,短期內難以復制像美國IT產業那樣的暴富美夢;而美國的出口重頭戲制造業,其前端產業鏈又在中國等新興國家。目前,美國開始研究旨在扶持中小企業出口的政策。
因此,外貿專家認為,美國調整對外經濟政策和經濟增長模式,對福建省的影響是多方面的,既有挑戰,也有機遇。美國發展出口的重點在于高附加值和高技術產品,這與福建省出口美國的產品是一種互補的關系。此外,面對新的國際貿易環境與形勢,福建省企業也要轉變觀念,及時調整發展思路,等到美國經濟復蘇走上正軌,股市、樓市進一步回暖之后,美國國內消費有望回到占GDP總值2/3的水平。到時,福建省外需市場有重整旗鼓的希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