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鞋服品牌轉向時尚休閑化
中國鞋網05月16日訊, 近日杭州萬象城開張,細心的消費者驚奇地發現諾大購物中心竟然沒有專業運動品牌出現。運動品牌一直是大型商場座上賓,如今集體缺席,是單一商場個別現象呢?抑或整體市場風向變化呢?
近日筆者同銀泰、解百等多家百貨店接觸,他們表示有對運動專柜縮柜和減品牌數量的打算。聯系到近日多家運動品牌美津濃計劃關閉國內200家門店,安踏、361開辟兒童系列,以及李寧、安踏、阿迪、耐克紛紛開辟休閑系列等舉措,一個清晰市場信號逐漸浮現:專業化運動市場高速趨勢減緩,市場和消費者需求趨勢正在轉向。市場一線的營銷人員告訴筆者:過去消費者是熱衷跑鞋、運動鞋、運動服,現在更多對板鞋、時尚休閑鞋、酷酷的衛衣和有時尚圖案的運動休閑裝感興趣,色彩越是張楊越是好賣。資深的運動用品市場人士指出:這股運動用品轉變意味著全民運動熱由奧運之后轉向生活化和常態化的生活轉變,對于有專項運動的人士更多的選擇專業性產品和專業品牌,例如打羽毛球隊選擇羽毛球鞋,打籃球的選擇籃球鞋、籃球服,運動專業性和品牌選擇傾向更加清晰化,而使用專業性不太明顯的消費者更多著重在時尚性和休閑化方向。市場和消費者趨勢的轉變將會為品牌帶來不同變化鍥機!
運動用品市場是如此,而有著和運動市場有所關連的戶外用品市場應該亦大至相同。筆者在百貨店的戶外用品專柜通過對購買戶外用品消費者交談中發現大多購買戶外用品對象85%以上為非極限登山、驢友,基本上為偶然出外玩玩而購買。有的甚至是因為戶外服裝能夠滿足戶外多種用途,鞋較為堅固較為時尚而購買,與產品專業度與否不存在購買的直接購買影響。如果從重度專業、一般專業、初級入門、休閑戶外來進行消費者需求劃分的話,百貨店的戶外用品購買者約有2—8%為重度專業,10—15%為一般專業,20—40%為初級入門,30—40%為休閑戶外,盡管在統計上沒有進行嚴謹數據匯總分析,但可以清晰看到非專業級別始終是購買對象的主要身份。而樂斯菲斯和哥倫比亞等國際品牌產品線分析,它們一直將產品線分成:專業戶外20%,一般戶外30%,休閑戶外50%,這是國際品牌深諳消費者實際需要的正確產品策略所為。從哥倫比亞的產品推廣中我們不難發現現在哥主要推廣的是垂釣系列和自駕游系列,這些產品都是非專業戶外產品,更多是休閑性產品,由此可見國際品牌對消費者的把握儼然國內品牌老到,更為長于對消費者趨勢把握。在事實上的產品專業度開發上國內品牌除探路者、奧索卡等廖廖數個品牌具備專業登山面料、設計使用測試能力和實施,而大多數設計測試都是免去的工序,從這點看所謂專業度無從談起,僅是扯起虎皮充真虎全為好買高價而胡弄消費者的玩意!
把握消費者,把握市場發展趨勢,進行因勢而變,才是一個品牌做大做強的王道。消費者在變,運動品牌已經因應而變,那么國內的戶外品牌你還在固執過去的認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