異類
編輯推薦
本年度最值得期待的作品,《異類》Outliers連續20多周雄踞《紐約時報》暢銷書榜。中文版的上市,得到了張瑞敏、李開復、唐駿、潘石屹、徐小平、葉茂中、徐靜蕾、陸川、曾子墨、胡一虎、馮唐等知名人士的一致推薦。
如果有人說某某人士的成功是因為他是一個天才,那么本書會毫不遲疑地對他說不!因為持這種論調的人往往忽視了成功不能缺失的兩個環節:機遇和文化傳承。
世上沒有不想成為人上人的人,成為卓絕群倫的社會人士是創業者的夢想,別人的成功經歷是成功者了解世界的一面鏡子,在工作中事有所成是企業員工的追求,然而,要成為卓越者,需要的不僅僅是審視自己,還需要認識自己周圍的一切事物,這樣才能找到適合自己生長的土壤。
被Fast Company雜志譽為“21世紀的彼得•德魯克”的怪才馬爾科姆•格拉德威爾,是個“無論何時何地都能找到軼聞趣事的天才”(《華爾街雜志》語),他用生動幽默的語言分析了天才生長的機遇和文化傳承這兩個原因,他會帶你走進每位成功人士生長的環境:他們的家庭、他們的社區文化、他們的種族文化、他們的教育制度等等,所有這些都紋理清晰地展現在你的面前。
內容簡介
在《異類》一書中,美國的怪才格拉德威爾對社會中那些成功人士進行的分析,讓我們看到了一連串頗感意外的統計結果:
英超聯賽大部分球員都在9月至11月出生(不信,你可以查查英格蘭兩大前鋒歐文和魯尼的生日);
比爾•蓋茨和史蒂夫•喬布斯都出生在1955年;
紐約很多著名律師事務所的開創者竟然都是猶太人后裔,并且他們的祖輩大多是在紐約的服裝行業謀生。
為什么對那些成功人士進行的統計結果會這樣一致“意外”?這是因為:
英超球員注冊時間是9月。在同齡的球員中,9月份出生的人實際上比8月份出生的人幾乎大了一歲,一歲的差距對他們的職業生涯有著不可低估的影響;
1955年前后正是計算機革命的時期,如果你出生太早,就無法擁有個人電腦,如果出生太晚,計算機革命的好機會又被別人占去了;
猶太人律師事務所的成長,是因為他們正趕上企業重組的法律訴訟出現革新的時候,而他們移民到美國的祖輩們的經歷又讓他們出色地掌握了抓住機遇的能力。
因此,那些奇才異類,他們之所以神奇,得感謝機遇的眷顧。不過,除了機遇之外,他們的成功還需要上輩人的文化熏陶:中國人的數學之所以比西方人的數學成績優秀,得意于中國人根植水稻的勤勞精神和漢字讀音的簡潔明了。韓國人在20世紀90年代初期較高的飛機失事率,也是因為韓國上下級之間過于嚴格的等級制度造成的,韓國較為嚴格的等級制度使得機長的助手發現險情時,無法第一時間向上級明確地匯報。
如果不聽聽性格比較張揚的格拉德威爾怎么說,你絕對不會想到,我們對成功的理解還那么原始。正如格拉德威爾在另外一個例子所說的,如果沒有機遇和環境的熏陶,即便是世界上智商達到195的人(愛因斯坦的智商是150),也只能做一份年收入6 000美元的保安工作。
因此,從《異類》一書中,你能體會到機遇對成功是如此的重要。格拉德威爾為讀者指出了成功之路的方向,但怎樣把握這份機遇,每個人都需要仔細思考,畢竟,不同人擁有不同的機遇。
作者簡介
馬爾科姆·格拉德威爾,被《快公司》譽為“21世紀的彼得·德魯克”,曾是《華盛頓郵報》商務科學專欄作家,目前是《紐約客》雜志專職作家。2005年被《時代》周刊評為全球最有影響力的100位人物之一。2005年,他更是創造書市神話,兩部作品Tipping Point(《引爆點》)和Blink同時位居《紐約時報》暢銷書排行榜精裝本和平裝本第一名。《異類》是他最新推出的一本力作。 馬爾科姆出生于英格蘭,是牙買加人的后裔。在加拿大長大,現居紐約市。他曾經做過衛生政策和科學新聞方面的記者,其文章喜歡以小見大。馬爾科姆是一個非常有創意的作家,他認為自己的文風屬于一種adventure of ideas的風格,雖然大部分作品都不屬于虛構,又不是圍繞一個人物或者一個故事展開,但其中的故事情節卻一般比較曲折,看他的文章很有adventure波瀾起伏的韻味。(來源:當當網)
- 上一篇:向唐太宗學管理
- 下一篇:何飛鵬的《自慢》系列教你增職場內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