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革企業如何面對低碳經濟的挑戰
中國鞋網03月31日訊,伴隨哥本哈根會議的召開,以低碳為特征的新一輪經濟革命正在拉開帷幕,相關產業的大調整和全球分工格局的深刻變化即將來臨。目前來看,世界上眾多國家都把發展低碳經濟提升到了國家發展戰略的高度。在近日召開的“兩會”上,低碳經濟也成為代表們熱議的話題,低碳經濟給國家經濟、產業發展帶來的影響和應對之策備受關注。
“低碳經濟是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為特點,以減少碳基能源為標志,以實現可持續發展為目的的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近日,中國輕工業聯合會副會長、中國皮革協會名譽會長徐永在接受記者采訪時指出:“哥本哈根會議的召開宣告了低碳經濟時代的到來。對于傳統的皮革行業,既面臨著嚴峻的挑戰,又處于加快轉變發展方式的歷史機遇期。”就低碳經濟給皮革行業帶來的挑戰和機遇,徐永會長進行了深入解讀,并提出了皮革行業應對低碳經濟挑戰的八大策略,為皮革行業在低碳經濟時代實現跨越式的發展提供了前瞻性的指引。
低碳經濟給企業帶來生存考驗和成本考驗
記者:在您看來,國家把低碳經濟作為未來的發展戰略,這會給皮革行業帶來哪些方面的影響?
徐會長:在低碳經濟時代,更加嚴格的環保要求將會是皮革行業面臨的嚴峻挑戰。在哥本哈本會議召開前夕,中國政府對全世界主動表態,到2020年中國單位GDP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50%。同時,到202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費的比重達到15%左右。為踐行這一承諾,政府在制定環保政策方面將會更加嚴格,這一影響是長期而持續性的,必然會給制革企業帶來生存的壓力。我們的企業必須去理解并遵守這些日益嚴格的環境法規和減排政策,因為企業作為社會的一員,是主要的碳排放者,應當承擔相應的碳減排責任。
另一方面,與低碳經濟的戰略發展相適應,國家將會制定更加完善的環保政策法規,這也給皮革企業的生產制造帶來成本的壓力,企業必須努力適應不斷上漲的能源、廢物處理和原材料價格對其生產成本的影響。可以說,無論是生存壓力還是成本壓力,挑戰都是巨大的,皮革行業要未雨綢繆,積極行動,爭取主動。
把低碳經濟形成推動力變成加快轉變的實效
記者:皮革行業這樣一個傳統行業在低碳經濟時代怎么抓住發展機遇?
徐會長:在低碳經濟時代,皮革行業所面臨的機遇則是把壓力變為動力,把低碳經濟形成的巨大推動力變成加快轉變的實際行動和實效。低碳經濟實際上是從國家、社會、行業,乃至消費者的層面促使我們更新發展觀念,促進行業轉型升級,促進企業上檔次、上水平、增效益。
哥本哈根會議剛結束不久,但我們看到低碳經濟已經開始影響深入我們的生活,影響我們的行業。近期召開的“兩會”上,代表們熱議低碳經濟并且提出了很多的策略;皮革行業的企業在低碳、節能、減排方面也都采取了不同程度的舉措,比如東明實現了清潔化生產技術的集成創新,德賽爾申報了低碳經濟的項目,德威在太陽能等新能源的應用方面進行了成功實踐。
八大舉措應對低碳經濟挑戰加快皮革業發展方式轉變
記者:面對低碳經濟帶來的影響和改變,皮革行業應該如何應對?我們下一步有哪些舉措?
徐會長:在低碳經濟時代,我們要把低碳經濟提升到產業發展戰略的高度,舉全行業之力,積極應對挑戰,推動行業走變數量型為質量效益型、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的可持續發展之路,走生產發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之路。
一、適應新形勢,把低碳經濟的理念融入企業發展戰略之中。
皮革企業應當把低碳經濟的理念融入到企業的發展戰略之中,適應新形勢,自覺自主加壓,把低碳經濟作為企業轉型發展的動力引擎。
自哥本哈根會議以來,全球范圍內的低碳經濟轉型已經開始,要在此次轉型契機中占據先機,企業就必須重新審視自己的定位和發展戰略。比較直觀地說,企業要從根本上改變原有的資源消耗型、先污染再治理的發展模式,走清潔生產的新型發展之路;企業必須努力優化現有產品的碳效率,包括基礎設施、供應鏈和成品;企業要設計能夠滿足大幅度減排要求的新型低碳解決方案,這可能需要打破現有的產業價值鏈的束縛,對產品結構進行新的調整和布局。
二、正確認識皮革行業的基本特性,推動將其納入循環經濟范疇。
皮革行業的原皮是來自肉制品的副產品,經過現代工藝技術加工制成成品革,再生產出人們生活的時尚必需品——鞋,箱包,皮革、裘皮服裝等產品,這是變廢為寶、化腐朽為神奇的綜合利用過程。皮革產品進入流通領域,通過消費又反過來拉動養殖業的發展,形成了一個自然的循環過程。
當然,制革是有污染的,但污染是可以治理的,技術上成熟可行,且治理成本可以接受,這也是意大利、西班牙等歐洲發達國家仍存在很多制革企業的最重要原因。因此,建議國家相關部門在制定產業政策時應把皮革行業列入到循環經濟范疇,進一步促進皮革業的可持續發展。
三、把皮革特色區域作為轉變發展方式的主戰場,力促企業實現從單純制造到整個大物流環節的全面提升。
皮革特色區域是皮革行業發展的支柱力量。據中國皮革協會統計,我國19個皮革特色區域的皮革產品的工業總產值占了全行業的工業總產值的一半以上。因此,在轉變發展方式的過程中,我們要把皮革特色區域作為皮革行業轉變發展方式的主戰場,以皮革特色區域為載體,加大對支柱產業的技術改造和升級,不斷延伸產業鏈、整合產業鏈,推動皮革產業由粗放向集約提升,從半成品向精品加工提升,從貼牌向創牌提升,從數量向質量提升,從制造向創意、創造、終端營銷網絡提升。總體而言,就是實現從制造轉向大物流環節包括六大塊即產品設計、原料采購、倉儲運輸、訂單處理、批發經營、終端零售的全面提升。
在不久前召開的“兩會”上,轉變發展方式成為代表熱議的話題,我們注意到,在溫家寶總理做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把“加快轉變發展方式,大力推進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放在了報告的第二條這樣一個突出的顯著位置。對于皮革這樣一個傳統行業,轉變發展方式的問題尤為嚴峻,轉變發展方式是市場的要求,更是企業生存發展的需要。制造環節是生產流通鏈條中利潤最低的一個環節,大物流環節的六大塊創造了9美元的價值,而生產制造僅創造了1美元的價值。現代皮革企業如果還僅僅停留在單一的生產制造,加工沒有附加值的產品,最終的結果只能是被市場所淘汰。因此,我們的企業不能僅僅停留在單一的生產制造的企業,而要不斷提升,成為“六加一”的企業,分享在整個大物流環節中產生的價值。
四、支持重點制革企業和制革特色區域污水處理工程的深度改造。
面對國家和地方政府出臺的日益嚴格的環保政策和環保要求,制革企業和制革特色區域現有的污水處理工程的處理能力已經無法負擔,污水處理工程的深度改造問題十分緊迫。
近年來,河北辛集、河南桑坡、河北肅寧、江蘇宿遷,河北宣化等區域通過主動地升級改造,推廣清潔工藝,推行灰液、鉻液循環減量排放,對于處理的達標中水提高重復使用的比例,達到了良好的處理效果,有效地緩解了企業和特色區域的節能減排壓力。在以后的工作中,我們將會加大支持制革企業和制革特色區域污水處理工程深度改造的力度,為其爭取政策上的支持,并提供更具實效性的服務。
五、培育“承接轉移—中國制革示范基地?阜新”,將其作為探索低碳經濟的試點工程。
伴隨哥本哈根會議的召開,低碳經濟已經上升到了國家戰略的高度,從產業可持續發展的角度來看,低碳經濟、循環經濟也要作為產業發展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為了前瞻性地引導行業形成集中生產、集中治污、產業鏈完善、符合低碳經濟和循環經濟發展模式的新型制革基地,中國皮革協會已向政府建議在全國有條件的地區培育5-8個承接轉移的制革示范生產基地。
2009年8月31日,在中國皮革協會第六屆理事會第三次擴大會議上,中國輕工業聯合會、中國皮革協會、遼寧省人民政府和阜新市人民政府簽署了共同培育“承接轉移—中國制革示范基地?阜新”的四方協議。協議簽署后,政府和協會聯合組織了一批制革專家、環保專家從科技綜合防治的角度,為阜新做了前瞻的環保治理規劃,重點是實現“七通一平”、污水集中處理、推動清潔生產。下一步,我們還將提升對承接轉移的制革示范生產基地的服務工作,爭取將它培育成皮革行業探索集中治污新模式的一個樣板工程,一個探索低碳經濟、循環經濟的成功試點。
六、貫徹《制革行業結構調整指導意見》,嚴格市場準入,堅決淘汰落后產能。
去年12月,工信部出臺了《制革行業結構調整指導意見》,指導意見的出臺為制革行業結構調整提供了指南性文件,也為皮革行業實現低碳經濟目標奠定了政策基礎。
從實踐經驗來看,制革污水處理是需要一定的環保治理設備和運行成本投入的,一般情況下,年加工3萬標張以下的制革企業是不可能具備有效的污水處理能力的,要堅決取締。從行業發展的經驗來看,年加工能力在10萬標張以上的企業才具備獨立地建立和維護污水處理系統的能力,指導意見明確提出:“依法取締違法違規小制革,淘汰年加工3萬標張以下的制革生產線;嚴格限制投資新建年加工10萬標張以下的制革項目;淘汰落后技術和能力,到2011年,淘汰落后制革產能3000萬標張;提高行業準入門檻,杜絕新增落后生產能力,防止落后生產能力變相轉移。堅決淘汰落后產能,再淘汰1000多萬張。”
為了完成這一目標,我們擬配合政府研究制定《制革行業準入條件》,以避免盲目投資和低水平重復建設,完善制革落后產能退出機制;同時,配合政府加快《制革及毛皮加工工業水污染物排放標準》的制訂,該標準預計將于2010年出臺,它的出臺對科學規范制革用水量和污染物排放量,加大對行業污染治理的監管力度發揮重要的作用。
七、深入開展“皮革行業節能減排環保創新獎”評選和推廣,樹立節能減排環保創新樣板。
2008年,中國皮革協會和中國財貿輕紡煙草工會聯合開展“皮革行業節能減排環保創新獎”評選工作。2008年9月,正式推出首批河北東明皮革有限公司的“浸灰廢水和鉻鞣廢水循環利用技術研究”和河南隆豐草有限公司的“毛皮加工污水深度處理及污泥有效利用技術”等在內的7個獲獎項目,在行業內樹立了節能減排環保創新的典型。
獲獎企業有的是變廢水為生產用水,有的是采用清潔生產工藝節水減排,有的是變污泥為資源再利用……,推廣這些資源節約、節水、節電節能減排和廢棄物的資源化再利用的實用技術和工藝上創新的典型企業,在全行業中創造了“爭當環保先進、爭創環保典型”的良好氛圍,樹立了節能減排、環保創新的樣板。2009年,《皮革世界》和中國皮革網對七家獲獎企業以及獲獎項目進行了重點宣傳,達到了很好的效果。今年,“第二屆皮革行業節能減排環保創新獎”的評選工作已經開始,中國皮革協會將會繼續秉承“公平、公正、公開”的精神,全力支持和推動這一活動的開展。
八、以真皮標志生態皮革為引領,倡導綠色消費,支持低碳經濟。
自哥本哈根會議召開以來,“低碳生活、綠色消費”的理念風行全球。皮鞋、皮包、皮衣等皮革產品是與消費者生活密切相關的產品,在消費領域倡導綠色消費,不僅是支持低碳經濟的舉措,同時也是對消費者低碳訴求的最好回應。
早在2003年,中國皮革協會就敏銳地意識到倡導綠色消費的重要性,繼“真皮標志”推出了“真皮標志生態皮革”。“真皮標志生態皮革”不僅對成品革產品的各項環保指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且強調生產過程所采用的原材料、生產設備,以及污水處理技術等各個環節都要體現環保理念。通過幾年來在全行業的推廣,目前已有30多家優秀制革企業獲得“真皮標志生態皮革”的使用資格。
這些企業在節能減排和生態環保方面起到了示范效應,它們的產品滿足了消費者綠色消費需求,贏得了市場的認可,達到了環境效應和經濟效應的雙贏。我們看到,真皮標志生態皮革企業在國內市場的占有率取得了良好的業績。據統計,生態皮革企業生產的成品革產量占全國制革總產量的12.5%。
- 上一篇:新戰略幫助泰國的紡織皮革工業反彈
- 下一篇:以高質量黨建引領皮革行業高質量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