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幣升值對出口鞋企的影響
中國鞋網03月27日訊,人民幣升值不會損害就業和出口
過去的人民幣升值并沒有損害中國的出口和就業。人民幣自2005年7月與美元脫鉤后對美元升值了17.5%,但中國在美國進口市場的份額仍持續擴大,甚至在金融危機爆發后仍是如此。中國的出口并未受人民幣匯率的顯著影響,部分原因是中國的出口中包含了較大部分的進口中間商品。
目前市場擔心,即使人民幣只是漸進升值,中國一些低利潤率的勞動密集型行業的出口也會垮掉。但中國服裝和鞋類出口企業最近的經歷表明這些擔憂是沒有道理的。中國服裝和出口企業在美國市場的主要競爭對手來自墨西哥。2009年中國在美國服裝和鞋類市場的份額是46%,而墨西哥是37%。雖然人民幣對墨西哥比索自2000年以來一路升值,中國在美國紡織服裝市場的份額卻從2000年的21%升至2009年的48%。金融危機爆發后,從2008年9月至2009年3月人民幣對比索升值了39%,導致中國出口企業的成本相對于其競爭對手大幅上升。中國出口企業在美國服裝和鞋類市場的份額的確從46%下降至42%,但人民幣/比索匯率穩定下來之后,中國出口企業的市場份額即迅速反彈,甚至高于人民幣大幅升值之前的水平。即便突然發生巨大的匯率沖擊,對中國出口市場份額也只有暫時的影響。一旦中國出口企業一段時間后適應了這種沖擊,它們將能夠重拾競爭力。換言之,一些勞動密集型行業的低利潤率并不意味著它們缺乏應對人民幣升值的能力。
人民幣升值不會使中國重蹈日本覆轍
市場中有人擔心人民幣升值會使中國重蹈日本在20世紀80年代的覆轍。廣場協議簽署后,日本于1985年準許日元對美元大幅升值。1989年資產價格泡沫破滅,日本出口急劇下滑,資產價格飆升,經濟受到重挫。有人認為,中國目前處境與1985年時的日本相同,避免重蹈日本覆轍的唯一辦法是抵制要求人民幣升值的壓力。
我們認為,雖然今天的中國與20世紀80年代的日本有著諸多明顯的相似之處,但兩者之間存在的重大差異表明當年日本的悲劇不會在中國重演。
●中國目前采取的貨幣政策與20世紀80年代的日本正好相反。日本當時被迫在短期內推動日元大幅升值,導致國內企業措手不及。面對出口的大幅下滑,日本央行為挽救國內經濟不得不降息。相比之下,中國經濟正在強勁增長,預計中國央行未來將加息。人民幣升值與貨幣政策緊縮一道將降低資產泡沫風險。
●中國目前仍處于發展的初期階段,保持著較強的競爭力,而1984年日本已經是全球最富裕的國家之一,在許多制造業領域喪失了競爭力。具體而言,1984年日本人均GDP已經超過10,100美元,而新加坡、臺灣、韓國和香港人均GDP介于2400美元至7100美元之間。日元急劇升值導致日本出口大幅下滑,其它主要出口國的出口則上升。與競爭對手相比,2009年中國人均GDP仍然非常低,個位數的升值幅度并不足以導致中國喪失其競爭優勢。2009年中國人均GDP為3,673美元,僅相當于墨西哥(中國在美國市場中的主要競爭國)的46%和馬來西亞(主要電子產品加工地)的52%。
●中國當前的地區間差異明顯高于1984年的日本,意味著中國未來的增長潛力更大。當時日本最富裕地區(東京)人均GDP較最貧窮地區(奈良)高出3倍,在中國這一比值為5。另外,除東京外,日本各地區人均GDP相差不大,而中國各地區之間相差懸殊。因此,中國有更大的潛力來消化人民幣升值帶來的沖擊。日本國內企業當時被迫將生產基地轉移至海外,而中國出口企業可以轉移至內陸省份。最近幾年,我們確實看到中國部分出口企業已將生產基地轉移至內地省份。
人民幣升值的時點與方式
我們預計人民幣2010年將升值3%-5%,我們認為升值最早可能于4月份開始,原因如下:
●鑒于近幾個月中國企業加工貿易進口迅速上升,未來數月出口增速有望維持強勁。
●近月來通脹持續上升,預計未來數月在翹尾因素影響下將進一步上揚。
●媒體關于“民工荒”的報道表明人民幣升值將不會導致大量失業。
●美國副國務卿3月初訪華,顯示中美政治緊張局勢有緩和跡象。
●有關希臘評級的利好消息表明美元貶值的可能性正在上升,加大了人民幣升值的可能性。
●接下來的一系列事件可能觸發升值:美國政府公布匯率操縱國名單、中美戰略經濟對話、胡錦濤主席訪美以及G20會議等。
我們預計,人民幣升值將是漸進式,不太可能出現一次性大幅升值。
●外需正在恢復,但前景仍然具有不確定性。中國總理溫家寶在近期召開的11屆全國人大會議上發表講話時指出,不能排除全球經濟出現二次探底的可能性。有鑒于此,我們認為中國政府不太可能允許人民幣大幅升值。
●近期歐元對美元貶值已經推動人民幣名義有效匯率上升。從年初至3月16日,雖然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保持不變,但人民幣對歐元已經升值4.5%。人民幣一次性大幅升值將使人民幣對歐元和其它貨幣升值幅度過大。
●2005年7月21日,人民幣對美元一次性升值2.1%,拉開了人民幣匯率改革的序幕,但時至今日這是僅有的一次性升值。2005年中國的經濟失衡遠比目前嚴重,經濟過熱且貿易順差激增;但目前貿易順差與2008年高點相比已經有所收窄,經濟也并未出現過熱跡象。因此,本次人民幣升值幅度可能要比2005年溫和得多。
人民幣升值對行業表現的影響
從成本/收入角度來看,人民幣升值將導致以美元計算的成本上升,從而對企業出口產生負面影響,但其同時亦有助于國內市場的銷售,因為人民幣升值會降低原材料的進口成本。對成本/收入進行全面衡量需要綜合考慮人民幣升值對出口和國內銷售的影響。
人民幣升值對某一行業的總體益處(或產生的成本)取決于兩個因素:出口依存度(出口在總產出中的占比)和國內成本在總成本中的比重。出口依存度和國內成本較高的行業(如紡織服裝制造業)可能由于人民幣升值而蒙受更多損失,而出口依存度較低、原材料進口依賴性更強的行業(例如大宗商品加工行業)將從人民幣升值中受益更多。市場和媒體報道把焦點主要放在了人民幣升值對出口行業成本的影響上,而淡化了對進口行業的潛在益處。
出口方面,出口依存度較高的行業有辦公設備、電信設備與計算機、紡織、服裝和電子設備,其出口與總產出比率分別為66%、52%、33%、31%和25%。其中,紡織服裝行業出口商品的國產率明顯高于其它行業。我們的測算顯示,人民幣升值5%將使紡織服裝行業以美元計算的出口成本上升4%。
人民幣升值亦影響企業的國內銷售成本,因為內銷商品含有進口中間產品。我們估計以下這些行業的國內銷售最有可能從人民幣升值中獲益,因為它們更依賴于進口原材料:電子設備、辦公設備、石油加工、天然氣生產和電氣設備。
綜合對出口和國內銷售的影響,我們模擬了人民幣升值5%情況下各行業利潤將會發生的變化。我們得出若干結論:
人民幣升值的贏家是依賴大宗商品進口的重工業。人民幣升值5%將使石油加工和天然氣生產行業、金屬加工行業、交通運輸設備和金屬采礦行業的成本分別降低2%、1.3%和1%。這些行業將受益于進口原材料購買力的提升及較低的出口依存度。
辦公設備行業和紡織服裝行業將受損。人民幣升值5%將使辦公設備行業和紡織服裝行業的成本分別上升1%和0.8%,主要由于這些行業更依賴于出口和/或其供應鏈主要在國內。
令人驚訝的是,電子產品制造業、電氣設備行業和通用、特種設備行業小幅受益于人民幣升值,這是由于它們原材料中較大部分來自進口,因此國內銷售受益程度大于出口受損程度。
實際上,受益于人民幣升值的行業多于受損的行業。這一結論并不符合人民幣升值令中國企業普遍受損的傳統觀點,這是因為升值對中國出口的不良影響在爭論中占據了主導地位,而有利的貿易條件所帶來的益處卻受到低估。
人民幣升值將導致估值變動,影響持有外幣資產/負債公司的資產負債表。背負外幣債務的企業將受益而持有外幣資產的企業將受損。量化外匯敞口并非易事,即使上市公司也是如此,因為有關方面并不要求它們披露相關信息。由于企業取得外匯敞口(通過債券、股票或貸款)需要獲得批準,因此相對于整個企業部門的負債而言,外幣資產/負債的規模較小。銀行業可能比其他行業有更多的外匯敞口,但關于銀行資產/負債貨幣構成的資料并未披露。我們估計銀行凈匯率風險相對于總資產而言并不大,但考慮到銀行和保險公司正積極拓展海外業務,人民幣升值將有助于它們未來的擴張。
中國工業生產的技術含量部分依賴于從發達國家進口的設備和技術。人民幣升值將增強企業購買外國技術的能力。最可能受益的行業包括交通運輸設備、教育、電子設備、辦公設備和石油天然氣勘探,因為這些行業中研發在中間投入的比重較高。
- 上一篇:中國鞋品牌逐步走向世界舞臺
- 下一篇:耐克CEO離任,中國品牌能得到什么啟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