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助成都女鞋 成功占領零售市場
中國鞋網03月07日訊,為提升成都女鞋的國際國內影響力,武侯區委、區政府在省市相關部門的支持下,帶領中國女鞋之都的核心企業實施了一系列創品牌的重要舉措,積極引導鞋企通過技術創新實現從成都制造到成都創造的轉變,昨日下午,位于錦繡路的中國女鞋之都第一家名品連鎖店—盛仙妮名品連鎖店內云集了不少打扮時尚的美女,她們試穿上成都造女鞋,在明凈的鏡子前轉來轉去,笑容寫在臉上,對成都造女鞋寄予厚望。
“成都本土女性朋友對成都女鞋的厚望,增強了我們鞋企創品牌的信心,我們將從產品研發等角度入手,積極增強產品的核心競爭力。”據盛仙妮名品連鎖店運營經理黃愛玲介紹,盛仙妮名品連鎖店開張一年以來,工廠—消費者的直銷模式讓消費者得到了實惠,盛仙妮9家名品連鎖店去年年銷售總額過千萬,按照公司的預計,該品牌的名品連鎖店今年內將增至30家,將進軍主城區的各大人氣旺角。
盛仙妮連鎖專賣店的成功僅僅是武侯中國女鞋之都戰略崛起的一個縮影,隨著中國女鞋之都的戰略布局的不斷升級,“成都造”皮鞋在本地的美譽度和品牌形象已經逐漸“植入”成都消費者的潛意識中,顛覆外來品牌一統成都市場的格局,并占據了成都女鞋的主流市場。
成績斐然 盛仙妮名品連鎖店年銷售過千萬
今天,中國女鞋之都首家名品連鎖店—盛仙妮名品連鎖店開張營業滿周歲了,該店運營經理黃愛玲顯得格外高興。她向記者介紹,該店從去年3月7日正式開門迎客以來,生意一直火暴,目前盛仙妮名品連鎖店在成都市內已經有9家分店,去年一年9家名品連鎖店的銷售總額超過千萬元。據她透露,按照公司的規劃,今年年內該品牌的名品連鎖店將增至30家,占據主城區的商業人氣旺角。
據盛仙妮名品連鎖店運營經理黃愛玲介紹,采取工廠—消費者的直銷模式,拋棄傳統的銷售模式,省去了不少中間環節,節約了運營成本。同時,這些產品都是成都本地企業設計生產,更能順應成都消費者的消費訴求,更容易把握消費者的流行時尚。
在現場,一位自稱姓劉的小姐說:“成都女鞋的款式新穎,質量過硬,我們肯定更愿意購買成都造產品,支持本地企業發展”。
品牌運營 中國女鞋之都的“成都路徑”
盛仙妮名品連鎖店的良好業績以及卡美多、艾米奇等一大批本土女鞋品牌的不斷崛起不僅得益于致力于品牌建設的本土優勢鞋企的自身努力,更飽含著省、市、區各級政府對鞋業產業發展的高度重視。
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機對傳統的生產制造業造成了較大影響,省市區三級政府積極引導成都鞋企度過“金融寒冬”,鼓勵鞋企做品牌,一系列刺激政策相繼出臺。成都鞋企的“冬天”感覺不到一絲寒意,反而增強了做大做強產業的發展信心,一批本土優勢鞋企開始更加關注鞋業品牌的打造,更加關注打造世界知名鞋業品牌的信心。
武侯區委、區政府帶領中國女鞋之都的廣大鞋企利用國際采購節等活動拓展了國內國際市場,增強了鞋企的品牌影響力和產品研發能力,還發布了支持鞋業產業發展的《關于促進鞋業產業發展的政策意見》:成都市武侯工業園區內以“成都造”自有品牌進入市內大型知名商場進行專柜經營的企業,每年將獲得政府10萬元的補貼(補貼期不超過兩年);凡單店經營面積在50平米以上的,武侯區還將給予50%的租金補貼和一定的裝修補貼。
在各級政府部門的扶持下,圍繞內外銷鞋業市場的務實舉措相繼出臺。盛仙妮、艾米奇、卡美多等一大批本土知名品牌憑借對自主品牌的重視,在牢牢把握鞋業外銷市場主動權的基礎上,實施了一系列擴大內銷市場的舉措。在省市相關政府部門的支持下,武侯區在中國女鞋之都打造了一個10萬平方米的武侯直銷鞋城,眾多本土鞋企爭先入駐,直銷鞋城成了成都鞋企進軍國內鞋業市場又一橋梁和窗口。
武侯區一直致力于對中國女鞋之都的品牌推廣,這種推動是持久而有序的。武侯區先后組織鞋企通過走訪學習美國、意大利以及溫州、廣州等國際和國內鞋業發達區域,迎來了國際、國內采購商,實現了采購商到中國女鞋之都直接下單。
中國女鞋之都名品連鎖店成功運營的背后包含著市場對成都造女鞋的廣泛認可,廣大市民對成都造女鞋的厚愛,更飽含著地方黨委和政府對中國女鞋之都實施品牌運營的一番用心。如今成都鞋企已不甘愿幫助國外鞋企做嫁衣,被別人牽著鼻子走,已走出一條打造自主品牌的“成都路徑”。
回饋消費者 成都女鞋名企好禮連連
昨日,記者從武侯區獲悉,面對廣大女性朋友對“成都造”女鞋的厚愛,盛仙妮鞋業再度決定,凡3月8日出生的女性朋友于3月7日至8日憑本人身份證及復印件到中國女鞋之都的各大盛仙妮名品連鎖店(特價款女鞋及女靴不參加活動)均可享受“購買任意一雙女鞋獲贈等價女鞋一雙”的優惠。
特別提示:參與本次活動的8家中國女鞋之都盛仙妮名品連鎖店(成都市)分別為:西大街店(西大街)、高升橋店(高升橋東路)、錦繡店(錦繡路)、雙橋店(雙橋路)、海椒市店(海椒市街)、交大沃爾瑪店(交大路)、玉林店(芳草東街)、新南店(新南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