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鞋企積極開啟品牌國際化的春天

中國鞋網3月2日訊,縱觀全球鞋業市場,在琳瑯滿目的品牌世界中,國外品牌總是比國內品牌更受市場歡迎,不知從什么時候開始,人們就主觀地認為無論在產品質量或者服務上,國外品牌都優于國內品牌,并將國外品牌等同于國際品牌,這種觀念直接影響了人們對品牌的選擇和需求。其實,一些國內品牌從產品質量、款式設計等方面并不輸給國外品牌,但是在國內卻有很多國外二、三線的品牌產品被當做是奢侈品,倍受中高端消費群體追捧。由此可見,國內品牌缺失的是塑造品牌的完整戰略,這是影響其無法成為享譽世界的國際品牌的重要因素。毋庸置疑,只要擁有國際品牌身份的產品,就會獲得很高的美譽度和知名度,使其在國際市場上的身價倍漲,品牌能夠一直占據著產品價值鏈上的高端,為企業獲得了豐厚的商業利益。
但不得不承認國內品牌確實和國際品牌之間存在著不小的差距,在金融危機的背景下,一些中小鞋企紛紛倒閉,就連大鞋企也進退維亟,種種弊端更是暴露無遺。不少加工型、外向型、沒有自主知識產權、沒有品牌的鞋企在這場風暴中接連敗下陣來,而有核心競爭力的品牌鞋企和品牌產品承受的沖擊相對較小。由此可見,以自主品牌和自主創新能力打造國際品牌,不僅可以為企業帶來巨大的市場商機,還可以提高企業抗擊風險的能力。
中國鞋企的品牌可謂是形形色色,但在世界頂級的品牌中卻無立足之地,中國亟需打造出國際品牌。品牌是企業核心價值的體現,也是競爭力的體現,是企業的生存和發展的制勝法寶。良好的品牌不僅有助于促進產品的銷售,還能樹立企業的良好形象。中國鞋企的競爭弱勢在于沒有自主的品牌和技術,在全球化競爭中這是致命的命門。在近年來中國鞋的出口額一直呈增長趨勢,以物美價廉為優勢獲得了不少國外消費者的青睞。僅從美國鞋類消費市場統計,在99%的進口鞋當中,從中國進口的鞋占到85%以上,且進口量仍在不斷加大,這反映了美國鞋業市場已經對中國的進口鞋產生了一定程度的依賴。據調查,美國人均年消費鞋類產品6~7雙,其中4~5雙產自中國,在美國市場的所有鞋類產品中,中國鞋是最具實力的。當然在其他國外市場,中國鞋同樣擁有較高的市場占有率,如果以此為契機將其打造為國際品牌,順利進入高端的消費市場,并獲得廣大消費者的支持和肯定,這不僅僅大幅度地提高鞋企的盈利水平,更能顯示出中國鞋強大的營銷組合能力,還能使中國鞋品牌給國內外的人們留下好的印象,甚至帶動所有中國品牌在國際上的地位。那么,中國鞋企該如何運作品牌,才能使其在國際市場上風生水起呢?
當然,產品作為品牌最重要的屬性,企應該引起高度的重視,抓好塑造產品的每一個關卡,在保證產品質量和完成基本收益的情況下,采用前衛的設計觀念,選取優質的生產材料,運用科學技術手段,以實現優化質量和提高數量的目標。同時還需要加強思想、技術等方面的創新,不斷滿足消費者日益增長的個性化需要,使品牌產品具有差異性,從而明確品牌定位,以獨樹一幟的品牌個性擁有核心競爭力,并在市場上站穩腳步。
其次,營銷組合的運用和渠道的建立也是至關重要的。只有通過營銷方案的實施,產品才能在目標市場被全面推廣,與消費者面對面的接觸。營銷可以根據產品本身的屬性進行,例如包裝、定價、促銷等策略,也可以利用外界的載體來進行,例如網絡、新聞、賽事等策略。千變萬化的營銷策略需要鞋企的靈活運用,才能取得最佳效果,鞋企要為品牌選擇合適的營銷策略,制定好完整的實施方案,因地制宜、見機行事地運用,讓產品以豐富多彩的形式在市場上展現,誘導需求、刺激消費。與此同時,鞋企也要注重渠道的建設,通過對品牌的整體考量,以及銷售區域的發展規劃等,開設品牌店鋪,并做好終端工作。完善店鋪基礎設施,升級消費體驗模式,提高銷售服務水平,讓消費者購買到心滿意足的產品,以口碑相傳的形式擴大品牌影響力。
積極邁向國際品牌行列的中國鞋企,只有堅定不移地以優質的產品為基礎,以多變的營銷為手段,不斷豐富品牌的內涵,用科技、服務等舉措增加產品及品牌的附加值,才能打造優秀的品牌。在新的一年里,我們期盼中國鞋企品牌能朝著國際品牌的目標一步步地邁進,成為強大的中國品牌力量! (轉載請注明來源中國鞋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