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鞋革企業演繹絕地反擊戰

紅螞蟻公司借廠房搬遷之機進行技改。

我區鞋革企業積極參加國際、國內各類展會,實施“走出去”戰略。

企業迎春聯歡晚會上歡聲笑語不斷。

我區企業積極參與籌建溫州鞋類科技實驗室。

中國鞋網02月04日訊,鞋革行業曾經是我區經濟的龍頭老大,今天依然是我區支柱產業。2003年鞋革行業曾占全區工業總產值的三分之一,2005年占全區工業總產值的四分之一,2006年總產值110億元,2007年達到了前所未有的111億元,2008年鞋革行業總產值96億元,只占全區工業總產值20%左右。2009年上半年,由于受國際金融危機影響,鞋革企業陷入了前所未有的發展困境。經過我區企業的奮力拼搏和政府部門的悉心服務,鞋革企業的信心被重新樹立起來,下半年鞋革企業演繹了絕地反擊戰,一舉奪回了市場,實現全區鞋革行業工業總產值95億元,出口交貨值18億元,基本與上年持平。
2009開春,困難接踵而至
2009年,是鞋革行業最艱難的一年,受國際金融危機進一步蔓延、歐盟反傾銷延長、俄羅斯封市場及各國貿易保護主義措施等影響,我區鞋革行業,特別是鞋類出口企業受到嚴重打擊。
俄羅斯是我區鞋類企業出口的重要通道,特別是切爾基佐夫市場,是我區許多鞋類企業出口的“大本營”,并且在該市場設有分公司。該市場稍有風吹草動,都會影響我區許多鞋類企業的生存和發展。2008年9月11日,俄羅斯最高檢察院調查委員會突擊檢查切爾基佐夫市場,查封貨物倉庫,查抄沒收貨款。此次行動涉及我區企業40余家,造成我區企業總損失5個多億,最多的3000多萬元,最少的也有幾百萬元。該事件后來被稱為在俄華商的“9.11事件”。然而事情還沒有結束,2009年6月29日,俄方進一步加大對“灰色清關”的打擊,以衛生不達標為名采取無限期關閉切爾基佐夫市場。此舉給我區許多企業帶來巨大損失,使企業資金鏈受到直接影響。有些企業原來沒有銀行貸款,變成了貸款戶、負債戶,有幾家企業退出俄羅斯市場,轉行或轉作內銷產品。國外商人乘機撈一把,紛紛提高大市場周邊店鋪的租金。
俄羅斯市場的沉痛打擊還沒有消褪,歐盟反傾銷又來了。歐盟是溫州鞋類出口的第一市場,占全國出口總量的四分之一,歐盟對我國皮鞋征收16.5%的反傾銷稅,造成真皮鞋出口減少,合成革鞋出口增多,附加值、利潤降低,對我區鞋革企業的發展造成了長時間的影響。
此外,由于國際金融危機影響加深,國外企業紛紛采取減員等措施,居民收入減少,影響購買力。國外經濟蕭條,使用原有的庫存物質,減少進口,因而影響鞋類進口數量。以浙江鑫彩鴻鞋業為例,2008年產值達2億元,2009年只有1億多元,下降近50%。
設備閑置企業停產半停產多
去年上半年,我區鞋類企業設備閑置、企業半停產或停產現象增多。區鞋革協會秘書長何國良說,開春后,協會上門走訪了50多家出口企業,電話了解了27家出口企業,發現60%的企業未開工,或開工不生產,放了開業的鞭炮,老板又關門回家了。
到了正月半,開工的企業還不足一半,開工的企業工人到不齊,開工后訂單少,生意不忙。以浙江鑫彩鴻鞋業有限公司為例,該公司2008年度8、9條生產線滿負荷運轉,月產40多萬雙鞋,而2009年開春后,只有4條生產線在運轉,每月產鞋不到20萬雙。到了第三季度,我區的鞋革行業才有所好轉,負增長減少,但增長仍緩慢,從第一季度和1-10月份國稅與地稅統計比較來看(見表格),下降幅度呈逐步縮小趨勢,形勢進一步好轉。
政企聯動共克時艱
“針對年初經濟下行態勢,充分做好應對最嚴重困難的思想準備,及早動員部署‘保穩促調’攻堅戰,深入開展‘拓市場、保增長’和‘服務企業、服務基層’專項行動,加大對企業的解困和幫扶力度,形成政企聯動、共克時艱的良好氛圍。全面落實各項惠企政策,強化企業減負措施,為企業減免退稅8.55億元、爭取上級財政補助資金5618萬元。積極拓寬中小企業融資渠道,推行在建工程和農房抵押登記……”在剛剛閉幕的區“兩會”上,區長厲秀珍在《政府工作報告》中向人大代表報告政府著力保持經濟平穩運行的情況。 2009年,我區積極開展了“政企聯動,攻堅克難”企業服務年活動,召開了科技創新、工業轉型升級大會,推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堅定信心,突破制約,為企業營造新的發展環境。著力提高自主創新能力,著力推進工業結構調整,著力促進發展方式轉變,不斷增強工業經濟綜合實力、國際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走出一條具有甌海特點的工業經濟發展路子。
為響應政府“共克時艱”大行動,貫徹保增長、促發展,確保鞋革行業有較好的發展,鞋革企業重新理清發展思路,調整經營方式,戰勝危機和困難,抓住機遇,迎接新的挑戰,既做好人才、設備、內部管理,又調整銷售策略。溫州開明鞋業有限公司內外銷并舉,積極抓技改設備投資,又引進意大利國際品牌,在做外銷的基礎上開拓國內市場。
質量是企業的生命,我區企業做精、做專、做特、做新產品,實現轉型升級。部分企業還利用遷新廠房之機引進設備,進行技術改造,使鞋革行業從量的擴張和質的提升上來應對金融危機,像紅螞蟻鞋業利用搬新廠房進行技術改造,不僅壓縮了生產成本,提高產品質量,又享受了政府的技改資金補貼。
科技創新是傳統產業改造提升、升級換代的必由之路。爭取政府與科研院校的支持。利用省皮革行業科技創新服務平臺,與有關企業合作設立科研項目,提高產品科技含量,向創新要質量,向創新要品牌,向創新要效益邁進。同時,還加大和大專院校合作力度,促進人才的培養與建設。區鞋革協會還與溫州職業技術學院建立頂崗實習,就業培訓,鞋樣品開發、科研項目申請合作,為培訓一支有創造力、后勁力的人才隊伍發揮作用。
生產線“連軸轉”沖刺年關
連日來,浙江鑫彩鴻鞋業有限公司的員工們天天加班加點正在趕工期,公司董事長說,由于訂單大,企業生產已經安排到了古歷大年廿七,還不知道能不能忙完。“鑫彩鴻”公司為什么會有這么忙的生意,這得益于企業的“走出去”戰略。去年年初,該公司是減生產線,減少員工,到了年底是開足生產線,到處找人招員工。
組織中小企業走出去,參加國內外展覽會,提高企業形象和知名度,是我區克服國際金融危機的重要手段之一。去年,我區組織部分企業去日本、印度、南非免費參展。“鑫彩鴻”公司和“成博”公司參加了日本展;“雷得利”公司和“戴森”公司參加了南非展,其中“戴森”公司收獲頗豐,訂單12000雙,測試鞋1200雙,若測試成功,每年將有幾百萬雙的穩定訂單。
據區鞋革協會秘書長何國良介紹,去年下半年,特別是年關,我區鞋革企業生意非常好,形勢喜人。到處呈現加班、招工、尋求外加工等現象,跟年初情況恰恰相反。為幫助企業克服當前的招工難,訂單多,生意忙不過來等情況,協會已經積極尋求解決措施,包括在我省麗水、云和等地開辟鞋包加工基地等
計劃已經進入實施階段。
另外,我區鞋革企業在突破危機中,積極加強自身的企業素質,取得可喜成績。“鹿藝”公司榮獲國家高新技術企業稱號,是我市鞋革行業首家;“大順”公司榮獲高新技術企業,全自動訂跟機獲4項專利,并獲得省市科技項目;“小林”公司參與國家標準化制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