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助力鞋企成為市場不敗王者

中國鞋網1月27日訊, 近兩年來,河北、河南等地的制革業迅速崛起,加上人工、水電、廠房等成本低廉,優勢凸顯,后來者居上,從而搶占了很大一塊中低端鞋類市場份額。以前一些經常在溫州拿貨的經銷商,現在都轉戰到河北、河南、湖南等地,因為相比之下同樣的低端產品其成本在這些地方一雙就要低10元以上,廣闊的利潤空間對于所有經銷商來說都具有極大的吸引力。行業內 “廣州鞋領導潮流,溫州鞋主導市場”的格局似乎正受到強烈的沖擊,目前產業轉移,成本壓力讓溫州鞋企的發展逐漸受阻。調查數據顯示,溫州制鞋企業數量大面積萎縮,已從2002年的5000多家縮減到今天的2600家。由此可見,國內鞋業市場的競爭是激烈殘酷的,任何主客觀因素都可能隨時改變企業有利的市場地位,在優勝劣汰的生存法則下,市場沒有永遠的勝利者。
隨著全球經濟貿易交流的日益頻繁和密切,具有長遠戰略眼光的企業早已盯緊了這塊美味的全球市場大蛋糕,行業競爭的升級是必然的趨勢。對于鞋行業而言,這也是不可避免的結果,雖然全球的鞋業市場正在不斷的擴大,但鞋企之間的較量也會隨之愈演愈烈,而且鞋企面對的已經不僅僅是國內同行發起的市場爭奪戰,更有來自全球各地不計其數的競爭對手的挑戰,整個鞋業市場的競爭一時間進入到了白熱化階段。據統計,如今全球現有鞋企3.6萬多家,相關從業人員近1000萬人。中國是全球最大的產鞋國和出口國,鞋企憑借著勞動力、原材料成本等有利的資源,擁有強大的價格競爭優勢,不僅獲得了消費市場的鼎力支持,而且創造了較高的市場占有率。2009年,中國鞋品的出口量占世界出口總量的56%以上。但是,由于以往的中國鞋企大多都是貼牌生產,自創品牌的時間起步較晚,能夠在全球有影響力的品牌少之甚少,因此無論是品牌的知名度或者是企業的盈利額都相對較低。因此,鞋企只有獨立自主地創建品牌,并持之以恒地保持擴大品牌優勢,才能牢牢占據市場。
首先,正確的市場定位是開展品牌攻勢的第一步。應該經過詳細的市場調研,分析目標市場的需求,根據自身實力、市場環境和競爭形勢定位出品牌的市場方向,以此來區別其他同類品牌的產品合和服務,在同質化嚴重的市場中一枝獨秀,依靠與眾不同的品牌個性和形象吸引并滿足消費者,還要做好品牌的命名、商標設計、口號宣傳等基礎活動。同時,鞋企應該不斷提升產品的價值,從款式、質量及功能等方面下足功夫,通過引入優秀的設計人才,采用先進的技術設備,選取合格的工藝材料等措施,保證制作出優質的產品,并積極改進和創新產品,以吸引經銷商和消費者的興趣,為打響品牌名氣奠定產品基礎。
其次,鞋企需要穩定暢通的渠道來銷售產品,使消費者能夠在適當的地點接觸和了解品牌產品。因此,鞋企應該考量自身發展現狀、整體戰略以及市場的差異化需求等事項,合理規劃網絡布局,進行渠道覆蓋建設,并與渠道成員保持密切的合作伙伴關系,只有保證其利益的實現,所有工作才能順利的開展,為品牌產品的銷售營造良好的環境,讓產品能夠經濟高效地送到消費者手中,培養消費者滿意度和忠誠度,增加品牌的美譽度。
再次,適宜的營銷手段助力品牌產品的推廣和宣傳,擴大品牌的市場份額。鞋企應該量力而行地利用媒體來為品牌產品打廣告,或者開展體驗互動、折扣讓利等促銷活動,提高整體服務水平,創造和誘導消費者的購買需要,提升品牌在消費市場的影響力。當然,鞋企還應注重產品、渠道、形象、服務等環節的差異性,這樣的品牌才具有不可替代性,并豐富企業品牌文化內涵,與消費者產生情感共鳴,從而樹立企業形象,提升品牌價值,使鞋企憑借品牌力量立足于市場。
在全球鞋業市場的博弈中,鞋企只要稍有放松懈怠,就會像溫州一樣坐失良機,失去強有力的競爭優勢。鞋企想要在這種嚴峻的局勢下實現突破,占據市場霸主地位,就需要不斷增強品牌意識,利用有利的優勢資源來鍛造品牌,增強企業的綜合實力,引起消費者的普遍關注,從而漸漸拓寬市場發展空間,提升鞋企競爭能力,成為市場不敗的至尊王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