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臺服裝鞋帽投訴居高不下
中國鞋網1月22日訊,手機、服裝和通訊服務,仍是去年消費者投訴的3大熱點。昨日,記者從市工商局12315申訴舉報中心獲悉,去年全市共受理投訴案件1142件,比2008年同期下降68.7%。其中,商品類投訴805件,服務類投訴337件,工商部門共為消費者挽回經濟損失560多萬元。
手機居單件商品投訴之最
在過去的一年,12315中心接到的投訴熱點較多,但具體到單件商品,投訴數量最多的為手機,案例多達103件。
去年2月5日,巨鹿縣消費者李坡在縣城某通訊城購買一部手機。使用中發現,手機待機時間不足兩天。商家曾給他3次更換電池,但待機時間一次比一次短。去年10月5日,李坡再次找商家,商家卻以超出保修期限為由,拒絕更換電池。
去年4月3日,消費者吳強在臨城縣政府街某商場花300元買了一部手機,回家使用發現有雜音。第4天吳強找商家退貨,商家扣掉50元的磨損費。
為什么移動電話類投訴一直居高不下?該中心人員分析,截至目前,全國仍沒有對手機質量做檢定的專門機構;經營者扯皮,“三包”責任不夠明確;經過修理、改裝后重新上市的二手機,由于沒發票、“三包”手續等證據,出現問題后,給消費者維權帶來不便。
通訊服務類投訴比重最大
在投訴案件中,電信及互聯網服務等通訊服務類投訴占133件。
去年12月21日,消費者崔先生反映,在某移動營業廳打印話單發現,多出一項業務費,但自己并未定制,撥打其客服電話后,該業務取消。可不久發現又有了這種業務,他去營業廳要求取消,被告知不能取消。
此類投訴的焦點主要體現在,通信收費缺乏透明度,令消費者難以“明明白白消費”;未經機主同意擅自開通收費業務;寬帶接入質量不穩定,如:掉線、網速慢等;對客戶的服務承諾不能兌現或虛假承諾。
服裝鞋帽類仍是投訴熱點
鞋帽服裝類的質量問題仍是投訴熱點,問題集中在商品質量和售后服務兩方面。
去年7月23日,邢鋼生活區消費者王女士反映,她花64元買了一雙涼鞋,剛穿一周,鞋面起泡開膠。商家只答應維修,可是修了,但穿著很硌腳。
此類投訴的問題主要表現為衣服縮水嚴重、面料成分失實、鞋子開膠、皮質假冒、不按約定履行“三包”責任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