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運動品牌鞋企集結上市的背后

中國鞋網1月20日訊,1、近年,一輪運動品牌的上市熱潮可謂正在興起,您如何看待這種現象,認為出現這一熱潮的原因是什么?
看到本土運動品牌的上市熱潮,我很開心,這也是一個產業集群發展到一定階段要出現的現象。我認為出現這一熱潮主要是這兩個方面的原因,一個是跟風,另一個是行業洗牌。模仿跟風是泉州企業界存在的一個現象,早在99年,安踏憑借“央視+體育明星”的方式,迅速提升銷售、快速發展。在隨后的幾年,據統計40多個泉州運動品牌模仿了這一“造牌”方式,紛紛請明星、上央視。泉州運動品牌同處一地,其中某個品牌有什么動作,很容易為其它企業所知悉并跟隨。
中國運動品牌的洗牌早已開始,事實上一個成熟的行業容納不了這么多的知名運動品牌,在市場的競爭中,實力弱、經營管理不善、戰略落后的企業必將被淘汰出局。企業上市可以獲得巨額融資,可以改善治理結構,推進企業規范化、系統化管理,綜合提升企業的實力與競爭力。泉州幾個國內領先的運動品牌(如鴻星爾克、安踏、特步等早已完成上市布局),后來者更需要通過上市,在較短時間內縮小與領先者已經拉開的差距。
2、在這輪運動品牌上市熱潮的背后究竟折射出了什么問題,它對于我國運動產業的未來格局究竟又會產生一種怎樣的影響?
上市熱潮折射出了這個行業的充分的競爭(慘烈的競爭)。我在接受其它媒體采訪時已經表現,09年的體育用品市場進入“后奧運時代”之后,20億銷售收入、5000家店成為中國體育用品行業第二輪競爭的入場券。行業領先者顯然具備了入場的資格,但是二三線運動品牌自然不會甘心被邊緣化或退出市場,通過其它方式快速提升實力,是他們急切的選擇。
晉江系運動品牌是中國運動產業最具影響力的一股力量。這一輪熱潮,將進一步提升它們在中國運動產業格局中的地位和影響力!由于它們的強勢地位和巨大影響力,其它地區的運動品牌做成全國性品牌的機會進一步減小,難度進一步增加。同時,上市熱潮也將做大做強中國運動產業,并提升我國運動產業在國際上的影響力。
3、中國運動產業未來的發展趨勢是什么?目前而言,您認為仍存在哪些桎梏?
我個人認為,中國運動產業的未來發展有三種趨勢,分別是國際化、網絡銷售、行業集中程度進一步提升。事實上,中國幾個領先的運動品牌早早進行了海外市場的探索,隨著它們實力的進一步增強、行業的發展,上市熱潮之后,可能將開始新一輪正式的國際化熱潮。隨著互聯網在中國的普及,網絡銷售成為運動品牌一個慢慢發展的新渠道。根據發達國家美國的數據,網絡銷售額占全部銷售總額的5%以上,網絡銷售在中國運動產業的重要性將進一步提升。行業集中程度提升,換句話說,中國本土運動品牌的數量將進一步減少。
中國運動產業國際化存在不少困難:產品研發能力、企業規模、品牌管理能力等;網絡銷售而言,目前國內除了李寧已取得階段性成功之外,其它本土品牌均處于起步期或摸索階段,缺乏網絡銷售與推廣的經驗。
4、對于欲將上市的運動企業來說,進入資本市場,面臨的風險與挑戰有哪些?如何正確評估自身,做到事半而功倍呢?
面臨的挑戰有:一、為上市而上市,企業沒有做好上市之后將快速發展的準備,各方面條件如果跟不上,上市不會促進企業發展,反而會“拖垮”;二、資本市場不認可,融資縮水。目前已有多家領先的運動品牌上市,處于跟隨的其它企業,不具備獨特競爭優勢、發展潛力的情況下,更難獲得資本市場的認可。三、被收購的風險。
明確企業的使命、愿景與戰略,正確評估企業現階段發展需要的是什么,接下來的發展關鍵是?上市將為企業帶來的各種益處,現階段,企業是否確實需要?
提升企業內部基礎管理、品牌管理能力,制定差異化競爭戰略與策略,推動企業規范化、系統化運營等之后,再考慮上市,更容易得到投資者的認可,企業也將更順利地步入可持續發展。
5、上市之后,眾多企業不約而同都選擇了走多品牌戰略之路,您如何看待這個問題,認為此路可行嗎?其間又將面對怎樣的挑戰?
多品牌道路,可行,但我認為目前對于多數品牌而言,時機并不合適。
李寧作為“中國體育用品第一品牌”,實力雄厚且品牌管理經驗豐富,它適時采取多品牌戰略,我認為是可取的。
多品牌運營,他們將面臨三個方面的挑戰。一是資源的分散與平衡。企業的資源有限,特別是非一線品牌,運營多品牌必將把其中一部分集團資源分給新品牌。平衡又是一個新問題,是要加強母品牌的投入,還是快速做大新品牌?處理不當,容易顧此失彼。二是品牌定位與形象的同質化。泉州多個運動品牌之所以慢慢退出市場,就是因為同質化現象非常嚴重,如何讓旗下多個品牌差異化,非常重要。三是多品牌管理的挑戰,客觀地說多個運動品牌企業的母品牌本來的管理就有些跟不上,人才不足。多品牌管理又將面臨另外一整套的產品、風格、品牌精神與文化、品牌推廣……
在中低端打拼多年的本土運動品牌紛紛想往“上”走——收購或運營高端品牌,這本可以理解。但是,事實上它們缺乏高端品牌的運營與管理的能力。不是定位高端,新品牌就高端了,背后還要有一系列的支持,高端產品、高級的門店形象、高端的品牌推廣與塑造等等。
6、實現國際化是很多本土運動品牌企業上市的目的,您如何看待運動品牌的國際化,認為本土運動品牌要實現國際化的話就目前而言還需要邁過哪幾道檻兒?
隨著中國運動產業的發展,本土運動品牌晉升為國際級品牌,是完全可能的。隨著中國運動產業的發展,其中的一些佼佼者將會走出國門,成為國際品牌,而且時間不會太長。就目前形勢來看,李寧、安踏很可能是其中的幸運兒!
我無法說出實現國際化,本土運動品牌需要跨過幾道檻,但是這幾道顯然是要通過的。其一、國際化人才儲備。TCL集團董事長最近在總結國際化失利,認為TCL最大的短板是國際化運營人才和企業文化的不足。什么是企業的國際化,簡單地說就是業務在全球幾個國家開展。企業國際化運營之前,需要好好檢討一下,是否擁有國際化運營經驗的人才?他們非常了解各地的狀況和文化,如果沒有本土化人才的幫助,國際化運營非常困難。其二、性能優異、品質卓越的產品。很遺憾,中國運動品牌每年投入于產品研發的資金有限,遠遠不及它們在廣告方面支出的幾分之一甚至十幾分之一。耐克、阿迪等爭霸全球,品牌強勢外,好產品、不斷創新的產品,才是其中的保障。其三、海外可行的營銷模式。中國市場與海外市場存在差異,讀者對此不會有異議。在中國成功、成熟的營銷模式,如果照搬到海外,顯然會造成戰略失誤。本土運動品牌需要對某些海外市場進行探索,總結出一套可行的方法之后,再開始正式進軍國際化。其四、全球化品牌管理能力。它們需要對不同區域的消費者的喜好、內心需求、精神信仰進行研究,制定全球統一的推廣戰略,又必須根據區域市場的特點進行區別調整。
7、今年以來,相較于本土運動品牌扎堆融資拓展渠道網絡,洋品牌則正在經歷“閉店潮”的風波,接連遭代理商拋棄。“Nike”、“adidas”忙于推出超低折扣來消化大批庫存。就您看,這是否可看作是本土運動品牌趕超國際品牌的一個有利契機?是的話,本土運動品牌又該如何抓住這一契機,實現趕超?
我對您的這個提問有異議,“趕超”的提法是不當的,哪怕這個問題前加了“中國”這樣的地域限定。金融危機讓國際運動品牌遭遇了一些挫折,這是事實。本土運動品牌在中國市場堅挺的大環境下,依然高歌猛進,這是好事。事實上,耐克、ADIDAS等在中國區也實現了良性的增長,您以上提到的一些負面情況只是一些區域的情況,并非普遍情況。耐克、ADIDAS等在中國區的銷售收入依然處于領先位置,它們一直是市場的領跑者!而經過一段時間的調整及外部經濟形勢的回暖,他們依然強勢。在全球市場,那本土運動品牌與之更不是一個量級的較量。“趕超”這個詞會產生誤導。
其實不存在契機不契機,經營企業關鍵還是做好自己,練好內功更重要。之同時,要考慮到經銷商的利益和難處,明白與之“唇齒”之間的關系,提升經銷商的經營管理能力。最后,在任何時候,都必須采取各種方法降低庫存。
本土運動品牌“趕超”國際品牌,這將是一個很大的命題。
8、在這波上市潮中,有觀點認為,運動品牌將是先鋒,但在361度和匹克上市完成后,泉州運動品牌的上市潮將暫告一個段落,緊隨其后的將是服裝企業的集體發力。針對此,您如何看?
對這個市場預測,我是持肯定態度的。
我個人認為,體育用品行業的成熟度會比男裝行業早5年左右。事實上,和運動品牌類似,泉州也集中了多家知名的服裝企業,比如七匹狼、利郎、九牧王、勁霸、柒牌、愛登堡、虎都等,還有一些休閑服飾品牌。
經過大約20多年的發展,它們分別打下了基礎,同樣它們面臨激烈的市場競爭,通過借助資本市場,而快速、整體提升企業的實力的發展之路,受到了它們的認可。幾年來,泉州多家上市企業快速發展、業績優良,身為鄰居的它們也是看在眼里、記在心里。(作者:陳士信)
在線咨詢
快捷留言
- 請問我所在的地方有加盟商嗎?
- 我想了解加盟費用和細則。
- 留下郵箱,請將資料發給我謝謝!
- 我對加盟有興趣,請迅速聯系我!
- 我想了解貴品牌的加盟流程,請與我聯系!
- 請問投資所需要的費用有哪些!
- 驗證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