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人才市場乍暖還寒 大學生需求年底增90%
回顧2009年的人才市場,從招聘需求上看,和往年有較大的不同。一般年底企業人力資源經理在做薪酬調整、績效評估、年度預算等,企業的招聘會相對減少。特別是2008年12月份,受金融危機的影響,招聘需求探底到150萬個在線職位。
2009年的人才需求特點首先體現旺季微旺,平緩上升,并沒有出現一個明顯的峰值,在線職位數在2、3、4月份分別在160萬、176萬和179萬,這點和經濟緩慢復蘇有關。
其二,在往年的5、6、7、8這些招聘需求基本沒變化的月份,智聯招聘2009年5月份的在線職位數量從180萬一路攀升到了9月份的227萬,人才需求也體現了中國經濟持續復蘇的跡象。2009年以來,在應對國際金融危機一攬子計劃和積極財政政策適度寬松貨幣政策的作用下,中國經濟很快扭轉了下滑勢頭,出現起穩回升的態勢,今年前三季度GDP的增幅分別是6.1%、7.9%和8.9%。而GDP每增長一個百分點應該帶動80-100萬的就業機會,只是09年GDP的投資拉動和大型國企的投資方向,使得GDP增長對就業的拉動受到了限制。
2009年最大的特點出現在年底,智聯招聘12月份的在線職位數量不降反升,達到了256萬個。求職者似乎也同時感受到了初春的氣息。一般到了年底,春節前很多人等拿年終獎,或充分享受單位的年休假后,春節后充分準備計劃后才找新的機會。而2009年底的最后兩周,就有1500多萬人在智聯招聘網上申請了職位。只是,求職者的反應似乎和招聘需求的增長稍微慢了半拍。因此,我們看到競爭指數的走勢也不同于往年,在2009年基本上是緩解的趨勢,但是年底卻稍微有所反彈。(競爭指數體現平均一個空缺職位的申請人次,競爭指數越低,求職的環境越好。)
面向大學生的職位年底同比增長約90%
在校學生是企業在智聯招聘網上發布職位的一個類別,2008年12月份,企業在智聯招聘,上發布了9444個面向大學生的職位,在2009年12月份,這個數字上升到了17289個。雖然金融危機為已經逐年上升的畢業生就業雪上加霜,但是政府連續十多個針對大學生就業的政策出臺,從進一步擴大“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校教師特設崗位計劃”到擴大高校畢業生入伍服義務兵役征集,從公務員擴招到大型國營企業新的就業機會的創造,在很大程度上緩解了大學生的就業問題,經濟形勢的好轉成為促進企業招聘畢業生的持續動力,這一點在2009秋季校園招聘企業數量的略有增加可以體現出來。
盡管面向學生的招聘職位中,實習類的職位占了40%,和學生追求的長期穩定崗位有一定的落差,但是智聯招聘曾經做過的調查顯示,具備相應崗位的實習經歷對增強大學生的就業力很有幫助,57%的招聘主管在審閱大學生簡歷的時候會先看社會實踐和實習的部分。
2009年快消、教育、環保、汽車人才需求強勁
上述行業的同比增長在80%以上,以教育培訓類人才為例,職位數量增加了100%,主要需求來自于面向個人的社會辦學的培訓機構和企業內部培訓師。企業方面,在經濟危機到來的時候,企業首先減少培訓預算,特別是外包的培訓,對面向企業的培訓咨詢公司來說,則是殃及池魚。 隨著經濟形勢的好轉,企業培訓的需求開始回暖,一些企業開始率先放開了在培訓方面的投入,首要是內部培訓方式,因而促進了一些面向內部和企業客戶的培訓師招聘需求。該職位任職要求多為復合型人才,比如醫藥行業的培訓師,既要是醫學、營養學專業正規大學本科以上畢業,從事過藥品、營養保健品等醫藥行業的人員,相關工作經歷2年以上。且要求有一定的演講與授課能力;較強的溝通能力和文字組織能力等。
教育培訓類人才需求最多的還是面向個人的社會辦學培訓機構,包括英語、計算機、各種證書和學歷考試等教育培訓人才。求職就業市場越來越激烈的競爭環境促使在職的白領階層和準備就業的大學生們參加各種各樣的專業認證和職場技能培訓。有調查顯示,40%的大學生曾經或者正在參加課程以外的各種培訓課程,以增加自身就業時的競爭力。另外,國家提高就業能力,促進就業的政策也為多層次的培訓機構提供了發展的空間,比如各種私營職業培訓機構滿足了大量從農村涌入城市的人群的需要。這部分人大多初中畢業,沒有機會上高中,技校和大學。隨著中國經濟發展,市場需要更多具備一定職業技能的人員。這正為各種私營職業培訓學校提供了市場機會。他們教授基礎職業技能,并幫助學員在畢業后推薦工作機會。
房地產行業尋才趨勢與房價同冷熱
房地產行業對人才的需求和房價的走勢巧合地走了一個W型。在2009年底和2008年年中,都達到了智聯招聘所有46個行業招聘比例的13%,而低谷出現在2008年底和2009年初,其比例在10%。行業人才的需求變化起伏和比起房價來說是小巫見大巫,2009年3月份以后隨著市場的復蘇人才需求在增加,但是并沒有出現下半年需求暴漲的情況。這是一個受政策影響很大的行業,早在2008年下半年,為了刺激房地產市場的發展,從政府到地方,出臺了一系列的政策,如對個人首次購買90平方米及以下普通住房的,契稅稅率暫統一下調到1%等,政策的確起到了拉動的作用。
在形勢不明或地產市場開始冷卻的時候,首先出現變化的是,招聘的人群、企業的數量和規模。在市場火爆,招聘需求多的時候,企業的數量增加的很快,但企業規模小,比如2009年底智聯招聘網上房地產招聘企業數量是2008年底的150%,而每個企業平均招聘16個職位,08年底是15個職位,基本沒什么變化。盡管房地產的發展也帶動了水泥,建材,鋼鐵,裝修,進城施工人員、有色金屬等行業的人才需求,但房地產行業網絡招聘的主要目標是房地產中介/交易人才,其比例占到了15%,招聘房地產中介/交易人才的機構數量雖然多,卻規模都相對小,其招聘需求隨著市場的反應很快,起伏也比較大。
地產開發商招聘的主要人才是項目管理類,大約是10%。建筑設計、土木工程、給排水等工程技術人員需求處于中游。這些人群的招聘相對穩定,而且往往在行業低迷的時候,正是有實力的開發商網絡人才的契機。特別是項目管理類人才,由于項目經理要負責建筑/房地產項目管理,協調業主、監理、施工單位等的關系,其要求很高,一般要有工程管理、項目管理或工民建相關專業本科以上學歷;三到五年以上房地產行業管理資歷,特別是項目開發管理經驗,有成功項目操盤案例的經驗。網絡招聘比較少的是建筑施工、物業維修和管理人員,可能和該人群非網絡求職主體有關系,不足以反應市場的走向。
智聯招聘網房地產行業的人才儲備中,本科及本科以下的比例分別是49%和35%,占據了84%,可以說在各個行業中的學歷組成偏低。對于地產行業的專業職位來說, 比如結構工程師、建筑設計師、規劃設計師、景觀設計師、造價工程師等招聘職位,學歷是很重要的要求之一。而對于大量的項目執行、營銷、市場、施工等職位,大專以上的要求比較合理。從業經驗方面看,房地產行業人才儲備中,1-3年的比例占了20%,3-5年和5-8年的比例分別是30%和11%,8年以上的比例高達31%。由此看出,房地產行業的人才儲備經驗含金量不低。 經驗的積累在不同的職位體現不一, 從目前的人才流動方向上看,房地產行業的項目類,如項目負責人、項目前期經理等;勘察設計類職位如建筑設計師、通暖設計師等;工程管理類:項目工程管理經理、工程管理部副部長等和勘察、設計等較專業的人才比較穩固。而營銷售類如樓盤銷售、銷售代表、客戶管理員等和市場、財會二線人才的流動率較大。
除了項目管理和專業性很強的人才,房地產行業的招聘難度一般,從求職者的期望薪金看,1000-2000元之間的比例是26%,2000-4000元占31%;兩項合計57%,總體預期是低于目前企業的給付情況的,經濟危機和求職壓力下,人們的期望值更加現實,也是企業獲取人才的好機會。
值得關注的是,2009年底,風向發生了變化,政策導向從促進到了抑制,但是需求依然在,投資的回報率還是大于制造業,寬松的金融政策還在繼續,投資拉動GDP的博弈使得房地產市場的走向不明。人才市場趨勢一致的走向,讓我們對2010年的房地產行業人才需求很難做出判斷。
軟件、制造、貿易、財會、行政類人才競爭依然激烈
在大多數行業09年招聘需求大幅增長的同時,一些行業和職業的人才需求增幅較小,供需比例懸殊,競爭依然激烈。智聯招聘網數據顯示,比如平均一個網絡管理員職位,有154個人申請;一個行政秘書職位有180人申請;一個貿易專員173個申請等。反之,茶藝師、美容師、健身教練等看似低端的職位競爭并不激烈。從行業上看,制造、貿易等實體和進出口業務的人才需求還有明顯的增長,“外貿•貿易經理/外貿•貿易主管” 日在線職位數量從2008年12月份的1700增加到2009年的1900個左右,增幅不大,制造業的車間管理人員需求也是在日在線2000左右平緩增加,沒有房地產行業那樣明顯。
有一個好的跡象是,智聯招聘網數據顯示,技術工人類人才的需求在下半年出現一次比較大的反彈,從8月份的23961個職位增加到了9月份的31713個,到12月底,已經繼續攀升到了34446個。這一趨勢和交通物流行業和人才的再度活躍基本一致,圣誕訂單也許是影響的因素之一。
制造業和進出口行業的發展與人才需求緊密相關。有數據顯示,1998-2008年,加工貿易對經濟增長的貢獻度每年平均達58.6%,對經濟增長的拉動度達4.8個百分點(以GDP平均增長率8%計算)。但是2009年前三季度在GDP增長的三大需求中,卻是投資的貢獻率最高,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94.8%,拉動GDP增長7.3個百分點。第二是最終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51.9%,拉動GDP增長4個百分點。而“凈出口”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負46 .7%,下拉GDP增長3.6個百分點。同上半年分別貢獻6.2、3.8和負2.9個百分點相比,三駕馬車的不平衡有增無減。可以預測,在2010年,我們將看到經濟結構的調整,包括產業結構和企業結構,當實體經濟真正復蘇,當大量的中小企業活躍起來,才是全行業人才的春天。
- 上一篇:投資總監空缺 基金公司人才荒蔓延
- 下一篇:2024年度中國皮革行業十佳設計師揭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