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高層次復合型軟件質量管理人才嚴重缺乏
由工信部軟件與集成電路促進中心完成的《2009中國軟件質量研究報告》(以下簡稱《報告》)近日正式發布。《報告》顯示,自2008年以來,我國軟件業總體上仍保持了良好發展態勢;但市場占有率還很低,企業管理水平和產品質量還有待進一步提高。
有人曾用5個“幾乎所有”描述國內軟件企業現狀:幾乎所有的軟件企業都是從一個信息化項目起步的,幾乎所有面向行業的軟件公司都坐過從超額利潤到微利保本的滑梯,幾乎所有的行業信息化市場都有扎堆競爭者,幾乎所有的一流行業軟件公司都不能放棄代理微軟、IBM產品的誘惑,幾乎所有的行業軟件公司都在天天選擇:進入新行業、進入外包、進入嵌入式、進入互聯網。
國內軟件企業陷于同質化的“紅海”中,展開的激烈競爭,由此可見一斑。經過多年的探索發展,國內軟件產業雖然取得了長足的發展,然而,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軟件產業發展還存在相當大的差距。
《報告》指出,2008年以來,我國軟件產業全年累計完成業務收入7572.9億元,同比增長29.8%;其中軟件出口142億美元,同比增長39%。2009年前10個月,累計完成軟件業務收入7691.2億元,同比增長20.2%。雖然我國軟件產業總體發展不錯,但在國際和國內市場,我國基礎軟件的占有率還非常低,通用應用軟件的市場占有率也有待于進一步提高。
到2008年年底,上10億元收入的軟件企業有43家,其中民族企業華為、中興、神州數碼的收入超過百億元。軟件人才總量供不應求的趨勢得到緩解,個別地區甚至出現供過于求的情況!秷蟾妗氛J為,近年來我國軟件人才發展趨勢良好,但人才結構不盡合理的問題進一步凸顯,高端軟件人才以及國際化、高層次、復合型軟件質量管理人才的缺乏成為軟件產業人才體系的大問題。
據業內人士介紹,作為工業化產品質量的“把門”者,從產品研發到軟件提交,軟件企業需要全程對項目進行質量控制,對項目的每個進程節點進行嚴格的測試,以保證軟件項目最終達到高質量要求,因而,軟件測試工程師也就成為軟件開發企業必不可少的技術人才。但目前國內軟件測試和開發人員比例大約在1:4~1:5,而國外測試和開發人員比例為1:1,可見,國內軟件測試人才需求和職業發展潛力巨大,而中高端的軟件測試人才更是難尋。
某軟件企業測試總監結合該公司的現狀分析說,現在公司的軟件質量管理人才奇缺,五、六個測試組從組建伊始,就從來沒有滿員的編制,根本無法承擔大型項目的測試工作。從實際需求看,軟件產業健康、快速發展急需3類人才:既懂技術又懂管理的高級項目管理人員、系統分析及軟件測試人員、熟練的程序員,這3類由高到低的人才結構并未呈金字塔形。
同時,《報告》還指出,我國軟件產業與發達國家相比,除規模不夠大、集中度不高、缺乏大型骨干軟件企業、自主創新能力不強外,國產軟件在易用性、可靠性、可移植性、可維護性、可擴展性及系統集成等方面也存在一定問題。
北京大學軟件與微電子學院院長陳鐘認為,中國軟件企業要做大做強,必須加強前沿技術研究和基礎軟件開發,創中國自有的軟件品牌,這樣才能增強軟件產業核心競爭力。
中國工程院有關專家也指出,作為當前世界上增長最快的朝陽產業之一,我國軟件產業有著巨大的國內市場需求,也有著多年海外市場的開拓經驗和實力。軟件產業要大力發展自主品牌軟件產品和服務,要重點支持基礎軟件、行業應用軟件、開發工具發展,實現軟件產業的跨越式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