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荒成為鞋企接單的背后殺手

中國鞋網1月12日訊,獲悉,據相關媒體報道,珠三角99%企業遇到招工難現象,東莞一家鞋業公司負責人告訴記者,“公司最高峰時員工有一萬多名,經融危機爆發以后,由于訂單長期低迷,公司陸續辭退了近萬民員工,然而,當目前公司的訂單回升到去年同期水平時,卻面臨著近萬民工的巨大缺口,在此情況下,公司目前只是承接一些附加值略高的訂單,利潤微薄的訂單一律回絕。”事實上,除了珠三角存在招工難的現象,國內絕大部門地區或多或少都存在用工困難的情況,他們也正各出招數加以應對。
剖析“民工荒”的原因
此番遭遇的“民工荒”問題再一次引起了人們的極大關注。民工的大量短缺影響著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民工荒”的出現有著深層次的社會、經濟原因。同樣也側面反應出了企存在的以低廉的人工成本去獲取競爭優勢的這種發展模式有一定的局限性。它也更促使我們去關注社會中的弱勢群體,采取必要的措施來保護這部分人的利益。
目前我國很多地區出現的“民工荒”問題,并不表明我國出現了勞動力短缺的現象,而只是在工人的工資及生活、生產條件遲遲不能得到改善的情況下,民工由于無法忍受待遇低下而做出的一種無奈的選擇。可以說,“民工荒”是在各種因素共同作用下所出現的一種勞動力市場的暫時的扭曲現象。我國還將是一個勞動力資源豐富的人口大國,解決大量勞動力的就業問題仍將是我國經濟發展的一個關鍵問題。解決“民工荒”問題的出路在于提高民工的工資水平,改善民工的生產、生活條件,應該保障勞工基本的權益和福利,制定合理的最低工資和職工福利標準。這對企業來說,在適當提高勞動力成本的同時,將鼓勵企業的技術創新和優化管理。同時,勞工提高了收入,就會更積極投身于事業中,為企業謀求利益,取到一舉兩得的好處。
民工是企業度過任何艱難險阻的中流砥柱
對于有遠見的企業來說掌握一些員工是建立企業發展的奠基石。民工能夠為一個企業穩速發展提供了堅實基礎,為企業經濟發展貢獻的力量和承受的“轉型代價”可稱得上醍醐灌頂。因此鞋企時刻注意尊重和欣賞員工是企業和諧發展的基因,員工的財富是無價的,不能簡單地用薪酬來衡量,“按月發工資”已經引起不了民工們的注意。因此在根據自身條件來確定是否裁員,在可能的情況下用減薪、放假、培訓等方式代替裁員,因為一旦失去員工,經濟復蘇對企業也就失去了意義,如果鞋企不愁勞動力為發展經濟的原因,會造成巨大的勞動力浪費,最終將面臨勞動力危機。
然而目前還存在這樣一種情況,我們很多鞋企更多的把民工看成是一種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自然資源,平時并不加以培養,在需要時招納,不用則隨手扔掉。顯然鞋企如果只看眼前利益,把工人當臨時工使,招之即來,揮之即去,那么工人一旦被解雇,就可能因長期失業而喪失勞動技能。這無疑加快了現有勞動力大軍的“折舊率”。這無疑使中國一大部分產業大軍成為貧困階層,無法進入中產行列,無法作為消費者來刺激內需、成為未來經濟發展的動力。
在此筆者提醒我們鞋企,員工作為企業發展一個不可或缺的群體,要充分肯定工人在中間起著中流砥柱的作用,要建立與員工共同發展的使命感,與員工形成良好的合作伙伴,才能夠實現企業的長遠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