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州鞋企積極應對歐盟反傾銷
中國鞋網12月26日訊, 12月22日,從歐盟傳來消息:將對中國和越南產皮鞋反傾銷稅再延長15個月,最遲將在明年1月3日公布實施。
消息傳來后,國家商務部表示“強烈不滿”,將就此上訴至WTO。中國協會副理事長、奧康集團董事長王振滔表示:將聯合更多,支持商務部和中國皮革協會等上訴WTO貿易爭端解決機制。
溫州鞋革行業協會秘書長謝榕芳透露,歐盟反傾銷涉及溫州300多家生產真皮面料的鞋廠。該協會得知消息后,第一時間告知涉案的溫州鞋企,并與中國皮革協會、中國輕工工藝品進出口商會、廣東鞋業聯盟取得聯系,將盡可能發動更多的鞋企,聯合支持商務部上訴。
反傾銷稅就是對傾銷商品所征收的進口附加稅。從2006年10月份開始,歐盟對中國和越南皮鞋開始征收16.5%的反傾銷稅。之后,奧康、泰馬等5家中國鞋企聯合將歐委會告上歐盟法院,至今這起長達4年多的官司依然沒有完結。王振滔說,奧康和泰馬等5家中國已決定,要將這起官司繼續打下去,爭取贏得在法律上的公正裁決。
在王振滔看來,歐盟反傾銷是赤裸裸的貿易歧視政策。“奧康出口到歐盟的鞋子一雙在20美元以上,根本不存在傾銷。當地老百姓也非常喜歡溫州,歐盟反傾銷其實是違背中國鞋企和歐洲消費者、進口商利益的,是大家都不愿看到的。”他認為,歐委會的做法也提醒溫州鞋企,要加大開拓新興市場的力度,盡快提高產品附加值,改變出口市場方向。
今年奧康加大對美國、加拿大等北美市場的開拓力度,對北美市場出口增長率保持30%以上,另外也開辟了埃及等冷門市場。而康奈鞋業則開辟了南美、澳大利亞、東亞、中亞等新的出口市場,使得出口業務保持了45%的增長速度,此外還敲開了朝鮮市場。
溫州鞋革行業協會提供的數據顯示,歐盟是目前溫州鞋類出口的主要市場,受歐盟征收反傾銷稅及金融危機的影響,已連續2年出口急劇下降,溫州真皮面料皮鞋出口歐盟從2006年的2309.51萬雙,下降到2008年的1900萬雙。今年1月至9月,又下降到920萬雙,比去年同期下降了35%左右,不過,單價有大幅提升。
“歐盟對華鞋產品反傾銷應對聯盟”發起人之一、出口企業奧康集團董事長王振滔表示,中國出口到歐盟的皮鞋均價都在20美元以上,是不存在傾銷的。歐洲鞋業聯盟此前也進行過測算:如果歐盟將針對中國皮鞋的反傾銷措施延長到2011年,歐洲消費者和企業將損失數億歐元。“不僅中國民族鞋業的出口受到嚴重影響,在中國投資建廠的國際鞋業巨頭也將受到打擊。”衛亞非表示,目前國際知名鞋業巨頭幾乎都在中國設立了生產基地,而歐盟不斷揮舞“貿易保護主義大棒”,這些鞋類巨頭同樣難免被擊傷。
在歐盟內部,英國以及北歐國家一般傾向于貿易自由化,反對濫用反傾銷措施,但意大利和西班牙等南歐國家為了保護本國鞋企,通常主張動用反傾銷手段。歐洲鞋業聯盟指出,反傾銷手段也無法保護那些落后的南歐鞋企,因為騰出的市場空間會很快被其他國家的鞋類產品填補,歐洲的就業機會不會因此猛增。
英國零售商協會發言人阿利斯代爾?格雷說,這一決定將讓消費者在未來兩年內仍要為買鞋多掏錢,同時也向一些沒落的歐洲企業發出了一個危險的保護主義信號,那就是歐盟會保護它們免受外部競爭的威脅。阿迪達斯等歐洲的一些大型鞋類制造商也曾表示,這項反傾銷稅并不能反映全球經濟的現實,因為歐洲已經不存在低附加值的鞋類制造業。
姚堅表示,中國政府反對歐方以任何形式延長該案的反傾銷措施,將就此上訴WTO爭端解決機制,并采取相應措施切實維護中國產業的合法權益。王振滔則強調,中國鞋企在爭取歐盟市場的同時要加大力度開拓新興海外市場,加強國內市場的培育,最重要的還是要提高自身產品的科技含量,加快企業轉型升級,更好地應對反傾銷給中國鞋業帶來的影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