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鞋業培育品牌 提速發展

安踏今年營業額保持穩步增長
中國鞋網12月25日訊, 2008年,我省有規模以上輕工企業(不含煙草)7193家,總資產2787億元,職工總數156萬人,占全省規模以上工業企業職工總數的44.7%。
近日出臺的《福建省輕工業調整和振興實施方案》提出了發展目標:至2011年,輕工業產值達7600億元,年均增長18.4%;出口年均增長10%。
輕工業涉及面廣,與民生關涉度大,未來調整和振興的著力點何在?需要破解的問題有哪些?
提升技術 調優結構
近年來,我省輕工業有了長足發展,但粗放式發展方式未得到根本轉變。從整體來看,低水平重復建設、同質化競爭問題突出;產品結構不合理,高檔次及精深加工產品較少;企業自主創新能力較弱,核心競爭力較低。
據省塑料工業協會秘書長余衛平介紹,2008年全省塑料制品產量130萬噸,實現產值530億元,居全國同行業第五位。但囿于改性技術、助劑生產等方面的弱勢,我省塑料制品主要側重于塑料管材、日用塑料,高附加值的汽車用工程塑料、醫用塑料等較少,整體競爭力與處于第一梯隊的廣東、浙江等地差距較大。
食品行業,雖有在全國都極具優勢的休閑食品、罐頭食品等,但總體上仍以初加工產品居多,精深加工產品較少,如大豆加工基本上以油脂和餅粕等初級加工產品為主,高附加值的卵磷脂、異黃酮等深加工產品少;果蔬加工以速凍果蔬為主,精深加工產品也少。
《實施方案》提出,要加快企業自主創新步伐,持續推進內涵深化技改提升工程,重點支持食品、制鞋、塑料、造紙等行業龍頭骨干企業引進先進技術改造提升,推動結構優化和技術升級,增強產業競爭力。
省經貿委有關負責人說,我省將組織實施輕工產業集群技術提升工程,開展企業技術提升診斷輔導工作,將食品安全、農副產品精深加工、輕工新型材料,優先列為省科技開發重大專項或行業技術創新重大專項,有效突破一批輕工行業關鍵共性技術,促進輕工行業的技術升級。
壯大集群 集聚發展
省經貿委有關負責人說,培育和壯大產業集群,實現集聚發展,將是輕工業調整和振興的一大著力點。
在食品行業,我省已形成廈漳農產品加工產業集群、泉州休閑食品產業集群等,但都主要集中在福州、泉州、廈門、漳州沿海一帶,資源更具優勢的閩西北地區較少。這些山區受制于工業基礎相對薄弱,豐富的原料資源優勢沒能充分轉化為產業優勢,沒能形成特色化的產業集群,造成帶動力不強。
造紙業方面,我省雖有南平紙業、青山紙業等優秀企業,但由于發展基礎、技術裝備等因素,企業規模偏小。在同一個地區的營林、造紙、包裝、化工等上下游相關行業如何建立起緊密聯系,還有待根本性突破。
在工藝美術方面,我省已形成福州壽山石雕、莆田木雕、惠安石雕、德化陶瓷等特色產業,但由于專業市場(園區)和公共服務平臺的帶動提升能力還有待加強,一些產業的集聚度還不夠大,單個分散經營的仍占相當比例。一些傳統優勢品種,如福州花燈、泉州竹編、三明龍池硯等,產業化發展滯后。
《實施方案》提出,將培育泉州鞋業、福州塑膠、德化陶瓷等12個全國知名的輕工產業集群,培育恒安、安踏、銀鷺等3—5家輻射帶動能力強、具有較強競爭力的龍頭骨干企業。具體舉措包括加大對產業集群區域內信息、研發、培訓、檢測、市場和物流中心等公共服務平臺的投入,在產業集群內實現中小企業資源共享,增強集聚效應。
培育品牌 提速發展
近年來,我省輕工業的品牌化發展,成效顯著,特別是去年以來,雖然受到國際金融危機沖擊,但我省擁有自主品牌的鞋企,如安踏、特步、鴻星爾克等,卻逆勢上揚,市場份額不僅沒有縮小,反而擴大。與此相對,一些做貼牌的鞋企,卻備受沖擊,有些甚至倒閉。
據省經貿委輕紡辦林萍萍介紹,福建擁有獨有的紅曲黃酒,但在中國黃酒市場上卻不為人知,其中一個很重要因素就是品牌推廣不夠。通過品牌營銷,紹興推出了古越龍山等黃酒品牌,但福建的“青紅”、“惠澤龍”等品牌知名度卻沒打響。
《實施方案》提出,要加強重點行業的品牌培育,支持優勢品牌企業跨地區聯合兼并重組、技術改造和創新能力建設,推動產業整合,提高產業集中度,引導品牌企業通過品牌收購、營銷整合、國際參展、廣告宣傳、質量認證等多種形式和渠道,提高品牌的國際知名度和競爭力,增強品牌企業的市場控制力。
為此,我省有關部門將在知名網站開設福建專區,支持企業開展電子商務;發揮營銷聯盟和行業商(協)會作用,支持舉辦福建輕工名優產品巡回展和組織參加國內外專業展覽會,推動在國內中心城市及大賣場設置福建產品銷售專區等,打響我省輕工產品品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