決定是窮人還是富翁的準則
前一段有調查說,“80后員工”辭職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失戀。也許為了在管理上尋找新的突破口,不久前又有消息傳出,某企業要為員工放“失戀假”,員工失戀可獲得5天的假期以調整心情。有人贊同,說此舉是雇主對雇員的合理化人性化管理,是人事制度的一種進步;也有人表示不屑,稱這實為過分寬容,純屬多余,甚至還有炒作之嫌。不管怎么說,這種新型放假制度的起始都離不開一類人—“80后”。對“80后”的人事管理制度是否需要改革,也提到了企業的面前,80后,真的需要“被特別照顧”嗎?
當事人公司是該“舒筋活絡”了
“80后”廣告策劃小康
起初在網上看到“給“80后”放失戀假”的帖子,心里是一陣的酸楚。“80后”在目前輿論的宣傳下成了職場中易碎的“玻璃人”。不過,雖然我并不贊同放“失戀假”,但是對于目前的公司管理體制,我還是頗有微詞的。
因為公司是做創意產業的,我對這塊很感興趣。而且公司屬于業內比較知名的企業,在收到OFFER的那天我曾暗自下決心一定要干出一番成績。可是漸漸地我就覺得工作和我想象中的大相徑庭,自己的斗志正在一天天的被磨滅,以至于現在上班都感覺沒有什么激情。原因則在于我有個古板又固執的頂頭上司。雖然我資歷遠沒有他老,但是從專業角度出發,我可以毫不客氣地說一句,我的上司沒有什么才能。可是每次部門里要做什么企劃,最后都必須過他這一關,才有被老板過目的機會,于是我的很多精彩創意,都是到他那兒就半途而廢。我據理力爭了幾次,卻總是被他用一副老行家的樣子打發。久而久之,我也就懶得和他起正面沖突了,每天就是做好份內的事,按時上下班。公司制度什么時候才能改改,這已經成了我一塊心病。
旁觀者制度應該與時俱進
“70后”部門經理Jean
早在帖子出現前,我就碰到過“80后”的小朋友因為個人瑣事而耽誤工作的事情。其實我一直有過給員工放“情緒假”的想法。不僅僅是“80后”,無論哪個年代出生的人總難免會在生活中有磕磕碰碰導致情緒低落的時候,只是年長一些的能夠更好地控制住自己的情緒,盡量減少由此帶來的對工作的影響。而“80后”由于進入職場時間不長,個人閱歷也不夠豐富,有時候情緒上來了,很難控制得住,因此耽誤工作的,也不在少數。我認為,與其不給員工放假而給工作帶來困擾,不如爽爽氣氣地放幾天大假,讓員工平復自己的情緒,日后能更好地投入到工作中去。
公司的制度本意就在于能夠高效合理地管理手下的員工,以此為企業賺取最大的利益。公司講求“以人為本”的經營理念,員工的情緒理應加入到公司制度的考慮范圍。我自己也經歷過因為家里的一些瑣事,結果第二天上班脾氣暴躁,還連連出錯,一出錯脾氣就更暴躁,那天把我的秘書好一頓臭罵。等冷靜下來好好想想,自己都覺得臉紅,趕緊在第二天認認真真地給人家道歉。
在提倡創新精神的今天,許久不改的公司制度是否也到了它更新換代的那一天呢?
專家說要適應變化的是管理者
HR Lin
“80后”是一個充滿矛盾的群體。從他們身上可以感受到積極陽光的一面,但是也由于社會快速發展,充滿了困惑與無奈。我在與80后員工的接觸中發現,與前輩相比,他們的想法不再單一,思維更活躍也更有創造性。由于受到了西方思想的影響和沖擊,他們思想中融合了許多東西方的理念,與他們交朋友很容易,但要了解其內心卻很難。這代人被稱為“草莓族”也不無道理,他們重視享樂卻受不了挫折,抗壓性差,合群性不足,主動性和積極性均較上一代差,責任感淡薄。
所以在管理方式上,根據他們的特性調整管理方式是必需的,尤其在企業文化中要注意一些新的方面。比如要保持企業與員工間的信任關系,提倡“要快樂地工作和生活”的職場觀念,要有開放的平臺來相互交流,管理者要與員工相互平等與尊重。還有一點是企業需要改變上下班不分的習慣性思維,給他們以獨立的空間,這有利于幫助80后員工平衡好工作與生活的矛盾。其實必須要認識到這一點,要適應變化的是上世紀50、60、70年代的管理者,這些人必須為“80后”有所調整,畢竟以后企業的中堅力量是來自于他們。
給“80后”貼了標簽
國有企業職員 Ryne(1980年生人)
本人正好生在1980年,屬于70年代和80年代交替之際的過渡一代,有些話不吐不快。“80后現象”一直被拿來作為熱議話題,的確我能從中找到一些自己的影子,但那并不是“80后人”的全部標簽。一轉眼我踏上社會已經5年多了,感覺自己是從“受壓榨”的最底層慢慢成長到現在。這一路上,我也見過很多后輩的“80后”對工作不以為然、態度散漫、輕率辭職等,難怪新聞里有企業給員工放“失戀假”被喻為是對“80后”人的特別照顧。但我感覺,“80后”并沒有享受到任何來自社會或者企業的特別照顧,反而一直被當作“出頭鳥”接受挑刺。難道只有“80后”才會失戀嗎?只有“80后”失戀才會影響工作嗎?一點點人事管理制度的調整就一定事出“80后”未免太絕對了。我相信人都需要有一個成長和蛻變的過程,我自己當時剛入社會也有很多浮躁和消極的心態,現在一路走來也調整得挺好。再一轉眼,“90后”都要進社會了,他們一定比我們“80后”更青出于藍而勝于藍,甚至還會有更多新的問題,到時候是不是也要給這新一代人貼好標簽拿出來大張旗鼓地抨擊?
我們需要人性化的制度
“80后”銷售專員Peter
網上盛傳的“80后失戀假”,里面戲謔的成分可能更多一些,對此可以一笑置之。但是從這張帖子引申出去,不僅是我們“80后”的員工,不少老資格的職場前輩也都對現有的管理制度不甚滿意。
我一個大學同學所在的公司有一項令人艷羨的工作制度:彈性工作制。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給了員工更多的自主權利,讓員工有了自我調整和喘息的時間。
相比他們,我們的待遇可就不那么優厚了。每天都是死板的上下班時間,動輒還要加班加點,雙休日還逃不掉出差。雖說銷售的工作性質就是這樣,忙起來腳不著地,空起來能坐著發一天呆。在我聽說了“彈性工作制”之后,內心就一直向往著這種人性化的工作體制。
對公司來說,好的制度是吸引人才的一個重要因素,這表現了公司處處為員工著想的管理理念。有了這樣的工作氛圍,想跳槽還不那么容易呢。
不要對我們太好
婚慶策劃 小白
像“失戀假”這樣的,未必人人歡迎,人人受用,不是有很多人在失戀的時候是靠寄情工作來調整自己的嗎,這個措施對于這種人豈不是一點意思都沒有。“80后”也許是跟之前的幾代人不同,我也很歡迎人性化一點的管理,有企業愿意隨著工作群體特質的變化而在制度上做出變化,這是很好的一個嘗試。不過我還是覺得不要對我們太好,不管是調節工作情緒還是激勵斗志,我覺得都有更好的辦法,千萬不要把出于好心的變化搞成了大家懈怠的空子。
為啥我們是話題?
咨詢公司新入職員薇薇(1986年生人)
前幾年一直拿80后“開涮”,如今明明是同一代人,又要被拆分成“80后”和“85后”,我們不明不白就成了新一代的“話題人物”。難道我們這一代人身上真的有那么多問題嗎?同齡人當中的確出現過一些紀律散漫、個人主義、目無尊長的人,但不能就此將我們一棒子悶棍打死。每個時代都有問題人物,并不代表這一代人就全都不成器。
若干年前,我們的學長學姐們踏上社會的時候,不管讀書好不好都基本上能找到工作;可是換到我們出道的時候,誰都靠不了,只有一份一份簡歷投出去,一個一個招聘會去趕,能夠把簡歷投出去已經算不錯了。即便如此,我們還是頂著被議論的帽子,卻沒人來理解我們的辛苦和困惑。我剛剛進入職場,絲毫沒有感受到自己得到什么“優待”,而且這一份工作是如此來之不易,現在讓我回首這一路都覺得百感交集。
時代變了
辦公室主任 徐小姐
隨著辦公室里“80后”人數越來越多,我才開始真的了解這些小朋友們,其實他們大多數都蠻積極認真的,不過也有個別的好像還沒學會公與私的區分,會因為一些無聊的私人情緒影響工作質量。但如果要說企業管理制度的更新和改變,我覺得大部分是因為時代變了,少部分才是因為人群變了。就像這幾年時興的拓展訓練,在沒有把團隊的作用提升到這么高的時候,也不是聽也沒聽過。以前的企業只關心效率和利潤,很少關心員工高不高興,現在很多老板都很親民化,很愿意跟年輕員工交流。
這幾年“過勞”這樣的新聞一直聽到,市面上有些公司也因為高壓而出名,我覺得這些公司倒可以考慮下改變管理思路,變得更人性化一點,畢竟工作氛圍是很重要的,如果員工在你這里做得很苦悶,那他們大概也不會給你最積極的回報。
如果有“失戀假”
500強公司職員 小陳
以前我們部門有個小頭頭,年輕有為,人也很幽默,大家都很喜歡他。他當時有個“跨國戀”的女朋友,聽說連結婚這件事都已經排上日程了,但后來不知道為什么,女朋友在國外突然就跟人家跑了。從失戀那天起,他真的是性格大變,上班無精打采,工作中失誤頻頻,這種狀況持續了一個多星期之后,他被“炒”了。后來他也一直沒再找工作,只是養了只狗,天天和狗一起待在家里。
以前跟他關系很好的同事最近約他出來吃飯,那頓飯不管別人講什么,他講的每一件事都是關于那只狗的,聽完了這些,我們真是都不知道該說什么了,也為這么好一個小伙子覺得可惜。我在想,如果他失戀的時候,公司給他放個失戀假,也許假期結束之后那個充滿活力的他就又會回來了,而不是像現在這樣,一直消沉下去。
【雇主說】
發現問題是為了解決
資深行政主管 羅女士(70后生人)
我相信“失戀假”還是作為極個別的人事管理體制出現在雇傭關系的管理上的。一方面,個人的失戀與否實在是很難讓企業方面來界定;另一方面,如何公平有效地實行這樣的假期制度也是人事管理上的一個難點。不能否認,“失戀假”的誕生確實和現在的“80后”年輕人有關,我自己就已經見識過多個“80后”人的職場問題,比如工作態度隨性、心靈脆弱、抗壓能力差、流動率高等。甚至我也碰到過和“80后”員工談話中了解到因他們自身的感情問題而嚴重影響到工作的現象。他們身上確實存在了這一代人的這一特征,所謂“失戀假”也多半就是為他們度身定做、特別制造的。“失戀假”是一種人性化管理的嘗試也好,是企業的一種噱頭舉措也好,它從一個側面反映了這個時代年輕人的普遍問題,同時也體現了時代對于這一代年輕人積極的反應,這里面更多的是寬容和體恤。
如果說,諸如“失戀假”這樣的人事管理制度能夠對存在問題的年輕人帶去一點有利幫助的話,那么為何不多做這樣的嘗試呢?整個社會都總以“80后”為由頭探討這代人的問題,那么如果真的可以通過某些方式幫助他們解決問題、幫助他們成長,那就值得鼓勵,值得去做嘗試。畢竟,他們是下一代,也是未來,我們需要做的不僅僅是幫他們發現問題,還有幫他們一起克服困難解決問題。
【80后是否需要“失戀假”?】
小飯團:人是感情動物,很多事情,尤其是愛情方面很容易造成情緒的不穩定,在這種狀態下工作的人,工作效率和質量都不高,甚至會因為心情不好而導致工作失誤和公司經濟損失。這種假期值得推廣。
shenlh1091:失戀太普通了。如果失戀的壓力都扛不住,那在工作生活學習上還有什么作為。
Alica7910:結了婚的人怎么辦?人家單身的是不是可以休假,我們夫妻拌嘴也影響心情的,又不會真離婚,享受不到“失戀假”呀。多吃虧啊!
Coco_linlin:我一年都沒有失戀了,有沒有“好男人假期”?
monica23:我覺得沒有必要設立,對80后過于寬厚不見得對他們成長有利。
Vincent2250:如果領導休“失戀假”,我們就不用甘當受氣包了。
ee-monicca:有沒有“無戀假”?
gongqin:失戀假,是要看人才放的。
lonely_2046:沒必要,那對于60、70后的已婚人士不是不公平嘛。
baosight:有緩和的階段,利于更好地工作。也應該是企業或公司的合理化制度。
- 上一篇:蓋茨夫人教你如何嫁富翁
- 下一篇:女白領的四大隱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