鞋服企業融資本身就是種買賣
中國鞋網11月25日訊,從明年起,隨著小額貸款獎勵辦法、創業板扶持等政策陸續出臺,中小企業融資將更加方便、快捷。
相關的明朗政策激勵了金融機構的放貸熱情,很多銀行還設立了專門的中小企業融資部門,不斷推出各種適合中小企業現狀的融資項目。不過,泉州很多處在鄉鎮地區的中小企業,融資困難仍然較大。
日前,在沈陽舉行的第一財經中國經濟論壇上,業界精英就后危機時代中小企業如何選擇融資方式進行深入討論。
企業要有獨特優勢
臺灣皇冠集團董事長江永雄說,首先要審視自身的優勢,有沒有優勢融資。融資不是社會公益,其本質是種買賣。企業只有持續發展才能融到資金,也就是說企業自身要有獨特的產品,形成獨特優勢。
“融資,首先要了解能還多少錢,融入別人的資金就得給人股份,這是很重要的概念。”他說,通常美國私募基金的要求是每年增長30%,這也是需要企業主認真考慮的,“你不要認為人家給你的錢就是你的,對不起,人家的錢還是他的,但是你多了一個約束,也就是必須幫他掙錢”。
融資時,企業必須很清晰地知道,是需要1個億、5個億還是10個億,而不是說“50個億可以,100個億也可以”,不然對方就會跑了。
他說,目前生產型企業要轉變思維方式。“我們國內的品牌一直都十分困惑,為什么我們的產品并不輸給外國的產品,但是一線的商場我們還是進不去。”他說,這里面有很多復雜的因素。國際大牌可能會花3萬元去做櫥窗或者是展示柜,然后只放幾個包包,甚至是一個包包或者一個戒指,而中國的品牌商則會覺得這樣做太浪費。這些品牌的做法,其理念是要引導消費,營造成一個心理概念,這樣的方式也得到了消費者的回應。
他說,做生產的企業總是想盡辦法節省成本,但賺取的只是很微薄的利潤。“比如一個企業在跟我探討的時候就會說,花幾千萬去做廣告太浪費了,倒不如將這資金買機器,至少每天都在生產、在創造價值。而我會告訴他,這個機器只有在當作廢品賣掉的時候,那時賣掉的錢才是它的價值,而做廣告提升了品牌,你可在終端的零售環節賺取更大的利潤。”他說。
上市不能解決所有問題
維迪阿國際金融(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長吳亭亭說,中國企業在境外上市,尤其是在歐交所上市的時候,不能指望上市解決所有問題。
她說:“如果是定價、估值太高的話,就會有價無市,投資者不捧場。無論是美國、歐洲還是日本,投資者往往并沒有來過中國企業看過,甚至有的人沒來過中國,而認同企業是需要時間的。”
她說,很多企業都有一個誤解,希望一口吃成一個胖子,希望上市發行的這一天就要融到很多的資金,這種方式實際上是不可取的,也是比較吃虧的。
投資者永遠希望獲得利益,所以企業在上市時應該比較理性看待這一點。上市以后通過季報、年報不斷地發消息,讓投資者了解公司的經營情況。如果在半年、一年以后,公司表現真的能達到原來的預期,相信可能第二年、第三年的股票就會非常好賣。
吳亭亭表示,即使上市融來一大筆資金,也不可能一個晚上全部花完。所以公司融到資金以后,要按照承諾,給投資者、市場一個比較好的表現,這樣的話,公司的價值、股票的價值才能得到較好的體現,市場也會給出一個公平的回報。
她說:“在金融界,錢是一個‘武器’,誰掌握了‘武器’就掌握了企業的權力。”
構造商業模型很重要
中投圣泉投資管理企業(合伙)創始合伙人潘小夏表示,構造商業模型很重要,不僅僅是上市融資很重要,就對自己公司發展也很重要。
他說,商業模型本身不神秘,它無非就是一個公司怎么能夠賺錢,能夠持續賺錢,能夠持續發展。“特別是要結合這個公司的產業鏈上、下、左、右考慮。同時要結合中國的實際,要找到傳統和新經濟的結合點,國外市場和國內市場的結合點。”
在經濟調整期,企業要觀察一些抗周期的,甚至是反周期的產品。比如說基本的衣食住行,這是最基本的,人得吃飯,得吃菜,這類產品是抗周期。還有一些是反周期,比如說經濟危機來了,一些企業會不斷裁員,被裁下來的人怎么辦?有的人在找工作,也有的在打短工,但是有的想回學校、培訓機構去讀書。
在大的調整周期里,人們反而回到學校里面,重新念書、培訓,甚至選修一些課程,這個不是今年這次危機才出現的,美國和其他資本主義國家在這一兩百年的歷史里,就出現了很多次。當然,教育又細分了很多領域,有升學輔導的,還有經管培訓的等等。教育培訓類是上萬億的產業,培訓這一類,整個綜合培訓市場有3000多個億的規模。
- 上一篇:拍鞋網引領B2C網站奮勇向前
- 下一篇:耐克CEO離任,中國品牌能得到什么啟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