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盟對中國鞋征收反傾銷稅是愚蠢的
中國鞋網11月20日訊,一縷常識的微光,穿透了歐盟(EU)貿易政策晦暗的重商主義本質。歐盟提出向從中國和越南進口的鞋類產品征收反傾銷稅,這是一件荒謬的事情,但與以往相比,其做法方面的荒謬程度有所降低。
歐盟計劃采取的反傾銷舉措,允許各國政府向那些售價低于出口國國內市場的進口產品征稅。此類措施被更多地用于保護規模較大產業,如鋼鐵和化工。將其用于鞋類進口是愚蠢的。制鞋業并非一個戰略性產業,后者有著龐大的規模經濟效益和準入壁壘,在這里,掠奪性的出口定價可能帶來可資利用的競爭優勢。鞋類市場是一個開放的全球市場,激烈競爭將很快侵蝕高利潤率。
如果享受補貼的鞋子,的確是繞了半個地球運來,以供廉價出售的話,那其生產商就更笨了。如果中國及越南政府愿意為歐洲消費者提供“補貼”,幫助他們豐富自己的鞋品收藏,不妨聽之任之。伊梅爾達·馬科斯(Imelda Marcos,菲律賓前獨裁者夫人,以奢華著稱,擁有3000雙各種鞋子——譯者注)的效仿者將不勝感激。
但令人悲哀的是,數量微不足道的歐盟生產商,又一次設法發出了比該地區4.5億消費者更大的呼聲。歐盟貿易專員彼得·曼德爾森(Peter Mandelson)顯然希望拉攏這些生產商所屬成員國(包括長于言辭的意大利和西班牙)。他在制定計劃時,至少想著不能造成比去年夏季更大的混亂,當時圍繞中國紡織品進口問題亂作一團。
針對紡織品實施的限制性措施包括,通過配額控制進口量,一旦配額告罄,進口就可能全面中止。對于那些其文胸產品未能設法在“吊橋”拉起之前、悄悄溜入“歐洲城堡”的零售商而言,這可能是一場災難。
與此相反,擬議中對類實施的限制將通過關稅實施。即便對那些已與中、越方面簽訂合同的進口商和零售商而言,這種做法將帶來價格的小幅上漲,而不會使整個市場陷入停頓、貨架上空空如也。此外,征收關稅將逐步實施,讓歐洲企業有更多時間,重新就合約進行談判,或轉而從其它地方購買。
不過,這些企業是否會轉過頭來,從意大利或西班牙、而不是東亞或拉美的其它地方采購,人們大可表示懷疑。這也突出表明,整個做法于事無補。
在歐盟單方面加征關稅的背后,是其拒絕承認中越兩國市場經濟地位的事實。因此,歐盟委員會(European Commission)才將中、越兩國鞋類出口成本與其它地區的生產成本相比較,以“證明”其傾銷。但是,中越兩國制鞋產業的競爭力居全球之首,因此任何比較都會顯得它們的成本低廉,這一點不足為奇。
對鞋類進口征收反傾銷稅不是個好主意,其實施方式則還算明智。對歐盟貿易政策來說,這可算是個“進步”了。
- 上一篇:零售商正在成為鞋服行業的主流
- 下一篇:耐克CEO離任,中國品牌能得到什么啟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