靴子貓膩多 小心被“忽悠”

張女士向記者展示已經開膠的靴子
中國鞋網11月11日訊, 一場冬雪過后,氣溫驟降,對于愛美的女孩子來說,購物單上肯定少不了一雙新的靴子。無論靴的長短,它一定是本季的最暖和、最新款,表達了最新流行時尚。在大興區某單位工作的張女士最近因為靴子惹出了一肚子氣,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事情回顧
為圖便宜 掉進靴子陷阱
張女士是個非常怕冷的人,平常就比別人穿得多,一場冬雪過后,怕冷的她急需要一雙暖和的靴子。11月3日,她跟同事相約去小商品買雪地靴。
兩人先是在小商品新區一層賣鞋的攤位逛了一圈,鎖定了兩個賣雪地靴的攤位,分別咨詢了一遍中筒靴與矮筒靴的價格,矮筒雪地靴總體價格在35—50元左右,中筒靴則要稍微高些,大概在45—60元左右,如果你是砍價高手,還可以更便宜一些,而且這些攤位里幾乎每種類型的雪地靴都有。
在其中一個攤位上,小張跟同事本打算拿一雙中筒靴、一雙矮筒靴。兩人砍了半天價,攤主絲毫不讓步,還是一雙60元、一雙50元賣給她們。為圖便宜,兩人來到另一個靴子攤位,經過一番討價還價最終以45元買下一雙中筒的雪地靴,外包裝跟之前看到的幾乎沒有差別,但是價格的確便宜了不少。當時小張覺得靴子上了一圈線,應該挺結實的,不會出現像開膠等類似的問題。
誰知,晚上小張把靴子穿回家后,發現短短兩小時時間里,她花45元買的自認為非常結實的靴子竟然開了兩個大口子。更讓她感到意外的是:靴子外面的那層線是假的,完全是用來哄騙消費者的裝飾線。
靴子開膠 只怪之前沒問清
11月4日上午,小張跟同事拿著“問題靴子”再次來到該攤位時,攤主倒是承認靴子是她們售出的,她以一雙靴子掙不了幾塊錢為由,只答應把靴子開膠的部分粘好,至于小張提出的給靴子上一圈線等要求,攤主概不答應。
攤主說:“我們的靴子本身就這樣,當時你也沒問我啊,我們按規定給你粘好了,上線不太可能,要說退錢那就更不現實了。”最后在兩人的理論下,攤主答應給小張靴子上一圈線,以后如果再出現任何問題就不關她的事了。小張哭笑不得地說:“為圖便宜,竟然惹出這么一堆事兒來,真是便宜沒好貨啊。”
貓膩揭曉 連環圈套
針對小張遇到的情況,記者來到了大興區消費者協會,消協的高秘書長說,部分小攤位商家在銷售此類靴子時,往往會拿出其中一款所謂的“正品”與“仿品”作對比,根據大部分消費者的心理,都會選擇商家口中所謂的“正品”。當消費者在使用過程中出現了質量問題,要求調換或者退貨時,攤主大部分都會拿小商品內的規定(鞋子斷碼、開膠)當擋箭牌。為消費者簡單地沾粘一下,退錢絕對是不可能的。像小張遇到的這種情況,應該算是比較幸運的了。
高秘書長提醒,這是一些商戶現在慣用的伎倆,所以當出現糾紛的時候,消費者應當及時向消協或者有關機關舉報,通過正確的途徑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專家建議購物需憑證
為了避免產生糾紛以及損害消費者自身利益事件的發生,高秘書長建議消費者在選購此類商品的時候,一定要到正規的商場購買,因為正規商場管理嚴格,進貨渠道規范,商品的質量有保證。在購買時還應該仔細觀察,看包裝上的生產廠家、地址、商標等信息,謹防買到三無產品。最后還必須向經銷商索要票據憑證,一旦商品出現質量問題,維權才有保證。
另外提醒在小商品購物的消費者,在選購物品時,一定要看好商品,里里外外檢查好了再決定買不買,以免出現問題,產生糾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