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三四線鞋產品 讓打工仔成為羅老板
中國鞋網10月30日訊,17年前,羅玉東初中畢業,外出打工。17年后,因金融危機返鄉。人生兜兜轉轉,回到原點。不過,現在人們已經客客氣氣地稱呼他為“羅老板”
菜花盡頭的“鞋城”
2月17日下午,記者從重慶市區一個多小時到永川,再從永川城區穿過無數山梁——沿途梯田上的菜花黃了——到達陳食鎮。“江豚鞋城”寫在門楣上,叫“鞋城”,卻也只是小鎮主街上的一間鞋店。鞋店是返鄉農民工羅玉東今年元旦在川渝地區正式營業的8家連鎖店中的一家。
17年前,羅玉東初中畢業,因在家務農“沒意思”,外出打工。17年后,因遭遇金融危機,回鄉創業。人生兜兜轉轉,回到原點。不過,現在人們已經開始客客氣氣地稱呼他為“羅老板”。
“江豚鞋城”若擱在重慶解放碑是極不起眼的,即使在永川南大街上也只能是很普通的鞋店,但在陳食鎮,它看上去很氣派——鎮上惟一一家很有城市氣息的店——透明的玻璃門面,站街道上,就能看見店里淺黃色的鞋柜上擺著各式各樣的鞋,以及和城里鞋店一模一樣的可以坐著試鞋的舒服的紅色長凳。鞋店里還安了電腦,甚至電腦里的管理軟件也和城里一二線品牌專賣店的一模一樣。
店里的鞋都是沒有什么知名度的三、四線品牌。店主郭洪遠舉起一雙鞋,“這雙鞋打完折后,我們才賣90元。”
店主郭洪遠是羅玉東同學的外甥,店員是他的女朋友。去年10月份,郭決定加盟江豚鞋城。鞋店裝修花了40000元,房租第一年7500元。這一天他們在小鎮上賣了10雙鞋,銷售額1500元左右。過年、趕集的時候,一天的銷售額能達到三四千元。“上個月,我們拿銷售額20%的提成,賺了8000多元。”郭洪遠算了一下,今年他就可以賺回全部的投資成本了。
“羅老板,明天是周二,你又可以到我們那里去招工了。”李祖維提醒羅玉東。李是永川就業局的工作人員。羅玉東想找幾個拓展員——“最好是大學生,能說得清我們的模式。”現在羅自己一個人在跑江豚鞋城在重慶和四川地區的加盟商。
不過,羅玉東不肯叫“加盟商”,他自己創了一個叫做“業主”的詞——“我們類似股份制,不收加盟費。裝修、房租業主自己出資。我們在每個店投入30萬元鋪貨。貨不要業主(預付)一分錢。店里工人工資也是我們出。業主自己賣鞋的話,我們也給工資。最后,業主拿銷售額的20%,我們拿銷售額的80%.”
羅玉東招商條件的優厚有自己的道理。當年和羅一起外出打工的二姐,在晉江開了外貿鞋廠,外貿生意不好,鞋就拿給弟弟在老家銷售了。同時羅玉東在中國兩個制鞋重鎮——東莞以及晉江浸淫多年,認識了很多三、四線品牌的鞋企老板,可以直接從他們那里進貨。
2008年的最后4個月,羅玉東在談了幾十潛在加盟商后,終于找到了8個加盟商——無一例外的是這些鞋店都開在了菜花的盡頭。
從打工仔到羅老板
山城二月,嘉陵江畔白玉蘭花開。
“要的、要的。”羅玉東已經放棄了他在珠三角、長三角說了17年的、被調侃為依然帶著火鍋味的普通話,重新操起了地道的重慶方言,只是開車還需要老同學指路才辨得清方向。畢竟重回故鄉才五個半月。
羅玉東的打工生涯和中國2億農民工并無太多差別。17年前到廣州找工作,有睡在馬路上、三天三夜沒能吃上一頓飯的經歷;在廣東江門鞋廠做裁剪工,有連續加班兩天兩夜,最后累得在洗手間睡過去的經歷。工資1000多元一個月;在福建晉江一家剛創業的鞋模廠當司機,只有一臺車,又要跑業務,又要買東西,又要送貨……有時干到晚上兩三點,早晨五六點又起。工資2000多元一個月,過年的時候,再拿一個一兩千元的紅包。
不過到2005年,羅玉東終于積攢了五六萬元,在晉江開了一家給鞋模廠做配套的洗銑廠。此后,又先后獨資或者與人合伙開了同樣是給鞋模廠做配套的人造木廠、鍍鎳廠、咬花廠、CNC加工廠。工廠最多的二十來個人,最少的三四個人。5家工廠加起來一年的營業收入也不過百萬元。相對于規模企業而言,實在微不足道,但對一個打工仔而言,夠生活了。
人初定,風波又起。2008年剛開始的時候,羅玉東就感覺賬不好收,“不好做,后面越來越累。我們和那些大工廠接觸很多,他們的賬難收,我們的賬就更難收。我們給他們做五萬(的活),他們只給五千,還要自己貼腰包去做……”
9月1日,羅玉東關了洗銑廠和CNC加工廠(羅說2008年晉江1/3的工廠關停了,關停的都是他那樣的小廠),余下的三家小廠交給小舅子照看。他和妻子離開了那個被稱“中國鞋都”的地方回到重慶。最初想在重慶市區、縣城經營鞋店,卻發現李寧[21.15-3.20%]、安踏、特步等一、二線品牌的專賣店,早已經把主要的商業街擠爆了。“競爭激烈、壓力大。”于是決定走“農村包圍城市”的路線,到鄉鎮開鞋城。“開連鎖店的成本低,并且消費能力也很好。”
羅玉東還是農民工那種相當沉默的性格,如果你不提問,他半天不說一句話。只有談到自己的江豚鞋城,羅玉東可以滔滔不絕——
“鄉鎮畢竟離市區很遠。(到市區)還要花幾塊錢坐車。而我們是廠家直接放鞋到店里,減少了一筆(代理)費用。市縣150元(一雙),我們這里100元就可以買到了,他為什么要跑到市里去買?”
“我們有運動鞋、皮鞋、童鞋……一家老老少少過來的話,都可以把鞋子買到。如果一個鎮七八萬人口,1/3的人一年在你這里買一雙鞋的話,就很可觀。事實上,他沒有太多選擇,這個鎮上就一家鞋城。”
在路上
2009年春節過后,重慶350萬返鄉農民工中,50萬選擇了留在重慶不再外出打工。這50萬人中,又有10萬人和羅玉東做了一樣的選擇,自己創業。
作為曾經的農民工,他們的原始資本積累極為有限。除了面對自身的資金局限外,他們還需要面對中國中西部地區真實的創業環境。羅玉東也想過貸款。“市里要貸款的話,需要同一個人姓名的兩個房產證,或者公務員擔保。我們有兩套房,但是一套戶名是我媽的,一套戶名是我自己的。別人又不會給你擔保,所以你肯定是貸不出的。”資金方面,羅只能把希望寄托在自己身上——但愿晉江那些欠款能夠收回。當然,即使在晉江,他也一樣貸不到款。
不過無可否認,比之晉江,重慶的物流不便。“重慶大的好的標準化的物流公司還很少。在晉江,如果外省運過來的(貨),我們說你運到哪里哪里,他們(物流公司)都會直接運過來,而在這里就不行。他們非要運到他們貨運站去,有的甚至還是運到重慶的,還要自己去運回來。”羅玉東計算在重慶一雙鞋的物流成本比晉江至少要貴5毛錢。
對于返鄉農民工而言,比物流更不能承受的是稅收之重。“我們在四川安岳縣也有一家店,店里收稅要收營業額的3%.如果賣了5000元的話,就要交150元的稅。這個太高了。我們招商時候,肯定會影響很多人的積極性。”羅玉東并不是一個喜歡抱怨的人,只是說到稅收的時候,還是忍不住抱怨了下。
2009年重慶將為回鄉創業的農民工建10個農民工創業園,據說園區還將提供貸款和稅收方面的優惠政策。不過,羅玉東的連鎖鞋城并不在園區之內,能不能享受相關政策,一切都是未知。區就業局倒是提醒羅玉東,可以去上區里免費的“SYB(STARTYOURBUSINESS)”創業培訓課程。不過羅玉東已經忙得沒有時間。
在外打工的17年,每年清明,羅玉東都會回老家重慶永川大安鎮,今年及此后,他將再不用千里迢迢地歸鄉。“只要我回來,肯定是不會回去了。也想在這個地方搞點事業,畢竟是家鄉,要比外面好多了。”返身歸來的故鄉并不是天堂,否則不會離開那么久,只是羅玉東懷著希望——
“現在都愿意搞(加盟)。關鍵是看我們自己能不能把這個模式堅持下去,把一些品牌引進來。安踏、特步,也都走到鄉鎮來了,有的鎮甚至還有了耐克、阿迪。見過世面的年輕人都愿意穿好鞋。到了我們有50家、100家店的時候,像快節奏等一些還不是特別知名的品牌,肯定想進我們店。我們賣得好、全國連鎖了,那些鞋廠都會爭先恐后的找我們。我們收他們的入場費,一個款式50元,或者一個顏色50元。賺這筆錢就夠了。我想做成鞋類的國美或者蘇寧。我們最開始的眼光就是根據他們來的。”
- 上一篇:假名牌鞋服高價賣 利潤翻10倍
- 下一篇:離職前起貪念 盜竊產品鞋被批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