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鞋商痛定思痛直面“白色清關”

切爾基佐夫斯基市場
中國鞋網10月28日訊,沒有了切爾基佐夫斯基和伊斯梅洛沃市場,地球照樣在轉,俄羅斯的生意依然可以做。在經歷了6月份“灰色清關”風暴潮的浙商,已悄然撫平“心理創傷”重新站了起來。痛定思痛之余,他們開始主動走向“白色清關”之路。
多方助力浙商對俄出口“白色通關”
今年6月,俄羅斯以“違反環境衛生規定”為由,單方面關閉了華商云集的切爾基佐夫斯基和伊斯梅洛沃市場,并掀起打擊“灰色清關”走私行為。一時間,包括浙商在內的數萬名華商的錢款、貨物被扣留在市場內,其中光被扣押的浙商貨物就達15億美元,其中溫州商人上報的損失超過8億美元,1/3浙商無奈選擇回國,其后續影響甚至波及浙江上百家企業破產倒閉……
通過中國官方斡旋,10月13日,訪華的俄羅斯總理普京見證兩國海關總署簽署《關于規范通關監管秩序的合作備忘錄》。這標志著中俄海關合作正式啟動,俄方今后會為華商的“白色清關”提供便利。
也就在上述《備忘錄》簽約前一天,在我省溫州,出現了首家專門為出口俄羅斯企業服務的“白色清關”公司。這意味著,在中俄雙方努力建立合理清關貿易渠道背景下,浙商對俄貿易正式搭建“白色清關”渠道。
據了解,這家公司目前已獲得俄羅斯通關中心的授權,這意味著通過該公司走“白色清關”的企業,將來即使面臨貨物被俄方扣押,也有望通過政府途徑合理索回。該公司負責人前幾年一直在俄羅斯伊斯梅洛沃市場從事服裝生意。痛定思痛之后,他表示此番回來做“白色清關“,意在“幫更多的商人走正常的通關渠道!”
國內海關方面也沒有閑著。據悉,自今年6月俄羅斯加大“灰色清關”打擊力度以來,杭州海關就積極采取措施,強化對俄出口商品規范申報的學習與操作,并設立專門的對俄窗口,調集專業審單人員,加強品名、規格、數量等重點要素的審核精確度,確保出口貨物在出境時就符合相關要求,為企業在俄羅斯走“白色清關”打下良好基礎。據統計,以占關區對俄出口貿易總額近40%的義烏海關為例,出口報關單修改率從二季度的5.33%下降到三季度的3.56%,環比減少33.2%,申報質量明顯提高。另一方面,海關也加大了政策宣講力度,并聯合報關協會、貨代協會等行業協會提示“灰色清關”風險,引導其從鐵路、海運等線路積極拓展,鼓勵企業走“白色清關”。
統計顯示,在中俄貿易的重鎮——溫州,7、8、9月出口俄羅斯商品貨運量分別為8364噸、8377噸、9533噸,呈環比穩步增長態勢。可見在多方斡旋下,浙商對俄出口的信心正逐步恢復。
“白色清關”真正普及尚需時日
由于浙江傳統商品“物美價廉”,頗受俄羅斯人的歡迎。據了解,對俄出口的“浙江制造”大多集中在浙江省的傳統優勢產品,如機電產品、鞋類、服裝和紡織品等。
“俄羅斯那邊對貨物的申報可嚴格了,各個指標都要和實物一一比對,基礎的品名、規格、數量、重量等,一個都不能差,即使有一點點的重量差異也不能通關。”溫州某鞋業公司報關負責人表示,“‘白色清關’雖然繁瑣得多,費用也高,但有了這層合法‘外衣’,我們做生意也就安心多了。”
“長期對俄貿易企業、大型企業都是更歡迎‘白色清關’渠道的。”溫州市鞋革行業協會秘書長謝榕芳分析,雖然“灰色清關”能節省手續費,但是一旦遭遇政府清查,企業只會蒙受更大損失。
溫州中小企業發展促進會會長周德文認為,中俄海關上述協議的簽訂,其好處主要表現在建立正常的貿易渠道,中國對俄羅斯貿易可以進入正常化軌道,而浙江商人則能減少因不規范帶來的損失。
然而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雖然大部分浙商對“白色清關”的需求很大,政府層面中俄海關雙方也已簽訂合作協議大力推進“白色清關”,但“白色清關”真正普及恐怕尚需時日。事實上,目前,俄羅斯除了對華商采取“灰色清關”的做法,這種通關方式也廣泛地存在于對西班牙、意大利、土耳其、韓國和德國的貿易實踐中。
在一些論壇里,不少網民直言不諱指出,“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慣性’的做法,包括一些小企業,賺一票就走的思想,短期內都不可能改變,這就意味著‘灰色清關’在一定階段內肯定會長期存在。”還有一些網友指出,積極推動中俄貿易便利化,才是俄打擊“灰色清關”致力“白色清關”的治本之策。
一位從事多年貨代業務的資深人士呼吁,“杭州海關優化通關環境的流程透明,舉措得力,我們也期望俄羅斯海關能盡快優化通關環境,提高通關效率,為中國正常出口到俄羅斯的貨物提供一個良好的環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