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幣隨美元走軟 鄰國憂慮升溫
中國鞋網10月26日訊,隨著美元繼續走軟,另一個不斷下滑的貨幣人民幣正在亞洲諸多地區日益引發擔憂。
一年多來,人民幣兌美元匯率大體保持不變。因此,隨美元一道,人民幣兌中國鄰國貨幣的匯率也一直在穩步下滑,例如馬來西亞林吉特、印尼盾以及韓圓。這使得這些國家制造的商品與中國商品相比較為昂貴。
匯豐(HSBC)駐香港的亞洲經濟學家紐曼(Frederic Neumann)說,如果亞洲一個重要經濟體將其匯率與美元鎖定,那么所有人都會感覺到壓力。
那些與中國存在競爭的國家目前正處在關鍵時刻。為了遏制本幣兌人民幣(以及美元)的漲勢,亞洲各國央行近月來紛紛大筆購入美元,增加各自的外匯儲備。現在這些國家的儲備規模回升到了危機前的水平。
與此同時,亞洲各經濟體正面臨著壓力,最終或將允許本幣升值,降低經濟增長對出口的依賴。一些經濟學家和國際政策決策者擔心,持續干預外匯市場可能會反映出這些國家不愿意打破通過保持匯率被低估推動出口增長的舊常規。干預活動還會加大國內通貨膨脹的風險。
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Fed)主席貝南克上周在一次演說中也對亞洲在推動全球貿易再平衡中發揮的作用表示了憂慮。
貝南克說,我們必須避免貿易和資本流動不斷增長和不可持續的失衡問題。
但對那些正在努力維護出口脆弱復蘇勢頭的亞洲國家來說,在人民幣隨美元一道不斷下滑的情況下,他們很難采納美國的建議,允許他們的貨幣升值。
總部位于仁川的韓國制造商Bukang Sems旗下消費者產品部門總裁Sung Jin Lee說,中國的固定匯率給中國公司帶來了諸多幫助,卻給我們帶來了沖擊。Bukang生產從汽車部件到抗菌床墊清洗器的諸多產品。他說,自己支持韓國政府干預匯市,如果韓圓繼續升值,公司利潤將承受壓力。
自3月高點以來,美元兌韓圓、新元、泰銖、馬來西亞林吉特已經分別下滑了24%、10%、7.7%和9.3%。
盡管上述亞洲國家已經購買了數十億美元,但并未阻止這些貨幣走高。韓國9月份新增外匯儲備88億美元,預計未來一到兩個月韓國外匯儲備將創下新高。泰國9月份新增外匯儲備53億美元,臺灣增加了68億美元,外匯儲備均創下新高。上述三個國家和地區的外匯儲備總額已經達到了7,200億美元,而中國擁有2.27萬億美元的外匯儲備。
泰國工業聯合會(Federation of Thai Industries)的鞋類分會主席Thamrong Tritiprasert說,隨著中國經濟強勁復蘇,人民幣應當走強。但中國卻決定讓人民幣貶值,這使得我們的出口商面臨著更大的壓力。我們需要政府施以援手,推動泰銖走低,不然我們就難以生存。
人民幣無本金交割遠期合約的交易情況顯示出,投資者預計未來12個月人民幣會升值3%左右。2005年至2008年7月,中國允許人民幣兌美元升值了21%。
由于人民幣并不是自由浮動匯率,只有中國決策者才能促使人民幣再次升值,一些人認為這種情況不太可能發生。
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駐香港的中國經濟學家王慶說,盡管亞洲其他國家的出口商心存擔憂,但美國和亞洲鄰國對中國施加的人民幣升值壓力仍然溫和。
中國尚未面臨通貨膨脹問題,中國出口的狀況仍然相當疲軟。本月早些時候的二十國集團(G20)會議并沒有提到人民幣問題,而他們要到明年4月份才會再次聚會。
王慶說,在經濟周期當前階段,推動人民幣升值不能給中國經濟帶來幫助,在沒有承受明顯壓力的情況下,中國為什么要允許人民幣升值呢?
吸取1997-1998年亞洲金融危機的經驗教訓,亞洲各國央行增加了大量美元儲備用于應急,這也是他們遏制本幣升值的干預措施產物。這些國家在此次全球信貸危機期間持有大量儲備證實了他們的這一策略,并可能會促使這些國家繼續增加外匯儲備規模。
匯豐經濟學家紐曼說,此次危機令亞洲決策者們相信外匯儲備多多益善。
以韓國為例,全球信貸危機爆發前,韓國共持有2,640億美元的外匯儲備,規模略高于一個季度的國內生產總值(GDP)。但在亞洲地區,韓國金融體系遭受的打擊屬于最沉重之列。
去年3月至10月,韓國央行(Bank of Korea)花了640億美元的外匯儲備捍衛韓圓匯率,向韓國銀行體系提供美元流動性。當時韓國仍有2,000億美元的外匯儲備,但該國決策者承諾要增加儲備規模高于這一水平。市場認為,韓國外匯儲備低于2,000億美元是一個危險跡象。據摩根士丹利資本國際公司(MSCI Barra)估算,那段時間韓圓貶值了三分之一,經美元調整后的韓國股市市值減少了65%。美聯儲隨即介入,通過貨幣互換協議,幫助緩解了韓圓危機。
- 上一篇:東盟期許人民幣國際化
- 下一篇:通脹持續沖擊!美國鞋類產品需求驟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