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州鞋業上市遲
中國鞋網10月25日訊:百麗2007年7月10日香港上市.融資引86.8億港元:特步2008年6月3日香港上市,融資22.3億港元:361度2009年7月1日香港上市.融資18.1億港元;星期六2009年9月3日登陸深交所,融資9.29億億元人民幣;匹克2009年9月底香港上市.融資17億元港幣。上市后,這些鞋企必將利用充沛的資本優勢,快速擴張,搶奪收購鞋行業最好的資源,其中,尤以百麗為甚。由于一系列收購行動,目前百麗自主和代理的品牌達 20多個。包括女鞋: Belle、 TeenmiX、Tata、 Staccato、好人緣、 BASTO、 MILLIE’S、Joy& Peac民 ELLE、 BCBG、 VAGO、 NINA、SCHOLL;男鞋:FOTA、BATA、其樂、GEOX、馬飛仕圖、Senda;運動服飾:Nike、Adidas、Reebok、 Puma、 Mizuno、 Li Ning、 Kappa、Converse。百麗的銷售額由當初的9個億,經過資本運作后的短短幾年竟飄升至2008年的179個億。資本的魔力,由此不得不讓人驚嘆!我們不能否認,百麗上市之后的市場表現,在改變整個鞋業格局的同時,也刺激了一部分差不多同一階梯的鞋業同行。
據此,反觀溫州鞋企,在資本運營道路上的步子顯得慢了很多。尤其不盡如人意的是,企業的成長步伐這幾年似乎也顯得緩慢了很多,平均的增長速度僅僅維持在匕%-20%之間,而上述上市鞋企在上市之前的年均增長率大都維持在35%-70%之間。兩相對照,筆者分析,形成這種局面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資本運作觀念不到位。
在2005年到2007年間,筆者曾經采訪過溫州的幾家鞋業翹楚企業,他們對上市和對資本運作的主要看法是:上市對我們沒什么用,還要納那么多的稅,本來傳統行業的利潤就非常低,上市了,透明了,企業的利潤也就沒有了。再說,我們企業不缺錢。可以說,那個時候,溫州鞋業對資本運作的觀念還停留在啟蒙階段。“敢為天下先”的溫州人在關鍵的時刻卻掉鏈子,落在了同行的后面,殊令人遺憾。其實,企業上市的價值在于,可以階段性地進行歷史的總結和回溯,在完成第一桶金的基礎上,從初級階段的資金積累,進化到中級階段 的經驗職是二制圖四色文化積累,進而進入到高級階段的資本市場積累,為企業的可持續發展鋪墊平臺。企業上市,絕不僅僅是融資如此表面化、簡單化,這是一種新的競爭模式,一種資本運作之下的全方位提升。
二、關鍵時機又錯過。
在安路、百麗等企業上市利好消息的引導下,在資本市場對鞋服產業倍加青睞的形勢下,溫州鞋業認識到了上市的必要性,正要摩拳擦掌準備大干一場時,股市暴跌。幾家本來已經請好輔導公司的企業打了退堂鼓,都說“現在股市不好,先停停吧,等好的時候再準備”,可整個2008年股市都是在低位震蕩中度過。而上市的企業卻照樣有好的市盈率,像特步上市,照樣融到了20多億港幣;服裝行業的美邦,照樣達到了160億的市值。本來這個時間段是溫州鞋企籌備上市的好時機,但好多企業又在猶猶豫豫中將機會耽擱了。
三、上市是一項龐大的工程。
福建恒潤財務咨詢的倪忠森老師說,上市是一個一把手工程,是一個系統工程,是一個充滿激情的工程。上市不是一個一時頭腦發熱的工程,溫州企業的準備還要更充分。筆者認為,溫州鞋企在籌備上市之時,更應該在設計、管理、渠道的完善方面多下功夫,有了這些堅實的后盾和門檻,才能更好地擺脫“前有強敵,后有追兵”的境遇,同時才會有更好的增長表現,為上市招股成果鋪平道路。
香港、大馬、新加坡、深圳都有大陸鞋企登陸了,尤其是星期六的A股登陸更是一個不錯的選擇。據了解,溫州的奧康、康奈、紅精艇已經在奮起直追,在抓緊籌備上市,我們真誠希望號稱“中國鞋都”的溫州早日出現幾家上市的鞋企,帶動整個溫州的鞋產業、產業鏈快速升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