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童鞋市場商機無限
10月23日訊,目前的經營已經非常成熟,童鞋業內競爭也很激烈,業態形式也是多種多樣。但童鞋在競爭的背景下發展前景依舊很誘人!
在一般傳統意義上,兒童的定義是16歲以下。隨著市場的不斷細化以及兒童和青少年的發育情況都與以前大有不同,因此一般的童鞋銷售,以14歲以下人群為主體。業內人士認為14歲以下兒童,按照其不同的發育階段可以分為0~3歲嬰兒期、3~6歲幼兒期、6~14歲兒童期,各個時期銷售重點也各有不同。
目前,據有關數據統計,童鞋產品每年有近300億元的市場容量。藍貓童鞋公司的一位工作人員認為,現在人們的生活水平越來越高,父母對子女的生活投入越來越大,兒童消費呈現出明顯的個性化、購買主動化的趨勢。所以,童鞋的市場空間將逐年高速遞增。
同時他還表示,全國的兒童數量以3.8億算,每人每年消費4雙鞋,每雙鞋以保守的20元計算,就是288億元。
財源滾滾
業內人士認為:童鞋相對其他的兒童產品而言,成本小,利潤大,并且兒童不斷長大的腳就是商家滾滾而來的財源。“腳下沒鞋窮半截”的古訓刺激著年輕父母的神經,大人鞋的縮小版和兒童卡通版相映成趣。兒童裝束成人化的趨勢,使兒童鞋的設計費用被降到最低,市場中的高檔品牌又少得可憐等因素,使得創業者成功的概率無形中被擴大了。
有媒體曾報道江蘇省的童鞋銷售情況,就童銷售的主渠道——大商場而言,全省共有40余家,平均每家商場有10個童鞋品牌,這些商場童裝的平均年零售額在100萬元。再加上全省各地的品牌童裝專賣店約為400余家,平均每家年零售額以5萬元計、約為2000萬元,合計零售額在2200萬元以上。
兒童服裝鞋帽遵循了成人服裝鞋帽市場的操作規范。進入領域有多種途徑,第一種做品牌的代理經銷商,取得某個區域內的經營和管理權,在區域內的大型賣場設立專柜或獨立開發多個專賣店。也可只開設專賣店,進行單店操作。更簡單的辦法是從服裝鞋帽的批發市場進貨經營。幾種模式各有利弊還需創業者量力而行。
賣場設立專賣店
各品牌廠家一般給代理商或加盟商的平均折扣在3折,商場收去的扣點一般在20%--30%左右。銷售時商場或賣場會要求經營者參加各種各樣的促銷活動,最少也有4次大的活動,即五一、十一、春節、店慶。一般來說所有的經營者都會參加,不說第二年續約,就是活動期間,也只是別人熱銷,自己熱鬧。這樣一來每季童鞋的實際成本為標牌零售價格的60%左右,代理商或加盟商零售毛利潤率在40%。
如今消費者更注重所消費產品的文化性,在購鞋時,更注重的是品牌,以及品牌所包含的文化內涵。從一定程度上說,消費升級是一個永無止境的趨勢。隨著企業品牌文化的不斷發展,其對消費的影響力逐漸增強,反過來也促進了消費者消費意識的提高。同其他傳統加工類產品相似,我國制鞋業仍處在產業鏈的末端,我國對國際市場鞋類分銷的中間環節還缺少控制能力,對零售環節的網絡建立還處在初始階段。出口產品附加值低,單位能耗產生的產值低等,都迫使我國制鞋產業一定要調整結構,改變原有的貿易增長方式,從而贏得競爭勝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