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老牌鞋業品牌如何重振雄風?
中國鞋網10月20日訊,寶屐、登云、金鶴、牛頭、亞洲……這些當年叱咤中國的上海老牌皮鞋品牌,如今已不被上海的年輕人所熟悉,這些老牌鞋業也只能感嘆風華不再,遙想當年輝煌了。當年的上海市場上,“牛頭”高昂,全國各地新婚青年也以足踏“登云”為傲。如今,除了法版“飛躍”帶出來的飛躍品牌新生以外,隨著2003年最后一個“登云”專柜從市百一店撤出,大多數上海老牌皮鞋漸漸淡出人們的視線。
那么,除大部分已經消失在人們視野之中的上海老品牌外,現在尚存活的一些老品牌鞋業如今現狀如何?未來如何才能得以重振雄風?這不僅僅是上海政府、企業關心的問題,也是很多對上海老字號品牌鞋業有著深厚感情的人們以及許多上海本土人的期待。
不入商場進小區低價吸引顧客
如今,要尋找這些“過時”的上海產皮鞋,我們也只能從許多小區周圍的街邊十平方米左右的小店才能看到。據筆者走訪了解,其實,上海老牌皮鞋的店面不少,這些店鋪均為廠家直銷店,以低價來吸引顧客。目前,上海皮鞋廠、第一皮鞋廠、第二皮鞋廠、寶屐皮鞋廠等,均屬于上海皮革有限公司旗下的企業機構。鞋產品包括牛頭牌、登云牌、亞洲牌、飛機牌、花牌女鞋等。目前這些產品主要是以廠家開設加盟店的形式銷售,未進駐商場。“我們的優勢主要在價格上,要是進駐商場肯定不止現在這個價格了,并且現在的年輕人購物都講究品牌,這些老牌子肯定不吃香。”店主的一席話道出了上海老牌皮鞋的現狀。
以“牛頭”、“花牌”為例,幾乎每個成熟的住宅集聚區周邊都有其直銷店。據店員介紹,該品牌的店面在上海至少有近百家,都是由“上海皮鞋廠”直設的店面。但是,今年產品銷售情況總體不是很好。在上海閔行區街邊一家十來平方米的“上海皮鞋廠”皮鞋店內,筆者發現店門的門頭只是一塊粗糙的木板,木板上寫著“上海皮鞋廠”五個大字就代替了店名,店門前的廣告板上赫然寫著“涼鞋一雙20元,部分皮鞋一雙30元”的告示,而店內屋頂用油布鋪平以代替天花板,店內幾乎沒有裝飾品,貨架也十分陳舊,頗有斑駁陸離之感,光顧的客人以中老年人居多。據店主介紹,“牛頭”、“花牌”都是上海皮鞋廠的老品牌,這些品牌有著六十多年的歷史,使用的皮革都很好,有一大批穩定的中老年客戶。這里的顧客基本上都是周邊小區四五十歲以上的老上海人,他們看中的是皮鞋的品質和實惠的價格。筆者在店里逛了一圈后發現,皮鞋的均價在60元~100元左右,最貴的真皮皮鞋也不過二百多元。雖然鞋子的性價比很高,但陳舊的款式的確無法吸引年輕人。“今年的生意更顯得像是老顧客在支撐,都沒看到什么新顧客來買鞋的。往年這個時候,這個小店還有個三四萬元的銷量,今年也就勉強二萬多,只在5月份銷得好的時候才達到4萬的銷售額。2萬的銷售額顯然連成本都不夠。”店主嘆口氣告訴筆者。
法國人帶紅“飛躍” 唯一興盛起來的上海老牌鞋業
據了解,因為一個名叫“帕特里斯”的法國人,在中國被視為“過時”、“老土”的上海老品牌“飛躍”球鞋,竟然奇跡般地被帶活并走向世界。
在帕特里斯的經營策劃下,新銳品牌Feiyue誕生,頻頻登上歐美各大時尚雜志,亦成為時尚達人的腳下新寵。由于法國Feiyue的影響,國產飛躍球鞋已經開始回潮。網絡上25元一雙的白色飛躍球鞋也被瘋搶,不少年輕人專門到專賣店去尋找飛躍,一家飛躍專賣店銷售員說:“從去年開始,飛躍和回力球鞋的銷量就明顯上升,也有一些打扮入時的年輕人來購買,其中還有不少外國人,這在以前是看不到的。”然而,飛躍的紅火目前更多的還是表現在國外,對上海及國內市場而言,飛躍仍然被視為低端品牌,與國外的“時尚”和“高端”形象有著很大的差異。如何讓這一老品牌在國內市場獲得新生,這仍然是飛躍廠家需要花精力去解決的問題。
本土品牌復興道路漫長
調查顯示,曾經馳名全國的老字號知名品牌,在幾代上海人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對于眾多的上海本土老品牌,不同年代的上海人有著不同的偏好,且呈階段性差異。上海商業信息中心發布的最新調查顯示:超過七成的上海人有著濃厚的本土老品牌情結,而消費群體與品牌自身的影響力,為上海品牌的重振積累了消費基礎。
然而,業內專業人士告訴我們,上海老品牌鞋業要想復興并再創輝煌,其道路是漫長的。
一是品牌形象的深入人心需要持續地投入和積累。以百事可樂為例,一個品牌的積累甚至需要上百年,而且需要大量投入品牌宣傳費用。許多上百年的國際品牌都很愿意在品牌宣傳上堅持長期、有效的策略,無形資產逐年上升。而上海牌的品牌宣傳一直缺少投入,一些老品牌幾乎只靠口碑,不做廣告,除了一部分老客戶以外,很難再擴大其形象和影響力,爭取新的客戶群體。很多上海老品牌產品由于長期在生死線上掙扎,并沒有持久的品牌營銷戰略。
二是企業發展必須追求投資回報率或效益。時尚不僅要成就一種潮流理念,更要成就一種能盈利的產業。以飛躍為例,國內飛躍如果能做到飛躍在歐美市場上一樣,成為高端時尚的產品并盈利了,市場才能得以良性循環。如果在復興品牌的同時,只顧投入而不顧產出,自然不是科學合理的舉措。而這恰恰也是最難把握的地方。
因此可以說,上海本土鞋業的復興之路依然是漫長的。
- 上一篇:反傾銷壓力重重中國鞋企尋求突破
- 下一篇:耐克CEO離任,中國品牌能得到什么啟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