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鞋企收購體育品牌成風
中國鞋網10月13日訊,當包括耐克、阿迪達斯等在內的國外運動品牌頻頻“告衰”之時,中國商人們似乎迎來了史無前例的投資機會。
日前,意大利高端運動品牌SergioTacchini的擁有者岳欣禹對《每日經濟新聞》披露,已經完成了SergioTacchini品牌交接、生產轉移、鋪設渠道的所有工作,準備在2010年1月在上海開出中國首店。
2007年,江蘇揚州人岳欣禹作價 2700萬 歐 元 收 購 SergioTacchini,國外媒體評價其為“首位獲得歐美高端品牌的中國人”,而在兩年后,這個已被“易主”的、有著近五十年發展歷史的意大利品牌將順利“遷居”中國。
收購體育品牌成風
“歐美對于運動產品的需求是個緩慢的復蘇過程,而在中國,高端運動品牌的發展才剛剛開始。”岳欣禹在接受 《每日經濟新聞》采訪時表示,SergioTacchini在被收購前,由于負債過高,瀕臨破產。有著十年OEM、ODM經驗的岳欣禹在收購完成后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把SergioTacchini的生產基地從歐洲移至中國,據其介紹,由于生產成本的節省,公司經營毛利率已從47%提升至60%。
在體育品牌面臨困境的時候,手握大量資本的中國企業開始躍躍欲試。一個多月前,安踏體育用品有限公司對外宣布,已與百麗簽訂收購協議,以總價6億港元獲得百麗旗下運動品牌斐樂FILA在中國區的所有權、運營權以及相關的營銷網絡。意大利高端體育品牌的斐樂在過去的幾年間連續虧損。而在早前,李寧則收購了意大利著名運動品牌樂圖(LOTTO)在中國大陸20年的品牌代理權。
逐步剝離品牌代理
與上個世紀九十年代紛紛走出國門代理品牌相比,有能力擁有國際品牌的中國企業開始逐步擯棄代理業務。
“之前,我們的角色一直是服務提供商,但在擁有了自有品牌之后,這一切都將改變。”作為香港上市公司恒寶利(03989,HK)的當家人,岳欣禹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在接下來的時間里,恒寶利將逐步剝離服裝代理業務。恒寶利今年4月宣布,以售價1億元轉讓sisley品牌產品的零售店、店鋪存貨、資產,此次出售計劃讓恒寶利虧損5000萬元。忍痛割讓毛利率達60%的零售代理業務,岳欣禹表示是出于“調配優勢資源,集中自有品牌經營”的考慮。但有行業人士披露,利潤是驅使是其擯棄品牌代理的主要原因,國際零售分銷是價值鏈中較高的環節,但這些卻無法與完全擁有品牌的利潤相比擬。據悉,在服裝經營領域,代工的毛利率可以達到10%~20%,而代理國際品牌的毛利率可以達到40%~60%,擁有國際品牌的經營毛利率則可以達到60%以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