鞋子的記憶
【中國鞋網】女兒喜愛體育運動,開學前夕,我特地陪她買了一雙名牌運動鞋,價格600多元。“正合腳呢,挺舒適的!”付了錢,女兒就歡歡喜喜穿著新鞋不脫下了。
拎著舊鞋子回到家,看看鞋架上,女兒這個季節穿的鞋子還有好幾雙呢,其中有一雙錚亮錚亮的牛皮鞋才穿過一兩次,擦去浮塵仍是嶄新的。我不由感慨:生活水平真的是提高了,如果在我年少時,這樣的境況,真是連想都不敢想。
我出生于上世紀六十年代,那時,物資相當匱乏,生活也非常困難。我上小學時,大部分人都是穿布鞋,奢侈點的是解放鞋,在農村皮鞋幾乎是見不到的。由于家境貧困,母親極為節儉,從不亂花一分錢,也從未給我買過鞋。農村四季都忙,母親白天田里干農活,晚上一針一線做鞋。母親做鞋時,神情十分專注,鞋底納得很精致,細密均勻,還有許多花紋。其實,做一雙布鞋是很累的,先是將麻打成細線,把舊衣服上能用的布剪下來,用自家做的漿糊一層層貼牢打厚,待干透后,用麻線一針挨著一針地納緊,這叫納鞋底。納好鞋底后,用新的絨布或棉布做成鞋幫,同鞋底納在一起,這樣,鞋才算做好。所以,能穿上新的布鞋,也是十分愛惜的。在上學的路上,如果正好碰上下雨,我怕鞋子弄濕或弄臟了,就脫下來,拿在手上,赤腳走路,到了學校再把鞋子穿上。
記憶中我總共也沒穿過幾雙新布鞋,因為哥哥、姐姐與我年紀相差不大,在家中習以為常的是我穿哥哥、姐姐的舊鞋。開始我無所謂,反正有鞋穿就行了,根本沒有留意原來布鞋也有男式與女式之分。后來,漸漸有點明白“事理”了,又常被鄉親“戲謔”,每當穿哥哥的舊鞋時,臉上便有些掛不住、腳上有些不自在,但無奈還得繼續穿。
到了上世紀七十年代末,我上了初中,那時正是最愛“顯美”和最要“面子”的青澀時節,內心有強烈的愿望穿上一雙新買的鞋。當時,一雙膠底布鞋才幾元錢,一雙皮鞋需20元左右,因家里不富裕,只能望而興嘆……讓我意想不到的是,我初三畢業那年,考上了重點高中,母親破天荒地給我買了一雙橡膠底、小方口的碎花布鞋,相當漂亮,穿在腳上,自我感覺像個“公主”。當天,我坐在床上把鞋穿好,在床上走了好幾圈,就是舍不得落地,生怕腳一落地沾了灰,影響鞋的美麗。“美”了一陣子,就脫了下來,小心翼翼地放回鞋盒里。母親問:“怎么啦?”我說:“正合腳呢,挺舒適的,就是有點舍不得,等開學再穿吧。”但在開學的前一天,我還是忍不住穿上這雙新鞋,與村里年紀相仿的女孩子們一起玩,好好展示、炫耀了一番。
在腦海中無法抹去的還有雨鞋的記憶。在縣城住校讀高中,教室與宿舍相距較遠,下雨時,無論是布鞋還是膠底鞋,都很不方便,鞋底乃至鞋幫常被雨水濡濕,穿在腳上不適。為此,總奢望有雙雨鞋,并想象著哪一天穿上雨鞋后,要淋漓盡致地發揮它的功能,不僅在雨地里無所顧忌地大踏步前進,還要盡量往積水處踏,踏它個水花四濺……直到高三,18周歲了,終于夢想成真——母親為我買了一雙黑色雨鞋,作為生日禮物,讓姐姐特意送到學校給我。當時,我心里樂開了花!但到了下雨天,真正穿上了雨鞋,我沒有往積水處踏,而是像以往一樣,總挑沒有積水的地方走,因為雨鞋是我盼望了好久才擁有的,在我心目中,它實在是來之不易的奢侈品,我舍不得弄濕或弄臟。每次雨過天晴,我都會細心地用刷子里里外外把它刷干凈,等晾干了再端端正正放進盒子里……
成長過程中為鞋子而窘迫、而喜憂相加的場景歷歷在目,但時代的變遷早已實現了華麗轉身。如今,無論是小商店、大商場,還是專賣店,鞋的款式可謂琳瑯滿目,千變萬化,想穿什么鞋就有什么鞋,再也不用為一雙鞋而發愁了。穿夠了皮的,還有布藝的、休閑的,什么顏色的都有,樣式都很好看,還有高高的筒靴,女孩兒穿上特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