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寧正在遭遇強勁挑戰

中國鞋網9月12日訊 這家出身名門的運動品牌,正在遭遇安踏、匹克、中國動向等平民體育公司的強勁挑戰。
李寧是中國眾多運動品牌中當之無愧的王侯。這家由傳奇體操運動員李寧創辦并命名的運動產品供應商,以66.90億元的銷售額,成為中國最大、世界第五的體育用品公司。
但是,在有著“王侯將相寧有種乎”傳統的中國,一些出身草根、但胸懷大志的“陳勝吳廣”們,已經向李寧發起了猛烈的挑戰。
以代工耐克、阿迪達斯等世界頂級運動品牌起家的安踏首席執行官丁世忠、匹克總經理許志華以及成功將意大利品牌Kappa洋為中用的李寧舊將陳義紅,開始嚴重威脅到李寧的統治地位。
8月13日,香港上市公司安踏體育(2020.HK)發布公告稱,以3.32億元人民幣收購香港上市公司百麗國際(1880.HK)擁有的運動品牌FILA在中國的商標使用權和專營權。
這已是中國運動產品運營商第三次購買意大利運動品牌在中國地區的業務。
2005年末,當時還名不見經傳的中國動向(3818.HK)以3500萬美元(約合人民幣2.8億元)的代價買斷Kappa在中國內地及澳門地區的品牌所有權和永久經營權。去年底,失去了Kappa的中國最大的體育用品供應商李寧公司,以總計9.34億元人民幣的費用,獲得Lotto在中國20年的獨家制造及代理特許權。
與李寧簽下Lotto阻擊勢頭兇猛的Kappa一樣,安踏此舉也是為了限制中國動向如病毒般的傳播速度。但安踏此回收購FILA業務,更多的是為自己找個幫手,因為草根出身的安踏,已經到了品牌不可承受之重,而要想突破李寧的防線,必須找到另外一個匕首。
事實上,安踏體育擴張的意向由來已久。此前,其首席執行官丁世忠曾公開表示,將收購世界前15強體育用品企業。這要得益于安踏豐潤的利潤積累。截至2008年底,安踏的現金及現金等價物達人民幣32.7億元,放進銀行睡大覺顯然不是一個明智的做法。此前,就有坊間傳言,安踏準備收購中國運動品牌喜得龍和美國時尚運動品牌AND1.顯然,丁世忠已經下定決心要和李寧一較高下了。事實上,與百麗國際達成交易收編FILA業務,跟進李寧的多品牌戰略前,安踏其實已經打了一個漂亮的翻身仗。
6月23日,安踏宣布成為中國奧委會官方合作伙伴。換句話說,在2010年廣州夏季亞運會、2012年倫敦夏季奧運會、2010年溫哥華冬季奧運會等11個大型國際綜合性體育賽事,運動員都將穿著統一的安踏品牌的領獎服。
從1992年開始,奧運領獎服一直是李寧公司的專利,李寧品牌也因此成為國際社會熟知的中國民族運動品牌。但2008年北京奧運會,阿迪達斯以國際奧運會TOP贊助商的身份,高價拿走了中國隊領獎服的贊助權,讓開幕式點火英雄李寧窩火不已。因此,對于中國奧運會下一個四年的合作權利,李寧公司是勢在必得。
可安踏對這個權利的爭奪已經垂涎三尺。作為后起之秀,安踏手中的體育資源一直十分貧瘠,只有CBA等少數幾個邊緣資源,早就瞄準北京奧運會的合同年。
在北京奧運會之后,包括中國奧委會官方合作伙伴、羽毛球隊官方合作伙伴在內的20多項贊助協議將集體到期,這對于一直苦于“手中無糧”的安踏等國內品牌來說,是一個千載難逢的翻身機會。
早在2008年初,安踏品牌中心總監徐陽就曾透露,2008年不僅是奧運會的營銷盛世年景,更是未來布局、謀局的關鍵。盡管在2007年銷售額就達到30億元人民幣,但安踏2008年的營銷預算卻只有可憐的1億元的規模——他們在2008年就為獲得2012年中國代表團贊助商資格積蓄力量。
安踏并不是唯一的投標者。據中國奧委會市場開發委員會副主任劉軍透露,包括耐克、阿迪達斯、美津濃、李寧在內的10多個國際國內品牌都對這個香餑餑伸出了橄欖枝,“可以說,經過第一輪的競標,安踏是品牌知名度最低的品牌。”
而在中國奧委會首選國內品牌的原則下,事實上,唯一能給安踏制造麻煩的,只有老大哥李寧。
專業運動員出身的李寧,在中國體育系統可謂德高望重——他不僅僅是個成功的運動員,更是一個成功的企業家。他創立的李寧公司,一直是中國民族品牌的代表。李寧也因此當選舉世矚目的北京奧運會點火英雄。
與傳奇英雄李寧不同的是,安踏的創辦者丁世忠出身草根,17歲孤身闖蕩北京到各大商場推銷晉江鞋,身上沒有任何體育天賦,卻憑借過人的銷售技巧,以及對打造一個可以并肩甚至超越李寧的體育品牌執著的追求和熱愛,最終實現了自己的夢想。
安踏宣揚的“永不止步”口號,盡管不如李寧“一切皆有可能”霸氣十足,卻在不顯山不露水中,從一個代工工廠成長為中國第二大運動產品供應商。
但與中國奧委會自選合作伙伴不同的是,此次的中國奧委會合作伙伴首次采取了公開競標的形式,一切取決于雙方的籌碼。有消息說,安踏之所以成為最終的勝利者,其高達6億元的出價,最終讓崇尚“花小錢辦大事”的李寧望而卻步。
安踏擊敗李寧,成為中國代表團贊助商,不僅是一個商業贊助商的勝利,更多的意義是,平民安踏獲得了官方的認同,正式登上大雅之堂,李寧過去天生的福利,也將一去不復返了。而通過倫敦奧運會這個極佳的跳板,安踏極有可能成為全球一個不可忽略的運動品牌,從而在國際化過程中獲得與李寧等同的地位。
當然,如果說安踏對李寧的挑戰是一個兩軍主力硬碰硬的話,中國動向、匹克對李寧的沖擊則體現在兩翼精銳部隊之間的抗衡。Kappa挑戰的是時尚運動板塊,匹克則是攻擊李寧的專業腹地。
Kappa的運營方中國動向的總裁陳義紅是李寧的舊將,他成功地將李寧的夢想變成了現實,在李寧公司度過14年零9個月之后,陳義紅最終因為沒能將李寧帶進10億元俱樂部而選擇主動離開。但這并不妨礙走向另一個輝煌——把一個過氣的意大利品牌做成國內前三品牌,并且通過IPO等方式,使個人財富從4000萬暴增至186億,創下服飾行業閃富的神話。
陳義紅依然選擇延續其在李寧公司的選擇——遵循與耐克、阿迪達斯相似的輕資產路線,只是品牌管理和營銷模式上有著截然不同的思路。
在中國動向運作Kappa品牌之前,這個“背靠背”的標志更多地出現在電視轉播的意大利足球甲級聯賽上,部分球隊穿著Kappa品牌的球衣,在人們的腦海中留下過一絲印象。然而在中國,Kappa一直是半死不活———從運動服飾的角度,其號召力遠不及同為國際品牌的耐克和阿迪達斯,即便在彪馬(PUMA )、匡威(converse)這些二線運動品牌中,Kappa的號召力也排在較后的位置。
但最近,在三里屯的夜店,或者潮人云集的西單、王府井和世貿天階,Kappa是一股不可抵擋的青春時尚潮流,在中國如病毒般蔓延。其獨樹一幟的時尚運動路線,讓不夠專業的中國運動產品消費者找到了心中的至愛。
而一直在強調自己的專業本質和東方精神的李寧,盡管在與耐克、阿迪達斯等強勢品牌的爭斗中謀得一席之地,卻異常艱難。2008年,如夢方醒的李寧開始切入時尚運動行列,不斷推出“”鞋、“東方生活”系列的時尚休閑產品的同時,還以10億元的代價,購得在意大利與Kappa齊名的運動品牌Lotto,并對其進行徹底的時尚化改造,競爭對手直指Kappa.從麥肯北京最新制作的Lotto“隨我型”系列春夏時尚運動廣告可以看出,其炫麗的色彩,前衛的設計,多變的風格,正是Kappa征服中國年輕人的殺手锏。
與Kappa避李寧鋒芒另辟蹊徑并成功進入主流消費市場不同的是,出自福建泉州的老牌運動品牌匹克卻在專業路途上向李寧步步緊逼。
匹克的創始人許景南和丁世忠一樣,是土生土長的福建商人。其最初的活計,是為一家磚廠運送材料。但他卻把福建商人的聰明和果敢發揮到極致,從借錢辦工廠到收留耐克撤走后留下的全部失業工人,樸實的許景南開始了其專業化生存。
亦如李寧公司現任CEO張志勇讓李寧品牌成功突破10億元銷售大關,并走向國際化一樣,許景南的兒子許志華,這個主修信息工程的富二代,通過與NBA的完美聯姻,讓一度消沉的匹克重新煥發出迷人的光彩。
基德、阿泰斯特、巴蒂爾、穆托姆博、武賈西奇等,這一長串讓專業籃球迷耳熟能詳的名字,足見匹克在專業化方面的努力——由其自主制造的明星系列戰靴,不僅讓穿慣了耐克、阿迪達斯等品牌的NBA球星們所接受,還讓挑剔的NBA管理層刮目相看。
事實上,在籃球殿堂NBA,李寧公司曾是被唯一認同的中國品牌。早在2004年,NBA就選中李寧作為官方市場合作伙伴。而當時還名不見經傳的匹克曾因此碰了一鼻子灰。
在2004年李寧簽約NBA成為其中國市場合作伙伴之前,匹克就打起了NBA的主意。但頗具戲劇性的是,許家父子的第一次NBA之旅卻被大使館給抹殺了。
當時,許志華懷揣與NBA合作的想法興奮地前往美國駐中國領事館辦理簽證。工作人員看著出國事由“與NBA商談贊助事宜”一欄問道:“匹克是干什么的?有什么資格贊助NBA?”還沒等他解釋,工作人員已經申請定性為“不真實”退回。
事實上,匹克是中國最早的專業籃球鞋制造商之一。在1990年代初期,匹克籃球鞋憑借過硬的質量和良好的性價比,曾與李寧、安踏一起成為中國最知名的三個運動品牌之一,也是最受歡迎的籃球品牌。
可許志華并沒有放棄。在遭到NBA拒絕后,他將目光轉向了歐洲和國際籃聯,并先后成為歐洲籃球聯賽全明星賽、斯坦科維奇洲際籃球冠軍杯和FIBA的官方合作伙伴,并與姚明效力的休斯敦火箭隊,易建聯所在的密爾沃基雄鹿隊、新澤西網隊建立了戰略合作關系等一系列國際化運作,讓匹克墻外開花墻內香,迅速躋身主流專業運動品牌。
專業調研機構ZOUmarketing的一項市場調查顯示,匹克籃球鞋已占到中國零售市場13.3%的份額,超越李寧、阿迪達斯,僅次于耐克的18%.如果以出貨量計,匹克的市場份額比耐克還高出8.3%并位居榜首。
在籃球領域取得突破后,匹克再次受到資本的青睞。今年4月22日,紅杉中國、聯想投資與建銀國際聯合向匹克投資了4億元。這是匹克獲得的第三輪融資。此前紅杉中國和優勢資本在2007年對匹克進行第一輪投資,2008年初匹克引入建銀國際、深創投等機構的第二輪投資。三輪融資后,戰略投資者約占匹克總股本的24%——匹克已經做好了上市準備,而上市后的下一步,就是與李寧進行專業化的對決。
當然,從規模來看,無論是安踏,還是中國動向和匹克,都與李寧有不小的差距。但是,在中國這個還未定型的潛力市場,正如李寧品牌口號宣揚的那樣——一切皆有可能。如果李寧不能在品牌推廣和產品設計方面保持持續的強勢,安踏、中國動向和匹克這些挑戰者,都有可能將現在的王者李寧拉下馬來。
畢竟,老牌運動品牌霸主阿迪達斯被活力十足的耐克超越的故事,還在耳邊回蕩著。
在線咨詢
快捷留言
- 請問我所在的地方有加盟商嗎?
- 我想了解加盟費用和細則。
- 留下郵箱,請將資料發給我謝謝!
- 我對加盟有興趣,請迅速聯系我!
- 我想了解貴品牌的加盟流程,請與我聯系!
- 請問投資所需要的費用有哪些!
- 驗證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