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寧皮革城:中國皮革業如何“走出去”?

海寧中國皮革城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任有法
【中國鞋網】“創匯型出口”已是末路
2008年以來,業界提到最多的一個詞是“金融危機”。
沒錯,這場源于金融領域的全球性危機對實體經濟的影響已經開始顯現。長期以來帶有明顯出口創匯導向的中國皮革業,也受到了直接的沖擊。
尤其是2009年1-2月份,中國皮革、皮毛及其制品行業的出口比去年同期下降了7.1%——盡管與機電等產業相比,這個降幅還算“溫和”,但作為十年以來首次出現的下降,業內人士還是“驚呼一片”。
其實,沒有一個行業能夠依賴簡單的出口實現可持續發展——增長方式不合理導致的失衡在皮革行業累積已久,突如其來的金融危機對于那些過度依賴出口的企業來說,只是“壓垮駱駝的最后一根稻草”。
加入WTO以后,“中國制造”贏得了更大的國際市場,但針對中國產品的貿易摩擦和壁壘也不斷增加;而在2003年前后,學術界也開始出現“外匯儲備是不是太多了”的質疑。但增加就業、消除貧困等巨大的現實壓力以及“GDP誘惑”所構成出口沖動依然左右著很多行業的發展。眼前的經濟利益屏蔽了長遠發展的理性思考,“小車不倒只管推”,全然不顧方向是不是出現了偏差。
現在,到了對“創匯型出口”進行反思的時候!
是變革的時候了
為了應對金融危機,政府對皮革業也出臺了包括提高出口退稅率在內的刺激措施。這些舉措可以說是非常時期的非常之策,但并不意味著政府繼續鼓勵簡單的出口創匯。
國務院通過的《輕工業調整和振興規劃》將皮革等十大行業列為輕工業振興重點。規劃要求,到2010年,使輕工重點行業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取得明顯成效。
毫無疑問,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才是中國皮革產業擺脫被動局面的根本出路。換句話說,是變革的時候了!
應該說,“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并非新名詞。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不少業內人士覺得這只是一句口號——也難怪他們,既然原有的模式能夠順利地賺到錢,又何必那么著急地進行自我否定呢。
當然,現實也是殘酷的,當寒潮突然襲來之時,勇于變革者能夠逆風飛揚,保守自滿者則欲哭無淚。
去年以來,皮革業一個明顯的現象是:內銷企業,尤其是那些走時尚化、品牌化道路的企業,受金融風暴的沖擊明顯小于外銷企業;在外銷企業中,走高端道路的企業受到的沖擊明顯小于低端企業。這給行業一個啟示,要真正實現振興,就必須正視現實,對舊的發展模式進行深入反思,拿出變革的信心和勇氣來!
中國皮革如何“走出去”
我不反對皮革產品出口,但堅決反對建立在所謂“人口紅利”甚至犧牲環保基礎上的低水平出口。
在傳統的出口模式下,中國皮革企業其實只是“世界車間”。這種模式的致命傷在于,哪怕你的出口額做到再大,在全球皮革產業鏈中,你永遠處于“微笑曲線”的最低端。
我們現在要做的是,把長期以來重制造而輕設計、營銷的“紡錘型”產業結構轉變為“啞鈴式”,即大力加強設計、研發、營銷、品牌等產業鏈兩端的功能,不斷向產業“微笑曲線”的高端進軍。
近年來,海寧中國皮革城提出了“打造中國皮革時尚產業”的口號——同樣一件皮衣,傳統觀念中首先是御寒品。現在,它超越了其初級的功能,成為時尚品,成為大眾服飾消費升級過程中一個重要的選擇對象。
在這個基礎上,海寧中國皮革城也在積極推動企業嘗試全新的“走出去”之路。為此,2008年10月和2009年3月,海寧中國皮革城先后組織了兩次“歐洲秀”:
2008年10月中旬,多個中國裘皮品牌應邀赴世界裘皮的中心——丹麥哥本哈根舉行了一場主題為“飛越長城”的時尚皮革裘皮服裝專場發布。這是中國皮革時尚首次以“專場秀”的形式走出國門;
2009年3月2日,一件海寧皮衣遠赴重洋,穿在了著名的“撒尿小童”于連的身上。這是中國第三次向這位布魯塞爾“第一公民”贈衣。有數百家國際、國內媒體刊發了報道。
兩次歐洲之行給我們最大的感觸是:其實歐洲同行也渴望更多地了解中國制造,我們所展示的裘皮款式和風格讓歐洲同行很驚訝,也承認過去對我們存在偏見。
一位參與了哥本哈根展示的企業家對我說:接幾張出口訂單,賺一點加工費,絕不是國際化。真正的國際化是培育中國自己的時尚產品,和世界各國皮革品牌同臺競技!
此言甚善!
毋庸諱言,在“我看世界,風尚看我”的基礎上培育中國皮革時尚產業,進而打造中國自己的皮革品牌,將是一條漫長的道路。但這也是唯一正確的道路!
在線咨詢
快捷留言
- 請問我所在的地方有加盟商嗎?
- 我想了解加盟費用和細則。
- 留下郵箱,請將資料發給我謝謝!
- 我對加盟有興趣,請迅速聯系我!
- 我想了解貴品牌的加盟流程,請與我聯系!
- 請問投資所需要的費用有哪些!
- 上一篇:晉江鹽漬牛皮進口翻番
- 下一篇:以高質量黨建引領皮革行業高質量發展
- 驗證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