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踏能否挺進高端的跳板?
中國鞋網8月27日訊 近日,由于金融危機導致的消費需求疲軟,以及缺乏在國內市場開發國際運動服飾品牌的經驗,中國鞋業巨頭百麗國際出售了旗下運動品牌斐樂,買家則是中國運動鞋及服裝產銷商安踏。安踏體育用品有限公司對外宣布,已與百麗簽訂收購協議,安踏全資附屬公司原動力將收購百麗國際控股有限公司所持Full Prospect 85%股權,以及旗下Fila Marketing全部股權,總價不超過6億港元,從而獲得百麗旗下運動品牌斐樂的所有權、運營權以及相關的營銷網絡。
安踏副總裁張濤表示,安踏收購斐樂主要是為了實現優勢互補,其主要走高端品牌路線,在國際品牌效應、科技研發等方面有明顯優勢。而安踏主要優勢則集中在供應鏈管理以及終端銷售等方面。安踏收購斐樂,有利于其提升競爭力,進軍中國高端體育用品市場。“現在只是達成協議,尚未完成整個交易程序。隨著交易的推進,公司還會對外披露更為詳細的情況。”張濤說。
安踏收購在預料之中
在收購消息正式公布之前,坊間對于此事已多有傳聞。據透露,收購者乃是一晉江上市運動企業。大家因此將目標鎖定為安踏、361°、特步等重點企業。而361°相關負責人明確表示公司近期無收購意向。因而,安踏的收購可能最大。此番消息公布,也印證了大家的預料。
安踏自去年出售上海鋒線后,其原本用于該業務的投資就改變了用途,在2008年的半年財報中,安踏方面曾表示,這筆資金將用于收購或經營國際運動服飾品牌。而有消息稱,安踏此前已經與一些擁有良好技術含量、品牌影響力的國外運動服飾品牌進行了接觸。這些品牌在國際或專業市場擁有可觀的市場份額,只是因缺乏對中國國內市場的經營經驗而表現一般,與這樣的企業合作無疑給安踏開拓高端市場、提升市場份額提供了一個絕佳的機會。
亞洲鞋業協會秘書長李鵬表示,斐樂品牌在國際上屬于較為知名的品牌,百麗收購斐樂后在國內市場拓展得并不成功,原因在于百麗的渠道優勢主要在女鞋,在運動鞋上則比較弱勢。百麗此舉更有利于斐樂的發展。安踏的市場優勢主要集中在中低價的運動鞋上,如今加入國際品牌,所形成的多品牌運作將更有利于提升安踏的市場占有率。現在鞋業巨頭在爭奪中國市場時都更傾向采用多品牌運作的策略。
收購有望豐富安踏產品線
斐樂品牌于1911年由FILA兄弟在意大利BIELLA創立,至今已有近百年歷史。在上個世紀70年代,FILA配合多元化策略,拓展運動服裝業務,并先后開發了高爾夫、網球、健身,瑜伽、跑步及滑雪等系列,最終奠定了世界著名運動品牌的地位。百麗集團在2007年下半年通過成立Full Prospect購入斐樂業務。然而,經實踐后發現,在中國開發國際運動服飾品牌所需的特定技術和經驗,與該集團在中國開發鞋類品牌和管理運動服飾分銷網絡的經驗存在差異。相關財務數據顯示,截至2008年年底,該業務不但沒有實現贏利,反而虧損了3218萬港元。短期內難以達到初期目標以及近期經濟的不景氣等原因,使百麗決定將斐樂業務出售,以便集中力量發展并加強集團本身的鞋類業務。
對于長期在運動品牌經營業務上占據優勢的安踏來說,接手斐樂業務較百麗更有優勢。安踏認為,中國運動服裝市場有增長潛力,而斐樂品牌是全球知名運動服裝品牌,主要定位是高端的細分市場。安踏董事會希望利用收購Full Prospect集團之機,購買位于香港、澳門及內地的Fila中國商標,為該集團提供一個良好的拓展中國高端市場的機會。收購消息確認后,市場對此反應良好,百麗和安踏股價皆出現上漲。
收購利弊眾說紛紜
在金融危機之下,很多國際品牌都出現了經營困難。對于那些成功實現資本運作、手握大量現金的企業來說,正是低價收購和兼并國際大品牌的大好時機。收購國際大品牌,走入國際市場,對于正在推進國際化的國內企業來說,可謂是速度最快、成本最低的一種運作方式。此番安踏收購斐樂成功,將會在業內產生極大的反響,國內體育用品行業又將面臨一次新的洗牌。
然而,對于收購國際品牌的利弊,業內人士眾說紛紜。斐樂雖然擁有很多現成的國際化資源,對安踏完善自身供應鏈、實現國際化戰略、壯大品牌實力極其有益。但此番安踏收購只集中在斐樂中國的商標使用權,這種局部收購對于急于樹立國際品牌形象的安踏而言,意義不大。
德爾惠(中國)體育用品公司品牌總監黃忠飛認為,單純收購斐樂中國區的商標所有權沒多大意義。如果嘗試首開先河的全球收購,才會是企業國際化的重要一步,才稱得上是“企業的一小步,國內體育用品行業的一大步”。
特步(中國)有限公司品牌總監徐雷說,每個品牌都要擴充,這是中國品牌發展的必然趨勢。但不管是橫向收購,還是縱向收購,價格才是根本,尤其對于國際品牌無形資產的收購,利與弊之分,最重要的都是要以價格來衡量。目前安踏尚沒有透露收購后對斐樂的經營策略,斐樂能否成為下一個kappa,人們仍需拭目以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