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星鞋業以科學發展觀戰勝金融危機
中國鞋網8月20日訊 科學發展觀是雙星從計劃經濟模式成功轉向市場經濟模式的戰略思想,也是當前雙星戰勝全球金融危機不利影響的理論武器。實踐證明,企業家只有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才能在全球市場競爭中引領企業又好又快發展。危機中沒有捷徑,只有自己救自己。根本方法就是將危機當中遇到的難題變成創新的課題,變成發展的起點,在危機中再創新、在危機中快發展,雙星為我們提供了經驗。
科學發展觀第一要義是發展
雙星的歷史是不斷成長壯大的發展史。雙星的前身是青島橡膠(16880,-225.00,-1.32%)九廠,始建于1921年,是我國最早的民族制鞋企業。改革開放以來,雙星從給人做鞋到給汽車 “做鞋”,不斷成長壯大為我國綜合性制造加工業特大集團。今天的雙星擁有五大支柱產業、八大行業,橫跨23個領域,擁有6萬名員工,直接或間接養活了幾十萬人,創造了巨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資產總額從上世紀80年代初不足1000萬元,增長到50億元;出口創匯從175萬美元增長到3億美元;銷售收入從3000萬元增長到105億元。
去年由美國次貸危機引發的全球金融危機,雙星作為外向型企業不可避免地受到了影響,其中輪胎行業最為嚴重。但雙星堅持“發展是硬道理”的理念,提出“戰危機,再創新,增活力,快發展”的戰略,及時調整經營思路,生產經營很快恢復了正常,產量和質量不斷提高。目前,三個輪胎公司已經恢復到危機前的正常水平,甚至創了歷史最好水平;鞋業和機械生產經營比危機前還好,雙星已經完全回到了快速發展的軌道。
按照市場規律科學發展
從企業角度來說,科學發展觀源于市場,反過來又指導市場。企業要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必須走向市場,必須遵循市場規律,在市場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
應對國際金融危機挑戰的實踐,使雙星更加認識到增強市場意識的重要性。從去年5月開始一直到9月,輪胎原材料生膠價格高位運行了很長一段時間,雙星意識到按照市場規律應該開始有一個回落,但是,沒有想到這次原材料價格變化來得這么快,降幅這么大,降幅達到70%。這次全球金融危機的發生,使輪胎提前訂購正常生產所儲備的生膠原材料,已經上船,沒法退貨,造成了輪胎出現原材料一時高價位的被動局面。
這次全球金融危機給雙星一個重要啟示,就是以前習慣稱為的“國際”、“國內”兩個市場的邊界被打破,我國企業已經深度進入全球市場。去年9月份之前,雙星各個行業一直保持了較好的發展,特別是輪胎業,在全國同行業中增長速度最快。但進入10月份以后,原材料價格由瘋漲到暴跌,輪胎市場由火爆到慘淡,銷售業績直線下滑,庫存急劇增加。雙星機械、鞋服產業也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這表明,虛擬經濟與實體經濟、出口企業與進口企業、原料采購與產品銷售、輪胎行業與其他行業,等等,這些在書本上界定明確或表面看來互不相干的概念,在這次全球金融危機中更加緊密地聯系在一起,甚至互為因果。全球經濟高度融合的新形勢,迫切要求我國企業家增強全球市場意識。只有用全球的眼光觀察市場,對全球市場的各種變化保持高度的敏感性,并積極采取應對措施,才能引領企業平穩較快發展。
堅持改革創新實踐科學發展
改革創新也是雙星戰勝國際金融危機嚴重沖擊的強大武器。去年10月,面對突如其來的“經濟非典”,雙星順應市場新的變化,迅速調整思路,對輪胎公司實行“減產、限產不停產”、“輪崗、待崗不減員”,產品價格區別對待,果斷關掉一些工廠,對人員重新進行分流,集中力量生產市場急需的產品;加大技術升級和研發,調整產品結構,使用新材料、新配方,降低成本;加快貨款回收,保證資金鏈完整,控制非生產性開支;企業內部實行橫向聯合,人鞋、“車鞋”雙鞋聯動,即買雙星鞋贈送雙星輪胎,買雙星輪胎贈送雙星鞋;啟動雙星內需,將一些產品由外部銷售改為內部供應。同時,雙星加快實施高端戰略,增強抗危機能力。
經濟危機也是企業學習和提高的機會。雙星集團董事長、總裁汪海告訴記者,“只要正確認識和對待,把危機當成磨煉提升的機遇,當成國際舞臺上刀兵相見的實戰演練,好好總結應對危機的經驗和教訓,按照科學發展觀的根本要求,把握規律,抓住機遇,駕馭市場,提高‘快速決策,綜合指揮、強化落實’的能力,危機中抓機遇,危機中找商機,就一定能將危機的壓力變成企業發展提高的動力,實現企業更大更好的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