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嶺鞋革企業發展中兼顧環境
中國鞋網8月19日訊 經濟的快速發展,在帶來“金山銀山”的同時,如何保持綠水青山,這是一個大家共同關心的話題。溫嶺作為一個經濟強市,擁有大大小小2萬多家工業企業,又如何在發展過程中兼顧環境?
2004年,溫嶺市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批準通過《溫嶺生態市建設規劃》,一項聲勢浩大的環境保護行動正式展開——構建生態體系框架、開展環境基礎設施建設、大力開展環境整治、發展生態產業……
2006年上半年,溫嶺成為國家級生態示范區;2007年,溫嶺通過省級基本達標生態市驗收;到2008年,溫嶺全市地表水水環境功能區水質達標率為47.5%,比2005年提高14.2%;市區空氣質量優良天數達353天,優良率96.7%;城市聲環境質量符合國家功能區噪音標準;集中式飲用水源水質達標率100%。環境質量呈現出整體穩定,局部地區好轉的良好發展態勢。
治水:“動脈”與“靜脈”兼顧
“下月中旬之前就能全部搬遷完畢了。”近日,溫嶺市石橋頭鎮阮岙村村委會主任陳學仁正忙著幫助村里最后幾家畜禽養殖戶的牛羊豬“搬家”。為了加強飲用水源保護,當地政府對湖漫庫區這個“大水缸”范圍內11個村的畜禽養殖進行整治。陳學仁告訴記者,政府已在石橋頭鎮橋浦村一帶為畜禽選定了“新家”,在規定期限內搬遷,養殖戶還能享受到一定的經濟補助和政策扶持。
如果說,飲用水是一個城市的“動脈血”,為城市提供生機與活力,那么污水就好比“靜脈”里的血液,得不到及時“清理”和“排毒”,就會影響城市的健康。
目前,溫嶺城區已有7座污水泵站投入運行,長達55公里的污水管網延伸至城市的各個角落,日處理污水能力達到4.2萬噸。接下來,溫嶺下的力氣更大。“總投資6.6個億的城鄉污水處理工程建設三年行動計劃已全面啟動,5個污水處理廠已開工建設,全市60%以上的非城鎮覆蓋村都要建設生活污水處理設施,力度之大,在全省,甚至全國都是少見的。”溫嶺市環保局局長朱岳林告訴記者。
大溪鎮小溪嶺頭村的一角,耗資18萬元的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正在運轉。生活污水經調節池沉淀后流入曝氣池,利用生物膜吸收、降解污染物實現污水凈化,最后流入人工濕地作深度處理,在微生物、植物、濕地填料共同作用下達標排放。“環境美了,生活得更愜意了。”村民們高興地說。
治廢:標本兼治為城市“清瘀排毒”
7月17日晚,溫嶺市環保局執法人員在例行的夜巡中,查處了兩起露天焚燒固廢案件。溫嶺工業企業眾多,個別企業為了節約成本,廢水、廢氣不經過環保設備,而是直接通過暗管排放,并且選擇后半夜、休息日露天焚燒工業垃圾、排放污水。因此,夜巡、放棄休息日巡查,成了環保執法人員的家常便飯。2005年至今,溫嶺共查處各類環境違法案件800余起,有力地維護了環境安全。
巡查治標的同時,治本行動也在展開。當地的鞋業重鎮橫峰街道目前已建成村級鞋業廢料打包點30余個,一張巨大的收置網絡覆蓋了鞋業企業主要集聚區,邊角廢料已基本實現日產日清。
除了制鞋業,溫嶺的造紙、電鍍、制革、染化、固廢拆解、金屬提煉等行業也已完成規范化整改和二次達標再治理,水產冷凍、羊毛衫縮絨、酸洗褪銹等行業污染防治水平得到整體提升,全市80%以上的規模企業完成“三廢”達標整治。
總投資2.93億元,用地面積28364平方米的溫嶺市垃圾焚燒發電廠,將在今年8月份投入試運行,日焚燒處理垃圾量達到700噸。“單是這樣一個垃圾焚燒發電廠,就能基本滿足現階段全市每日的垃圾處理需要。”朱岳林介紹。
位于溫嶺市上馬工業園區的醫療廢物集中處置中心也已于2005年建成投運,醫療廢物收置網絡覆蓋臺州南片5個縣(市、區),日處置能力達10噸。
治業:產業發展做好“綠色”大文章
截至今年上半年,溫嶺共創建5家省級綠色企業,完成83家企業清潔生產審核,10家企業通過ISO14000認證。“綠色企業在環境管理上比較嚴格,污染物排放穩定達標,對環境基本上不造成什么污染。”溫嶺市環保局相關工作人員告訴記者,綠色企業在為環保事業做出貢獻的同時,也為自身帶來了良好的品牌效應,一些外商更青睞于這些富有社會責任心的企業。
臺州富嶺塑膠有限公司就是一家綠色企業,憑著“綠色”品牌,今年年初接到了美國肯德基等三大公司1330萬美元的訂單;剛開發的仿玻璃杯也已打入歐洲市場。
圍繞著“綠色”這個題目,溫嶺正在書寫一篇生態產業發展的大文章。
20個農業標準化綜合示范區成了溫嶺農業的明星,84個農產品通過綠色食品或有機食品認證,“玉麟”牌西瓜、“溫聯”牌甘蔗,成了全國上下耳熟能詳的農業品牌。
依托獨特的石文化優勢,生態旅游和三產服務業發展迅速。溫嶺被命名為中國優秀旅游城市,生態旅游產業已成為當地一大新興產業。
對于一些重要飲用水源保護區、重要生態功能區和直接或間接犧牲了經濟利益擔負起生態環境保護重任的欠發達地區,溫嶺于2007年推出了生態補償政策。該政策規定,市級飲用水源保護的生態項目建設,市級污水處理、生活垃圾處理所需的生態補償,經當地政府批準用于各保護區生態環境保護事業的補償等項目,在經過審核后,可給予一定數額的經濟補償。2007年,溫嶺市城南鎮后嶺、古嶺下村建成生活污水處理系統,對排污管網進行雨污分流改造,兩村約1600人的生活污水經凈化處理后達標排放,次年,該村獲得了60萬元的生態補償金。
“在縣域范圍內開展生態補償,溫嶺在臺州是獨家。”朱岳林說,該項政策平衡了區域之間的發展差異,激發了基層做環保工作的積極性。
- 上一篇:質檢總局加強對進出口皮革的檢測
- 下一篇:以高質量黨建引領皮革行業高質量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