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百家鞋企醞釀上市計劃

中國鞋網8月16日訊 大勢所趨,時不我待,隨著“不差錢”時代的遠去,上市已經成為泉州眾多鞋企日益趨同的目標。記者昨日從市鞋業商會獲悉,正在醞釀上市計劃的我市鞋企達近百家。
上市已不再是大品牌大企業的專利,不少泉州鞋企老板著眼未來,將上市納入中期計劃之中。業內人士預計,泉州鞋企已形成一批上市后備資源,近兩年內將呈現品牌集中上市的現象,在資本市場里打造出名副其實的泉州大板塊。
鞋企融資總額
年內或超百億
對于泉州鞋企的上市計劃,上市顧問呂涌波認為,“數字可能要超過百家,融資總金額有望在年底超出百億。”
撥通幾個鞋企老板電話之后,記者發現,無論基于“差錢”而融資,還是著眼于品牌宣傳效應,上市對于泉州本土品牌鞋企來說是一個長遠之計。據悉,安踏、特步、361度成功在香港登上“上市舞臺”,匹克、喬丹等多家鞋企也將在不久后密集上市。緊隨其后,泉州眾多鞋業品牌躍躍欲試,悄然醞釀上市計劃。
據泉州市恒潤財務咨詢有限公司董事長倪忠森預計,泉州這批“后備軍”已開始呈加速度擴張,在證券市場里,形成了名副其實的泉州板塊。從2007年,安踏在香港成功融資超過35億港元,到特步、361度分別融資22.3億、20個億港元,加之在新加坡集資的本土鞋企鴻星爾克、野力與鱷萊特,倪忠森估計,今年年底泉州鞋企融資總額將超百億大關。
上市成功率高
傾向境外沖板
記者了解到,雖然上市念頭已明確,但許多企業在上市地點選擇上存在不少疑慮。“境外上市成功率會高,但具體選擇在哪里上市還有待研究。”泉州一家知名鞋企的副總經理褚先生認為,上市的成功率最為重要,但具體地點的選擇,需要企業對品牌的市場戰略做出規劃之后,再做利弊權衡。
“每個市場都各具特點,企業要根據自身的需求和未來的規劃選擇上市地點。”談到“上市舞臺”的選擇,呂涌波指出,目前境內市場的市盈率高于境外市場。“一樣的凈資產,境外上市的價格普遍偏低。”呂涌波指出,“香港市場成交活躍,較易融到資金的特點頗受我市鞋企的青睞。”
另外,據分析,新加坡、韓國市場雖然成交額較少,但由于上市門檻較低,又有利于在境外打響知名度,這對于意在發展海外市場的企業是個不錯的選擇。
著眼未來戰略
打好上市基礎
“雖說上市是企業做大做強的必由之路,但如果前期的‘地基’沒打好就包裝上市,將給企業未來發展帶來很大的麻煩。”在一次聊天中,晉江一家鞋企負責人丁先生這樣認為,以虛假“外表”包裝上市的企業,一旦無法按照所承諾的回報進行運作,負面消息將很快傳開。原本想借上市之力打響品牌的企業,反而將承擔巨大的市場壓力。
丁先生透露,就公司目前的實力來說,距離上市門檻還有一定距離,但公司已開始咨詢會計師事務所討論股權構架問題,并著手準備股權重組這方面的前期工作,為屆時的申請能省錢省時。目前公司正在厲兵秣馬地“修煉”內功,等待上市時機的到來。
“以前老板們聚會,總是討論要不要上市,現在則變成討論怎樣上市。”丁先生坦言,在泉州,像他這樣有著先“修煉”后上市計劃的企業不在少數。
理順產權結構
擺在上市首位
“要煉好內功,就先得理清產權結構,否則改制也就成了空談。”談起企業改制問題,呂涌波一針見血地指出,企業要脫胎換骨的轉型必須理順產權,在經營管理層面徹底淡化家族管理色彩。
據悉,我市不少鞋企具有家族企業性質,尤其是依靠親緣關系發展起來的企業占了多數。對這些家族企業來說,財務和產權的規范存在一定難度。對此,業內人士認為,要想企業一步到位,將產權量化到個人可能存在較大難度,但可以先從局部上先理順內部的產權關系,先將兄弟姐妹及堂親的產權分開來,分別成立獨立公司。除此之外,企業在早期,可以對家族資產進行重組,先對部分優質資產“下手”,去家族化,理順產權關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