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星鞋業的高端發展之路

【中國鞋網】“我這輩子一不小心‘誤入鞋途’,從此專走‘鞋門鞋道’不可自拔。”日前,接受記者采訪時,雙星集團總裁汪海第一句話如是說。汪海是全國首屆優秀企業家中,目前唯一一位仍活躍在國企改革市場一線的幸運兒。30多年間 ,汪海執掌下的雙星摸著石頭過河,滾雪球般做大——資產總額從800萬元增加到60億元;銷售收入由不足3000萬元增加到100多億元;由單一從事制鞋業,發展成為擁有制鞋、輪胎、機械、服裝、熱電五大支柱產業以及印刷、繡品、三產配套在內的綜合性制造加工業大集團。目前,雙星經過一個時期的發展,確定了新的發展目標和戰略藍圖——“保持大眾化不丟,搶占高端市場”,打造綜合性制造加工業特大集團。
“誤入鞋途”不可自拔
“我這輩子一不小心‘誤入鞋途’,從此專走‘鞋門鞋道’不可自拔。”接受記者采訪時,雙星集團總裁汪海見第一句話如是說。汪海是全國首屆優秀企業家中,目前唯一一位仍活躍在國企改革市場一線的幸運兒。近些年來,凡見過他的人,都會被他獨特的“雙星包裝”所吸引。一年四季,他從上到下、從衣服到鞋子都是“雙星名牌”,他自然就是“雙星名人”。而在這身“雙星包裝”中,最打眼、最具特色的就是他頭上的“紅帽子”了。對汪海來說,這頂紅帽子更象征著他的雙星事業紅紅火火。
30多年來,汪海率領雙星集團創造了青島市、山東省和中國企業界的多個第一:第一個實施了橫向經濟聯合;第一個推行“東部發展、西部開發”的戰略;第一個以企業名義舉行新聞發布會;第一個在國際舞臺上展現中國企業家的風范;第一個在世界性博覽會上弘揚“東方鞋文化”;第一個創立家庭化、軍事化的高層次管理;第一個實踐用市場經濟觀點強化思想政治工作;第一個實施企業由“二產”向“三產”的轉變;第一個實施名牌戰略等等。企業從單一做鞋,發展成為以鞋為主、多種經營的跨行業、跨地區、跨國界、跨所有制的綜合性跨國集團,實現銷售收入過百億。
“抓住老鼠就是好貓”
那是1983年,雖然改革開放的時代已經到來,但企業還在計劃經濟統購包銷的體制當中,不能私自銷售產品,1983年底,橡膠九廠(雙星集團前身)的解放鞋就積壓了200多萬雙,中百站雖然不再按下達的計劃收購產品,還是不允許企業自己賣,沒人敢破這個禁區。汪海上任橡膠九廠黨委書記的第一個月,企業就陷入了發不出工資的困境。當時,汪海就提出:“我能做鞋就不能賣鞋嗎?”于是,等青島二級站駐廠人員下班后,汪海利用價格杠桿,偷偷地賣鞋給濟南二級站,下海進了市場。就因為偷著賣鞋,汪海被戴了個“無法無天”的帽子。這以后,商業部門決定不僅不要橡膠九廠的老產品,所有的新產品也都不要了,這斷了企業的依賴思想,最終使雙星走上了自營銷售的道路。
“無法無天”的汪海曾遭到過許多人的議論,而汪海那“敢為天下先”的氣魄卻讓他另有一番見地。“這些年來,作為一個改革者,不能做違反國家法律和違背組織原則的事情,這是企業家能夠成功很重要的一條。”汪海說,對于所有的事情、所有的工作,自己要拿自己當骨干;不管遇到什么問題、受到什么樣的挫折,總要自我感覺良好。而雙星總部的樓門口,塑像不是獅子,而是一只黑貓和一只白貓。上面寫著“不管黑貓白貓,抓住老鼠就是好貓;不管說三道四,雙星發展是硬道理”。
搶占高端市場
早在名牌發展初期,雙星就喊出了要做“世界名牌”的口號,當時很多人聽后都把這當成了笑料。因為在耐克、阿迪達斯等洋品牌大舉進攻中國市場時,雙星能有一席容身之地就已經不易,何談創世界名牌呢。但最后的事實是,雙星硬是創出了世界名牌,去年以來的國際金融海嘯讓歐美市場需求明顯萎縮,國內許多企業艱難過冬,而雙星集團危機中找商機、危機中抓機遇,主動調整產業結構,不斷進行產品創新和升級,出口訂單不但沒有減少,反而有所增加。
早在一年前,汪海就要求把接單國外大型鞋業經銷商Keds鞋的生產,作為進軍頂級硫化鞋這一高端市場的契機。這對習慣生產中檔出口鞋的雙星集團是很大挑戰,但經過努力攻關,終于以過硬的質量、低于對手的接單價,從外資企業的手中拿到了Keds鞋的出口訂單。雙星不斷進行產品創新,生產出了國內第一雙納米鞋,設計并推出了登山鞋、絕緣鞋等特色鞋以及專業籃球鞋、專業排球鞋等各類體育專業鞋。由于雙星是世界上惟一擁有六大鞋類(硫化鞋、冷粘鞋、皮鞋、注射鞋、布鞋、專業鞋)、生產規模最大的制鞋企業,包括美國最大鞋類經銷商在內的國際客商紛紛選擇雙星。
雙星邁向特大集團
2005年3月,汪海應時任湖北省委領導的邀請,到十堰市洽談托管東風輪胎事宜,等待他的不是熱情和歡迎,而是反對的怒吼。就在別人勸他離開十堰時,他自信地說:“我敢斷定,不出3年,東風一定會扭虧為盈!”汪海說到做到。一個月后,東風輪胎恢復了生產;一年之后,扭虧;兩年之后,贏利。特別是當前受經濟危機嚴重影響的情況下,雙星東風輪胎全鋼子午胎日產量達到1.1萬條,創造了建廠以來的最好水平。
如果說上個世紀90年代中期,汪海通過“小吃大”吸收合并原膠南華青輪胎公司,算正式開始涉足輪胎業的話,那現在通過“快吃慢”的方式收購湖北東風輪胎公司之舉,無疑使他做大做強輪胎業。目前,雙星已形成了青島、河南和湖北十堰三大輪胎生產基地,輪胎產品已達到了1000萬套的年生產能力。而今,雙星已形成了鞋業、輪胎、機械、服裝、熱電五大支柱產業以及包括印刷、繡品、三產配套在內的八大行業并駕齊驅的全新格局;雙星正邁向名牌發展的高級階段,他們也確定了新的發展目標和戰略藍圖——向綜合性制造加工業特大集團邁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