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鞋商出招應對打折疲勞
【中國鞋網】當鋪天蓋地的“全場5折起”、“買200減50”等宣傳已經很難抓住消費者目光時,各種以“內賣會”、“特賣會”等形式出現的新型促銷開始浮出水面。由于這些“內賣會”、“特賣會”經常能夠打到1至3折的超低折扣,因此備受消費者青睞。前不久,阿迪達斯王府井店舉辦的“員工內賣會”,就由于過多人“捧場”而造成場面混亂,最后不得不由公安出面維持秩序。然而專家提醒,多數“內賣會”、“特賣會”都會標明“所售商品不退不換”,所以消費者在淘便宜的同時更需理性。
新型促銷受白領追捧
在京城某媒體工作的楊小姐至今都對去年蘇寧電器舉辦的一場“員工內賣會”記憶猶新。當時,各大品牌的液晶電視、冰箱、洗衣機、空調等家用電器普遍優惠30%-40%,這讓作為蘇寧員工家屬入場的她驚喜萬分,一口氣把結婚要用的大件家電全都買齊了,算算大概省了七八千元。
像楊小姐一樣,熱衷逛各種“特賣會”、“內賣會”的消費者大有人在。在各大購物網站,刊登這類“特賣會”、“內賣會”信息的帖子從來都是最大熱門。由于很多知名品牌的“特賣會”、“內賣會”都有人數上的限制,需要持邀請函入場,有的熱心人還會把入場券或是邀請函貼出來供大家下載打印。當然了,逛過之后交流感受,把自己淘到的寶貝拿出來曬一曬也是彼此的一大樂事。
與商場舉辦的全品牌促銷不同,這類“特賣會”、“內賣會”大都在賓館、寫字樓或者專賣店內舉行,銷售的商品也基本為過季商品或者庫存商品。不過,由于一些品牌的知名度較高,折扣力度又很大,經常出現1-4折的超低折扣,因此往往能吸引很多消費者前去淘寶。
此外,為迎合“80后”年輕人對網購的熱衷,不少品牌也開始涉足電子商務。運動品牌李寧、內衣品牌歐迪芬、成衣品牌優衣庫、廚具品牌樂扣樂扣等,都紛紛設立了自己的官方購物網站。記者瀏覽發現,這些網店推出的各種特惠商品、限時搶購、積分送禮、換季優惠等促銷活動,力度之大絲毫不遜色于實體店促銷。
商家借“特賣”銷庫存
在各種“內賣會”、“特賣會”當中,最受消費者追捧的無疑是那些國際知名品牌了。像范思哲、迪奧、CK、寶姿等大牌,平時一件衣服動輒幾千元、上萬元,而特賣會的折扣多為1-4折,因此一件衣服可能幾百元就能拿下。這無疑給了普通人一個親近國際大牌的機會,自然引得眾多擁躉瘋狂搶購。
一貫對打折不屑一顧的奢侈品牌為何也紛紛搞起了“內賣會”、“特賣會”?有業內人士分析認為,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機已經讓這些國際知名品牌感到了生存壓力。盡管打折在一定程度上會損害品牌形象,降低品牌的信譽度。但是面對大量積壓的庫存商品,多數奢侈品牌還是不得不低下它們高貴的頭。畢竟,生存才是硬道理。
GUESS手表中國區銷售總經理霍旭鵬坦言,代理商的庫存壓力非常大,一個品牌就得壓至少幾十萬元的貨,手頭的流動資金已經很少。“如果經銷商減少采購額,他們的采購價格就會提高,為了減少成本,他們必須利用打折來換更多的現金。把產品賣出去是惟一的辦法。” 據霍旭鵬介紹,GUESS手表在去年圣誕節的時候,也組織過一次4折的員工內賣。“這是消化庫存的方法之一,貨品都是一些過季的款式。”
而阿迪達斯此次“內賣會風波”,同樣與消化庫存脫不了干系。有分析人士指出, 2008年北京奧運會之后,阿迪達斯就一直被大量存貨所困擾。阿迪達斯2009財年第一季度財報顯示,剔除匯率因素,阿迪達斯集團存貨價值同比增加18%。
“淘便宜”更需理性消費
女人們對于這些名牌“內賣會”、“特賣會”的熱情之高,沒有參與過的人是很難想象的。大門一開,無數女人以百米沖刺的速度沖向購物車瘋狂搶購的情形,絕對不是電視劇編輯的杜撰。
消費者李小姐向記者描述了她參加過的某鞋類品牌特賣會的情形。那是在北京一所商務樓的二層。偌大的展廳被情緒高漲的女人們圍了個水泄不通,從外圍根本看不到里面在賣什么。好不容易擠到中間,花車上放的都是各種鞋子。這些原價都在千元以上的鞋子,打折后長靴價格在四五百元、短靴在二三百元,確實比商場要便宜許多。不過由于人實在太多,看準一雙就要趕快搶在手里,有的人一連搶了五六只鞋子擠出來試,然后再擠進去問尺碼。所有人說話都得大聲嚷,否則根本聽不見。“那個場面給我的感覺不是在購物,而是在搶劫,好像不搶就會沒有了。”
業內專家指出,商家舉辦“內賣會”、“特賣會”的目的就是把賣不掉的商品賣掉回籠資金,因此應季商品是很少參加特賣的。在這些特賣品中,有的是積壓的舊款,有的是店鋪擺放的樣品,還有的則屬于殘次品。而多數特賣會都會標明“所售商品不退不換”,所以在這類場合購物更需要仔細挑選,因為沒有機會后悔。而且如果買回一大堆用不上的東西,即使再便宜,其實也是一種浪費,不如留給更需要它們的人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