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鞋企調整后奧運策略
【中國鞋網】進入后奧運時代,國內各大運動品牌一刻也沒有閑下來。不到半個月時間,先是361°高調上市,接著是李寧的收購舉動。昨日,李寧有限公司政府及對外公共事務部總監張小巖向記者證實,李寧出價1.65億元人民幣收購福建一家羽毛球器材制造商,已經全數支付完畢。這就意味著,李寧將正式進軍“硬器材”領域。
李寧1.65億收購凱勝
2008年北京奧運會確實縮短了國內運動品牌和國際大品牌的差距,但對于本土品牌而言,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如果說奧運前,國內品牌集中在開店橫向擴張,那么奧運后,不少品牌則轉向縱深發展。
其實,李寧公司早已考慮到未來與國際品牌競爭的產品差異化和項目競爭優勢問題。耐克和阿迪達斯在足球和籃球這兩個大項目上具有絕對的話語權,相比之下,李寧卻一直缺乏一個“優勢標桿項目”。因此,李寧選擇了羽毛球作為新的切入點來與對手抗衡。而在羽毛球領域,運動服裝所占的比重僅有30%,更大的市場潛力是在“硬器材”。
據介紹,此次被李寧收購的凱勝體育用品有限公司,創辦于1991年,主要從事羽毛球拍、羽線、球鞋的生產。“凱勝擁有很強的研發、制造和分銷能力。”張小巖告訴記者,更重要的是,凱勝的羽毛球產品在中國市場排名前三。正如業內人士分析,李寧通過這次收購大可輕松占領羽毛球“硬器材”的專業銷售渠道和市場客戶群。
張小巖表示,雖然李寧也著力開發自己品牌的羽毛球器材,但李寧和凱勝不管是運動資源,還是產品價位上都有差異。李寧定位在500元-1000元的高端市場,而凱勝的價位在200元-600元左右。因此,凱勝的品牌會保留下來,成為李寧旗下另一個不同價位的品牌。
除李寧外,國內另一家領先運動品牌近日也做出驚人舉動。6月30日,361°國際有限公司在香港聯交所主板成功上市。361°方面表示,募集資金將用于加速品牌和渠道建設,將361°的終端店面拓至國外,同時提升生產規模,并用于建設新的產品研發與測試實驗室。
美津濃關200家門店
原本期待借北京奧運發展中國市場,但因各體育用品商的激烈競爭,導致銷量未見增長,再加上隨之而來的金融危機,與處于上升階段的本土品牌相比,后奧運時代許多國際運動大品牌則忙于“瘦身減肥”,并重新審視中國市場,調整策略。
日本最大運動品牌美津濃上個月公布的2008財年業績顯示,2009年將會繼續關閉在華不盈利的門店。記者昨日收到美津濃一份《中國店鋪整合計劃》也證實,美津濃的確在中國部分地區實行整合店鋪數量的計劃。按計劃,美津濃于今年年底前將減少大約200家門店,使店鋪數量維持在700家左右。而截至2008年底,美津濃在中國擁有260家直營店及642家加盟店。
除了美津濃外,耐克、阿迪達斯這些巨鱷也開始“瘦身”。阿迪達斯5月份公布的第一季度業績顯示,銷售額下降6%。阿迪達斯集團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Herbert Hainer就坦言,阿迪達斯計劃撤銷在亞洲和歐洲的地區總部,并重整批發業務。
但國際巨頭們仍一致認為中國體育市場有很大的發展潛力。美津濃方面強調,關店是美津濃在中國發展策略的一部分。“零售市場增長的放緩,對于我們是優化零售店鋪體系的良好時機。”美津濃方面表示,美津濃把提高店鋪坪效作為一項很重要的考核指標,合理調整無效或坪效過低的店鋪,為市場恢復做好準備。
- 上一篇:莆田鞋企進駐江西黎川
- 下一篇:“世界杯經濟”升溫:零食和鞋服消費也“蹭蹭”上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