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福建鞋類出口觸底反彈
【中國鞋網】作為福建最大宗的出口商品,鞋類出口已經逐步擺脫全球金融危機的負面影響。據福建檢驗檢疫局統計,上半年轄區鞋類出口達9.25萬批、25.11億美元,同比增長-13.7%和-5.7%,降幅明顯收窄;其中,6月出口鞋類1.82萬批、5.06億美元,同比增長0.8%和4.6%,環比增長18.5%和13.2%。近日,福建檢驗檢疫局組織對泉州、莆田兩大鞋類出口基地專項調研發現,鞋企通過內外兼修應對全球金融危機,不但促進了出口回暖和產業升級,而且加快了國際化的進程,對其它行業具有重大借鑒意義。
一是市場開拓內外兼修。一方面,在歐美等傳統市場萎縮的情況下,著力開拓新興市場。泉州鞋企上半年對中東出口2245批、7623.47萬美元,同比增長0.18%和11.18%;對東盟出口1559批、4418.24萬美元,比增13.13%和16.39%。另一方面,變“被動接單”為“主動找單”。莆田鞋企直接組團到德國等地推介優質產品,拿到第一手訂單。再一方面,積極拓展內銷市場。莆田鞋企抱團成立“莆田鞋業品牌專賣區”,推出13個品牌1700多款樣品。
二是營銷渠道內外兼修。一方面,直接將營銷觸角延伸海外。一批鞋企抓住全球金融危機的機會,紛紛在全球鋪設銷售網絡。匹克、安踏等龍頭企業均在海外大量設立分公司、辦事處和專賣店,在歐洲、美洲和亞洲建成比較完善的銷售網絡。特步還在馬來西亞等國啟動品牌推廣計劃。另一方面,創新建立網絡購銷平臺。如,達芙妮公司推出在線購物網站,銷售業績大幅增長。
三是品牌建設內外兼修。一方面,出手并購國際品牌。以金融危機為契機,福建企業將眾多國際知名鞋類品牌收括囊中。安踏鞋業公司還將投資3000多萬美元用于國際品牌的并購。另一方面,加強國際品牌協作。如,Moschino等國際品牌與莆田鞋企開展研發、生產、銷售一條龍協作。再一方面,紛紛打響自有品牌。今年來,泉州數十家鞋企憑自有品牌參加了全球最知名的幾大鞋業展覽會,其中匹克公司推出了10多美元/雙的跑鞋和20多美元/雙的籃球鞋,均比貼牌產品價格高出30%。近期在中國品牌研究院發布的100張“國家名片”中,泉州安踏、匹克兩個鞋類品牌名列其中。全國運動鞋15個中國名牌產品中,泉州就占了11個。
四是科技創新內外兼修。一方面,加大節能技改投入。莆田近百家鞋企將加熱管烤箱更換成紅外線設備,每年可節省電費1500萬元,一些企業還實行蒸汽回收。另一方面,加大新產品研發力度。不斷推出納米鞋等高科技、高附加值產品,莆田艾力艾三路鞋業公司上半年就開發新產品23款。
五是資本擴張內外兼修。一方面,掀起海外上市潮。鞋企把資本國際化作為企業國際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紛紛涉足海外資本市場。繼安踏、特步公司在香港上市后,361度國際有限公司又于6月30日在香港主板掛牌;匹克集團將在第三季度完成IPO(初次公開發行股票),喜得龍、德爾惠等知名運動品牌也都把上市計劃定在近兩年。另一方面,加強行業內部資源整合。如361°等知名品牌讓莆田鞋企為其代工。
六是應對壁壘內外兼修。一方面,開展國際協作。國家鞋類檢測中心(莆田)與德國南德意志集團公司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在檢測市場開拓、項目研發、技術培訓和能力驗證等方面深度合作,共同應對技術性貿易壁壘。另一方面,加強檢企協作。檢驗檢疫部門充分發揮信息、技術、人才優勢,定期提供最新國外技術法規標準,引導企業用好用足普惠制、區域性自貿區原產地優惠政策,提升出口競爭力。再一方面,提升企業檢測實力。鞋企不斷加大企業實驗室建設和投入,引進專業技術人才,自檢自控水平有了較大提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