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媒體抱怨對華鞋類出口變難了
【中國鞋網】越南新聞網7月7日文章,原題:中國收窄進口越南商品的大門 越南《Dat Viet Daily》報道說,盡管來自中國的進口商品輕而易舉地就打入了越南市場,但是越南的出口商品想到達中國市場卻非常艱難。
越南的報紙最近一直在報道,關于在越南北部與中國交界的地區,等待通過中國海關的卡車,特別是裝載農產品的卡車排起了長隊的事。根據老街省海關辦公室主任阮廷扇所講,越南出口的農產品,比如腰果、綠豆糕和木薯必須擁有原產地證書并通過嚴格的質量檢查后才被允許進入中國。阮廷扇說,中國一直非常有效地利用關稅來調節其進出口。(越南)對華出口的商品,要么接受政府規定的官方關稅,要么接受當地政府制定并適用于跨境進口貿易的關稅。這解釋了為什么在一些情況下,越南向中國出口的鞋類———如果被確認是“正式出口”,必須承受超過30%的稅率,但如果這些商品作為“本地貿易”跨境,稅率可能會低于5%。
中國經常頻繁地調整稅收政策,這要看其是希望鼓勵還是不鼓勵某一具體產品的進出口。阮廷扇舉了化肥出口這個例子。到6月30日為止,中國對化肥出口實施了130%的出口關稅,目的是保證有足夠供應用于國內農業生產。然而,一旦中國的國內需求得到滿足,它就會大幅度降低出口關稅。“中國的進出口政策總是變化非常快且幅度相當大。因此,如果越南的企業不保持足夠靈活度,會遭受損失”,越南廣寧省芒街市海關辦公室主任如是說。
與中國交界的越南諒山的一名海關官員說,越南農產品出口經常因衛生檢疫受阻,“一些出口產品被拒絕是因為這些產品沒按照必需的方式進行包裝。舉例說,越南的小商戶不用箱子來裝西瓜,而是用稻草來做襯墊。這是不會被接受的。”
越南也應該玩中國的游戲嗎?《Dat Viet Daily》就此訪問了越南工商部的一名高級官員。這名官員說,中國如今發現把商品出口到大市場變得更加困難了。為應對全球金融危機所帶來的影響,中國一直號召國內消費者使用中國制造的商品,開始限制進口,尤其是來自像越南這些周邊國家的商品。舉例來說,中國制定了新的規定,表面上是為加強對進口的海產品進行衛生檢疫。實際上,顯然對進口商品制定嚴格標準是中國調整其貿易平衡和限制進口的一種有效手段。
該官員還說,中國對進口產品更加嚴格的控制當然會降低越南的對華出口量。下降的程度會有多大取決于越南出口產品能在多大程度上滿足中國的技術標準和中國實施的標準有多高。
一名高級經濟學家說,中國控制進口的方法表明,它能夠有效地利用世貿組織的規則來保護國內生產者。有報道說約有20個國家正在做著同樣的事。然而,越南似乎還沒注意到要使用類似的“防御措施”。工商部的統計顯示,最近幾年來,越南對亞太地區(包括中國)的出口一直占據總出口額的5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