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機下晉江鞋再戰歐美市場

江鞋出口再次面臨關鍵節點
【中國鞋網】金融危機、貿易壁壘、來自亞洲其他制鞋基地的競爭,今年,晉江的鞋業出口面臨著艱難的市場環境。今年上半年,晉江出口的情況如何?上半年市場是否萎縮?未來市場的走勢如何?
日前,晉江出入境檢驗檢疫局(下稱國檢局)的一份統計數據顯示,晉江上半年鞋類出口總量有所下降,但下降幅度并未如預期的那么明顯,其原因主要在于歐盟市場的萎縮,但其他市場幾乎都有不同程度的增長。
國檢局輕紡檢驗科科長陳烏橋表示,金融危機是鞋類出口總量下降的主要因素,但歐盟技術壁壘對歐盟市場的影響也不可小覷。
【現象】
發達國家仍是主要市場
據國檢局統計,晉江今年上半年共檢驗出口鞋類25575批、7.57億美元,同比分別下降13.17%和5.60%。
數據顯示,上半年鞋類出口總量下降,主要的因素來自于歐盟市場的萎縮。“近年來,歐盟市場一直是晉江鞋類出口的第一大市場,今年上半年出口貨值2.41億美元,占出口總值的31.84%。因此,當與去年同期相比,出口歐盟貨值下降12.58%時,晉江整個鞋類出口貨值也就呈下降態勢。”陳烏橋表示。
出乎意料的是,除了歐盟市場,其他一些地區的市場基本都呈上升趨勢,特別是美國市場,上半年的增幅達12.38%。另外,中東、非洲、東南亞、日本分別增長了33.81%、13.39%、33.25%、13.08%。這些市場的出口額分別為美國1.06億美元、中東0.60億美元、非洲0.57億美元、南美0.51億美元、東南亞0.40億美元、日本0.32億美元、大洋洲0.19億美元。
陳烏橋介紹,雖然今年上半年歐盟市場萎縮,但在晉江鞋業出口市場中,以發達國家為主要出口市場的特征仍舊比較明顯,2009年上半年出口歐美貨值占總出口貨值的45.8%。從近十年來的出口情況看,歐美重點區域比重逐步加大,晉江鞋業出口市場從最初以欠發達地區為主發展到了發達地區占近半。
另外,近年來,晉江鞋業出口還呈現由“數量規模型”向“質量效益型”方向全面轉變的良好勢頭。據國檢局資料顯示,近四年來,晉江鞋業出口數量雖然逐年減少,但是出口貨值卻持續上升。2005-2008年,出口數量分別為5.5億雙、5.0億雙、4.8億雙和4.7億雙,而出口貨值分別為13.4億美元、13.7億美元、15.6億美元和17.3億美元。
【分析】
經濟危機技術限制帶來壓力
眾所周知,金融危機是由美國開始蔓延至全世界的,但今年上半年卻出現了歐盟市場萎縮、美國市場反而增長的情況。
陳烏橋介紹,此前,歐盟的市場情況和美國的市場情況是比較近似的,都屬于經濟發達地區,出口這兩個地區的鞋產品對晉江市場而言都屬于高檔產品,而對當地市場而言,則屬于中低檔、二三線品牌的產品。在經濟危機的影響下,發達地區的消費方式發生了轉變,“以往,歐洲人和美國人買鞋,可能是一次買好幾雙,用來搭配衣服,經濟不景氣的時候,他們可能就只買一兩雙了。”所以,經濟危機直接導致了歐盟市場的萎縮。
至于美國市場反而增長的原因,陳烏橋認為,雖然金融危機是由美國開始,但其實去年才是美國經濟最低迷的時期,今年的多項數據顯示,美國經濟已經開始復蘇。去年美國受金融危機影響大,所以去年的基數低,今年美國經濟開始復蘇了,市場自然就出現了增長。
陳烏橋還提出了歐盟市場萎縮的另一個重要原因,主要是歐盟對晉江鞋類進口提出了更為嚴格的技術限制。例如,歐盟在限制富馬酸二甲酯等有毒有害物質方面采取了更為嚴格的措施,禁止使用含富馬酸二甲酯的防霉片等。“雖然這些規定晉江企業也基本能夠達到,但是這需要一個過程,而在這個過程中,由于這些技術限制,晉江的鞋產品在歐洲遭受過下架。雖然到目前為止尚未反饋晉江企業遭受過索賠,但這種現象的發生,會打擊歐洲客商對晉江產品的信心,從而導致他們轉向其他鞋類出口國家。”
另外,陳烏橋分析,在一系列經濟刺激方案的作用下,日本等原進口大國市場逐漸好轉,經濟不景氣時積壓的對鞋類等生活必需品的需求爆發,因此進口量出現了較大的增長;而隨著中東、非洲、東南亞等地區國家經濟實力的提升、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這些地區對鞋類產品在檔次和數量上的要求都提高了,因此即使在全球經濟形勢不景氣的情況下,其鞋類產品的進口量也保持了較高的增長率,對整個出口市場的穩定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總體而言,雖然今年上半年鞋類出口總量降幅并未如預期那么明顯,但不少企業仍舊感覺“日子很不好過”。有企業坦言,“國外客商采購能力下降、客商拖欠貨款的風險加大,導致了單量下降,甚至不敢接單,現在鞋類的出口,基本沒有利潤可言,很多企業都是養著工人,等待時勢好轉。”
對此,有業內人士分析,晉江中小型企業較多,以貼牌生產加工為主,直接與國外客商發生貿易關系的較少;自營出口所占份額較少,僅占不到四分之一,受外貿制約較大,使晉江企業在結算匯率、成交價格等方面缺少話語權,大量的成本上漲得不到轉嫁。另外,晉江鞋類出口缺乏名牌,晉江出口鞋業的品牌優勢尚未確立,在行業競爭力、行業風險等方面帶來不少問題。
【建議】
集體應對成關鍵
陳烏橋坦言,晉江鞋類出口企業確實面臨著發達國家設立技術貿易壁壘,成本優勢逐漸缺失,利潤空間萎縮,地區優勢不再,尚未建立強勢品牌等問題。
對于如何積極應對這些問題,陳烏橋認為,除了要不斷關注歐美等發達國家對鞋類產品的最新技術要求,同時提高自身的研發能力和尋找新的環保替代材料,企業還要意識到,只有質量的持續提升才能使企業和產品立于不敗之地。出口鞋類生產企業應實施產品質量自控能力建設,借鑒國際鞋類質量控制先進理念和經驗,建立起完善的自控體系。“這就要求企業要熟悉本企業產品的生產關鍵要素及主要輸出國家的標準和技術法規,識別和評估鞋類生產過程中潛在的化學和物理危害,通過危害分析建立科學合理的關鍵要素控制體系,全面掌握出口鞋類產品質量自控體系基本原理并能熟練應用。”
另外,陳烏橋還建議,鞋類產業尤其出口鞋類產業是晉江的寶貴財產,對晉江經濟社會發展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晉江應該積極挖掘地區優勢,保證出口鞋類產業穩步健康發展。可以借鑒溫州客商“抱團取暖”的模式,大力發展第三方的行業協會,充分發揮行業協會的作用,在提高行業整體水平、統一對外(定價、反傾銷)方面發揮主導作用。晉江鞋企只有共同面對外貿大環境不利的問題,摒棄相互間低價競爭、無序競爭的手段,才能共同提升晉江鞋類的檔次和品質,實現產業升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