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科技創新助推制革業成功轉型
【中國鞋網】從去年開始,中國制革企業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寒流。在原材料漲價、勞動力成本上升、人民幣升值、出口增速下滑、資金環境趨緊、生產要素價格提高、金融海嘯等種種不利情況下,作為勞動密集型的制革行業,從上游的原料商,到中游的生產商,再到下游的貿易商,處在制革產業鏈條上的每一個環節,無不感受到了冬季的寒冷,有相當一部分企業已處于停產甚至倒閉的邊緣。
自殺還是等死?這是一個艱難的命題。《誰動了我的奶酪》這本全球暢銷書,詮釋了生活中的一個真理:變是唯一的不變。
在種種危機下,珠三角的中小型制革企業該如何應變去面對這一生死命題?
變革才是硬道理
據國家統計局數據,自去年以來,深圳、東莞、中山等地的企業逐步減少了接單數量,降低生產規模。制革、制鞋、箱包、家具、塑料制品、機械電子等傳統大宗產品出口大幅回落或下降。僅以深圳為例,箱包鞋帽出口增長3.9%,比上年回落16.2%;家具及零件出口增長16.3%,同比回落23.7%;服裝紡織品出口下降14.5%。
據廣東鞋業廠商會副秘書長楊葉林介紹,以鞋類出口為例,人民幣升值造成出口利潤下降;國內CPI上漲又引發原料成本上漲。“有國外訂單都不敢接了,有些企業甚至還沒有搞明白是怎么回事。”雙重影響下,行業洗牌正在加劇。
另外,考慮到環保問題,廣東省委省政府希望勞動密集型企業的生產環節轉移出珠三角,比如家具制造、皮革加工、小五金制造、服裝鞋帽生產等八大勞動密集型行業,從去年開始,就有一批制革企業陸續搬遷或關閉,制革企業的處境非常不妙。“雙轉”(轉移和轉型)思路成為目前制革類企業應對“寒冬”的普遍做法。
轉移是將不堪重負的生產基地移到別處。楊葉林表示,以東莞、深圳為例,過去的工廠聚集地正逐漸變成城市中心,運營成本自然上升。楊葉林建議這些企業去廣東西部和北部發展。
在轉型方面,有三條路可走,一是要走中高端產品路線,控制規模,300人~500人的工廠是最合適的;二是企業要改變經營思路,主動出擊,尋找大品牌合作,降低風險;三是由外貿轉做內銷打自己的品牌。
“落后的生產力,必將被市場淘汰”,廣東省委書記汪洋高調批評倒閉的中小企業,他認為面對經濟困難關鍵要有信心,政府不能挽救落后生產力。而科學技術是推動生產力的第一要素,企業不能靠政府,要采取自救措施,而要自救,就要用科學技術武裝力量。
實際上,加快科技創新,不僅是困境下應對危機、化解風險、獲得可持續發展的根本之道,更是推動制革產業實現重大突破的重要力量,也將是廣東制革產業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必由之路。
危機中如何變革?
為應對全球金融危機,促進中國經濟的健康發展,從2008年三季度后,國家出臺了一系列積極的貨幣和財政政策,如降低存貸款利率,3年里投資4萬億啟動內需等。
政府啟動了應對經濟危機的計劃,而企業作為獨立自主的主體,更應該肩挑創新自救的責任。有專家建議,以出口為主的企業可以轉向國內市場,開拓出一條新的道路,開辟潛在市場,同時擴大內需。而以國內為主要市場的企業要在技術和設計上創新,走差異化發展道路,避免產品同質化競爭,實施品牌發展戰略。
由此,面對經濟危機帶來的困難,皮革行業要頂住當前挑戰,積極應對,培養自主創新能力和市場開發能力,做強做大自身品牌將成為廣東皮革行業今后產業發展的方向。比如皮革皮具之都獅嶺,30年成就區域經濟品牌。獅嶺皮革皮具產業已有中國馳名商標1枚,中國名牌產品1個,廣東省著名商標1枚和數個廣東省名牌產品。同時,集體商標“獅嶺皮具”在有效的宣傳和推廣下,在行業內也取得了較好的口碑。
此外,相關專家還介紹說,皮革企業如果沒有抓住當前機遇,培養自主創新能力和市場開發能力,創立自主品牌,必然會在產業轉移中失去發展的機遇。廣東皮革業當前的品牌戰略正處于品牌發展階段,實施品牌戰略,做大做強自身品牌,促進國內市場增長,將成為皮革行業今后產業發展的方向。
從某種程度上講,中國制革業目前的障礙和困擾未嘗不是中國制革行業重新洗牌、優勝劣汰的大好時機,市場的有限容量決定了優勝劣汰是企業發展永遠不變的規律,適者生存,這是一個合理的競爭過程。因此,中國的中小型企業將會面臨市場重新洗牌的危機。相信通過這一輪調整,行業發展將更規范更有活力。
科技創新筑就轉型之路
全球金融海嘯給行業帶來了前所未有的困難,但同時也給行業帶來了產業全面升級的重要歷史機遇。廣東制革行業要靠增強創新能力為核心,加大行業硬實力和軟實力建設,提高科學技術與自主品牌的貢獻率。
企業的發展需要大量的專業人才,而沒有人才就無法實現可持續發展,所以,制革企業應十分重視專業人才的儲備,并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大力引進設計、生產管理、營銷等方面的人才。采取各種優惠措施,創造寬松的生活環境和優越的工作環境,吸引大量高素質的皮革皮具、化工、設計等專業的畢業生進入皮革產業實習并扎根下來創業。
企業要積極與相關院校合作,培訓生產一線的熟練工人、設計等方面的人才。同時,還要加強勞動力的職業培訓,積極培訓設計研發和技能技術等人才,提高勞動者的綜合素質。
總而言之,大力提倡科技創新,將讓更多的企業在寒冬中看到希望,增加戰勝嚴寒的信心和勇氣,并對未來廣東制革業創新和可持續發展產生深遠影響。
- 上一篇:澳羊毛檢測局稱羊毛檢測量下降
- 下一篇:以高質量黨建引領皮革行業高質量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