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1°豪擲3.5億“賭”亞運
【中國鞋網】6月8日下午,廣州天河北的一座寫字樓內,十多位身穿361°運動服的年輕人正在電腦前緊張地工作著。這里是361°運動品牌為亞運會營銷專門設立的一個部門。此前的2008年11月21日,三六一度(中國)有限公司總裁丁伍號從廣州市副市長許瑞生手中接過證書,361°正式成為廣州2010年亞運會高級合作伙伴。
從最初的OEM制鞋到現在的自主品牌開發,361°經過20多年的艱苦打拼蛻變為一家綜合性體育用品公司,繼而成為中國首個贊助洲際運動會的體育用品品牌。
當國內的體育用品行業競爭進入白熱化階段,主力品牌紛紛將目光瞄準了海外市場。李寧(20.2,0.10,0.50%)在奧運會上點燃火炬的英姿人們記憶猶新,體育營銷的國際化舞臺日益進入行業視野。
3.5億贊助亞運
體育營銷的財務支出相當可觀。2008年11月,361°讓央視體育頻道所有主持人以及出境記者在2009年都穿上了他們的服裝,這花掉了他們1.5億元,而隨后與亞組委簽約,更是斥巨資3.5億元。
一個年輕的本土體育品牌為何會如此“豪賭”亞運會?
“我們一直在思考如何進行后奧運營銷。”361°品牌管理中心活動營銷經理林凱政告訴時代周報記者,贊助亞運會的想法源自北京奧運會,奧運會可謂是一場營銷盛宴,李寧在奧運會上的成功更是讓他們印象深刻。
北京奧運會在國內掀起了空前的營銷熱潮,各行業大打奧運營銷牌,而體育用品行業競爭則更加激烈,阿迪達斯、耐克、李寧、安踏,紛紛使出了自己的絕招。
當時,361°同樣打出了“民族品牌”的大旗,并簽下了羽毛球運動員林丹、張寧。不過,在這場奧運營銷戰中,361°顯得中規中矩,營銷效果并沒有站上行業最前列。隨后,他們又出現在了后奧運營銷的隊伍之中。
“對于我們來說,亞運會無疑是僅次于奧運會的體育盛宴。”361°上述人士告訴時代周報記者,他們一直希望能夠贊助一項有很大影響力的賽事,幸運的是,除了奧運會,還有亞運會路過家門。
“(3.5億元)確實是一筆很大的費用。”該負責人向時代周報記者透露,由于亞運會體育用品的贊助具有排他性,即只能有一家體育用品贊助商,因此,多家企業競爭也使得贊助費用節節攀升。
立足國內緊盯東亞
2008年北京奧運會,無論從規模、組織、招商以及影響力等方面來看,無疑是一次相當成功的體育賽事,這給了2010年廣州亞運會很大壓力。
“奧運會剛剛過去不久,人們難免會視覺疲勞。”多位營銷專家乃至361°自身也認為,北京奧運會將人們的激情與關注度提升到了一個很高的高度,僅過幾個月時間就拉開序幕的亞運營銷,吸引力可能會大打折扣。
361°相關負責人也坦言,此類賽事他們是第一次贊助,無經驗可言,但是他們正希望通過贊助亞運會獲取相關經驗,未來繼續贊助國際化大型賽事。361°相信贊助亞運會會提升自身品牌,他們也已經將營銷目光投放到東亞市場。
一位參與亞運會營銷活動的361°管理人士告訴時代周報記者,當他們跟隨亞組委在中東訪問時發現,李寧的專賣店已經低調地在當地開張。
“他們是在試水。”這位人士說,近年來國內一些品牌已經開始嘗試著將觸角伸向海外,但對于361°來說,出手之前還有很多功課要做。
國內的體育用品品牌營銷已經發展到了另外一個層面:從做產品到做品牌,再到做文化,只有文化契合,才能真正抓住海外消費者的心理。研究海外文化,研究新的市場,研究不同消費者的心理,是 361°海外擴張前的準備工作要點。
全球化的金融危機讓一些二三線企業嗅到了更多機會,阿迪達斯、耐克不可避免地會受到沖擊,短期內對其他價格更低的品牌有所幫助。
當然,361° 對價格策略的把握相當謹慎,尤其避免將價位與品牌定位簡單掛鉤。在國內體育用品行業內存在著明顯的高中低端品牌區分,但是除了部分涵蓋高端產品的企業宣稱自己會走高端路線以外,更多的企業不愿意被提及品牌的檔次。因為如果說自己是高端品牌,就抹殺了自己的價格優勢,若說自己走中低端路線,在這個消費者個性鮮明的市場中無疑是把大批的客戶拱手送人。
國際化李寧破題
國內自主品牌如何實現國際化,又如何展開差異化的策略來找到自己的生存空間,這已經是中國本土體育品牌必須面對的課題。
國際同業巨頭的做法在多大程度上值得借鑒?翻開阿迪達斯的品牌路線,一個清晰的金字塔形消費結構躍然而出,塔頂是專業的體育運動員,中間是業余運動員,塔底則是普通的大眾,以專業化帶動大眾化,目前阿迪達斯擁有全球先進的技術以及敏銳的流行時尚嗅覺,這讓阿迪達斯穩固地位于全球體育用品品牌的前列。
單純模仿并不現實,無論是技術與實力,國內外品牌都有著天壤之別,而打價格戰只會讓品牌陷入“低價、低端、低質”的境地,缺乏核心競爭力的本土品牌只會被國際巨頭拋在市場末端,除了價格,找不到任何可以與之相抗衡的地方。
國內同行密切關注李寧的諸多作為,思考如何在發展征途上少交“學費”。以李寧為首的中國本土體育用品企業在品牌建設上作出了嘗試。外界所熟知的李寧廣告語“一切皆有可能”得來不易,李寧公司最初在14年里面換了8個廣告語,被撤換的廣告語都存在“關聯度不夠、訴求不明確”等問題。
值得一提的是,李寧公司在產品設計時進行了諸多創新,希望能夠以不同風格的產品避免與國際巨頭們直接交鋒。產品中加入中國元素,這種創新獲得了外界的高度評價。近些年東方元素在全球風行,引入中國元素來推廣顯然是為國內的品牌做出了一個范本。但李寧在第一次大舉進軍海外市場的時候,便經歷一次經營危機,國內市場的根基也產生動搖,這讓李寧的高層重新反思海外策略。
與發展多年的李寧相比,361°仍然顯得比較稚嫩。他們目前的產品以專業體育用品為主,休閑時尚類相對較少,這與早期國際體育用品巨頭的發展路線相似。無論是市場營銷或是產品制作,專業化到大眾化,都有著一個長期的過程,361°還必須按照長期的規劃路線行進。
“假如可口可樂的工廠被一把大火燒掉,全世界第二天各大媒體的頭版頭條一定是銀行爭相給可口可樂貸款。”盡管可口可樂這句話狂妄至極,但可見其品牌價值之高。國內同業真正想要撼動阿迪達斯與耐克所構建起來的品牌文化,還得扎實地建設自身的品牌。
在資本市場,361°的香港上市計劃近期已經進入聆訊階段,投行美林預計將為361°帶來至少15億元的融資,這將為361°的海外擴張增加動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