鞋企奧康從容面對國際金融危機
【中國鞋網】5月23日一大早,奧康集團康龍品牌事業部銷售員小李一起床就匆匆趕往成品倉庫,為全國各銷售公司配貨,目送貨車開出公司后,他又急忙趕往集團總部千石工業園參加奧康鞋類科技研究院周年成果展的活動。
讓小李感到興奮的是,該研究院成立一年有余,便研發出了防震呼吸鞋、折疊高跟、瘦身記步、按摩減壓高跟等等,這些功能的問世大大增加了奧康在市場上的競爭力,直接結果就是帶動銷量直線上升。“第一季度,僅康龍溫州分公司的銷售收入同比去年上漲了23%。”小李興奮的告訴記者,今年完成目標看來不是問題。
當經濟危機蔓延,很多企業還在冬眠時,內外卻呈現出一派繁忙景象。
現象一:不減人卻增人
就在同一天,集團總部五樓會議室里坐滿了人,集團人力資源中心招聘專員正在為通過初選的應聘者進行緊張的面試,“這是我連著三天面試了,早飯還擱在辦公桌上,應聘的人來得都比通知的時間早。”招聘專員白冰告訴記者,“今年第一季度我們終端網絡增加了100多家,每家配備2個人,我們就需要新招聘200多人。現在正是銷售旺季,分公司急著要人,我們得抓緊工作。”
“言必信,行必果”,這是奧康集團總裁王振滔的座右銘,同樣,在經濟危機蔓延的時候,奧康集團就對外承諾不減薪、不裁員。時至今日,奧康集團通過不斷創新努力不但履行了當初的承諾,更重要的是帶動了整個行業的發展氣勢。
現象二:生產訂單排到年底
“我們現在正在加緊趕制Wortmann公司四月初下的首批女訂單,一共30萬雙,其他的訂單也已經滿滿排到年底了。”千石鞋業制造公司總經理樊曼如告訴記者,Wortmann是德國頂級女鞋品牌,也是歐洲最大的鞋子銷售和生產公司之一,此次與合作,包括生產和技術層面,會全程參與鞋款設計、用料選材等具體環節。
另據了解,奧康集團甌北國際產業園在二三月份的生產總量已經達到近40萬雙,同比增長6.45%,該生產基地2008年的出口額是5200萬美元,同比增長5%左右。
“國際金融危機下,我們同其他企業一樣面臨著成本上升、貿易壁壘等一系列困境,我們無法脫離危機的影響。”王振滔分析說,“但是至關重要的是看你采取什么態度,有積極的心態不一定代表你能順利過關,沒有積極的心態,你絕對死得很慘。”
一組令人振奮的數據
據溫州市革行業協會透露,今年溫州業規模以上企業發展穩定,特別是領軍企業發展依然強勁,其中奧康集團尤為突出。
來自奧康集團第一季度統計數據則顯示,奧康鞋業銷售同比增長20%左右;產量和利潤雙雙增長10%以上;終端網絡新增100余個,2009年1—4月份出口總額同比增長35%,進口同比增長16%,是溫州制鞋企業鞋類出口額的前三位,在出口款式、單位、質量方面占據第一位。
“在金融危機帶來的增速放緩和一片蕭條中,這些數據顯得極其漂亮,讓我們看到了一線曙光。”解讀這些數據時,溫州鞋革行業協會秘書長謝蓉芳顯得異常興奮,“這些成績都是政府和企業不懈努力的結果。”
當大部分企業出現經營困難,溫州市政府立即開展“政企聯動、攻堅克難”企業服務年活動,制定“拓市場、保增長”若干扶持政策,解決企業實際困難,并鼓勵商會、行業協會、企業聯手抱團開拓市場。
而奧康應對金融危機的歷史可以追溯到2003年王振滔發表的《冬天不遙遠》,王振滔當時告誡自己的員工:奧康是要生產出屬于自己的世界名牌,不是淪為國際品牌的加工廠,所以擔子很重,道路很艱辛,大家要有一種憂患意識,不能守著一畝三分田等養老。
談到應對舉措,王振滔列舉了奧康采取的“三大措施”:主動“走出去”,通過三月集團高層市場集結行動,深入市場調研,了解終端一線信息,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增強管理團隊的營銷意識,同時還就市場調研過程中了解到的溫州產品、品牌終端形象等方面存在的同質化現象給予了反饋;積極“引進來”,加大科研投入力度,實行產業轉型升級,同時從意大利、西班牙等國家引進設計師團隊,以制訂標準,推出“首席設計師”,在今年適當的時候舉行時尚流行發布會,引領潮流;實行“節流開源”,通過精細化管理,公司一季度與去年同期相比費用下降2000多萬元,更重要是在在員工思想中牢固樹立了節儉和艱苦創業的意識。
“哪怕狂風暴雨,云層之上,也必是陽光燦爛。在這個轉折點上,只要你沖上去了,必定陽光普照。”面對一季度的滿意答卷,王振滔對未來自信滿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