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革等重點行業有望率先實現振興
【中國鞋網】中國輕工業聯合會會長步正發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輕工業調整和振興規劃》的出臺將增強投資者、消費者對我國輕工業發展的信心,堅信在國家有關政策的支持下,在《規劃》的指引下,我國輕工業將在重點行業率先實現復蘇和振興。
今年第一季度,我國輕工業完成產值2.13萬億元,同比增長8.32%,產銷率達到96.6%,企業庫存逐步減少,部分行業和地區向好的方向發展,出現了回暖跡象。其中,食品、飲料、家具、日化、日雜、玻璃、陶瓷等行業產值、利潤分別同比增長7%—24.7%,食品制造業投資增長39.5%。
從一季度這些行業數據可以看出,我國輕工業已出現向好勢頭。在這個時候,《輕工業調整和振興規劃》適時出臺,從輕工業現狀及面臨的形勢、指導思想、基本原則和目標、產業調整和振興的主要任務、政策措施等方面確定今后3年輕工業調整和振興的方向,有助于輕工業在應對國際金融危機沖擊,著力解決當前存在的突出矛盾的同時,加快結構調整,增強發展后勁、實現產業升級。
積極擴大國內市場需求
在各項政策引導下,輕工產品國內需求得到進一步擴大。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家電下鄉”成為家電行業增長亮點,今年第一季度銷售40億元,3月份銷量環比增長70%。
中國輕工業聯合會名譽會長陳士能接受記者采訪時說,增強內需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不只是應對當前國際金融危機沖擊的權宜之計,而且是結構調整和處理需求與供給關系必須實施的長期方針。“家電下鄉”取得初步成效,有利于啟動農村市場,推動農村市場體系建設。廣大中西部地區擁有廣闊的農村消費群體,同時也具備輕工業投資、發展的巨大潛力。要積極推進其他輕工產品下鄉,此外要加強中西部地區的專業市場建設,增加服務功能,提高服務水平,并進一步發揮專業流通市場的作用,加快皮革、家具、五金、家電、文體用品、塑料、縫制機械、制糖等行業重點專業市場建設。
他表示,輕工企業要注意研究城鄉市場消費需求變化,研究新的消費特點,用更多優質、安全的新產品來滿足和引導消費。企業要根據市場不同層次需求,配合安居工程、新農村建設、教育建設、醫療建設、災后重建等重大項目和旅游休閑產業的發展,開發適銷對路的特色產品,注重發展少數民族特需用品。
對此,中國輕工業聯合會會長步正發說,企業要開發適銷對路產品,豐富產品花色品種;提高食品工業化、自動化、標準化生產水平,提高食品質量和檔次;提高五金產品制造水平。
輕工業是我國比較成熟的重點產業,已形成完備的產業基礎,食品、造紙、家電等19大類45個行業是涵蓋衣、食、住、行、用、娛樂等消費領域的產業組合群。完備的產業基礎和豐富的市場經驗是輕工業應對國際金融危機、開拓國內市場的信心所在。
實施多元化出口戰略
2008年我國輕工業出口額保持增長,出口增速回落,出口集中度下降,向多元化結構發展。對美、日等發達國家出口增速同比下降,對歐盟和新興東盟國家出口增速提高。
“我國輕工產品在國際市場上仍具有比較優勢,并已占有較大份額,聲譽良好。雖然歐、美、日等市場需求出現下降,對新興市場和發展中國家出口的難度也在加大,但只要政策措施得當,仍有新的拓展空間。”陳士能認為,廣大輕工企業應加強對國際市場特別是新興市場的了解,這樣有利于發掘新市場、實現新發展。
步正發表示,我國輕工企業在鞏固美、歐、日等傳統國際市場份額的基礎上,要實施多元化出口戰略,積極開拓中東、俄羅斯、非洲、北歐、東南亞、西亞等新興市場。
步正發說,要支持輕工企業“走出去”,支持品牌企業通過股權參與、品牌收購、營銷網絡建設、建立研發中心等多種方式“走出去”,在主銷市場投資設立物流中心和分銷中心。建立經貿合作區,積極推進海外工業園區和經貿合作區建設。
據悉,目前我國已經建立了19個境外經貿合作區域,其中2006年建設的巴基斯坦海爾經貿合作區是我國首個經貿合作區,是在巴基斯坦海爾工業園基礎上擴建的,目標是吸引優秀家電企業入駐,形成家電產業集群;康奈俄羅斯烏蘇里斯克經貿合作區則是由康奈集團和吉信集團共同投資的,主要是吸引服裝、家居、家電、皮革、汽車和煙具等行業企業入駐。
步正發表示,要繼續支持外貿專業市場建設,加強對外宣傳,方便貨物、人員進出境;建設針對東南亞、中亞、東北亞等輕工產品邊境貿易專業市場;在中東、北歐、俄羅斯等有條件的地區組建中國輕工產品貿易中心。
引導產業有序轉移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08年我國中部與西部輕工業行業發展速度高于東部地區。遼寧省、安徽省、江西省、湖南省、四川省、貴州省輕工業產值、利潤同比增長19.3%—54.9%。東部面臨綜合成本壓力等因素投資放緩,而投資回報率相對較高的中西部地區增強吸納投資能力,保持高速發展。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輕工業在發展中逐漸形成了一批以區域經濟為格局的產業集群。這些產業集群形成了從原材料加工生產到銷售服務一條龍的生產體系,并具有一定的競爭優勢。目前輕工特色區域和產業集群達到150多個,年產值約1.1萬億元,占輕工業總產值的14%左右,涉及就業人數達1000萬人。
據了解,受國際金融危機影響,一些勞動密集型的輕工產業從東部沿海地區向其他地區轉移。其中,冰箱、空調、洗衣機等家電行業重點產品的研發、制造、集散由珠三角、長三角和環渤海等地區,向安徽、重慶、四川、湖北、江西等中西部地區轉移;在皮革行業中,制革和制鞋集中的東部沿海地區要發揮研發、設計和貿易優勢,生產加工環節向具備資源優勢的四川、重慶、遼寧、黑龍江等地區轉移;陶瓷產業重點推動衛生潔具、墻地磚由沿海地區向江西、四川、湖南、遼寧、內蒙古等有資源優勢、能源豐富地區轉移;發酵行業重點推動生物發酵產品由中東部和沿海向東北、內蒙古及中西部有資源優勢、能源豐富地區轉移。
步正發表示,引導、鼓勵向具有資源優勢等條件的地區進行產業轉移,要根據產業的不同特點采取不同措施有序推進。要在轉移的過程中扶優限劣淘汰落后,實現產業升級。要結合優化區域布局,鼓勵具有資源優勢等條件的地區充分總結和借鑒產業集群發展經驗,改善建設條件和經營環境,積極承接產業轉移,著力培育發展輕工業特色區域和產業集群。要支持完善現有輕工業特色區域和產業集群的公共服務平臺建設。按《規劃》要求,2009—2011年輕工業特色區域和產業集群增加100個。
加強自主品牌建設
輕工業實施品牌戰略以來,培育了一批國內知名品牌,但自主品牌建設仍處于培育和成長階段。業內人士認為,國際金融危機為一些有實力的自主品牌企業帶來了機遇,可以借此機會“走出去”,并購國外具有品牌價值的企業。
步正發表示,要支持國內有實力的企業收購境外有資源、技術、市場、品牌等價值的企業,跨國投資建廠,實施本地化生產。拓展國際市場,積極與國際知名貿易組織合作,充分利用當地資源,優勢互補,擴大產品覆蓋面,縮短出口產品的周轉周期,提高品牌影響力。
他強調,要支持優勢品牌企業跨地區兼并重組、技術改造和創新能力建設。另外,要加快新產品研發力度,提升產品附加值,以點帶面,拉動整個行業的發展。引導企業開拓國際市場,通過國際展會、國際互認質量認證等多種形式和渠道,提高自主品牌的知名度和競爭力。
此外,要完善國際互認的認證和檢測制度,積極開展與主要貿易伙伴多層面的交流與合作,并力爭在國際組織中取得更大的話語權。
- 上一篇:中國皮革工業主要商品進出口不樂觀
- 下一篇:以高質量黨建引領皮革行業高質量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