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根廷皮革交易出現復蘇跡象
【中國鞋網】自2008年9月中旬,當阿根廷本土遭受金融危機的現實重創,皮革在人們的記憶當中經歷了最嚴重的危機。在極短的時間內,需求萎縮,出口合同遭延期或取消。買家中止或縮減其購買量,以致原皮存貨急速增長。另外,鑒於美國和歐洲汽車和家俱的新需求大量萎縮,令室內裝潢用成革工廠停業。
這些驚人的狀況導致該國有一半的制革技工失業(約6,000工人),出口值從以往每月的8000萬美元縮減50%,至約4000萬美元。政府一攬子援助計劃首先針對用於皮革行業,其中包括每月$600的現金援助和$300的社會救濟,旨在舒緩制革廠自身存在的流動現金問題。這些補助措施執行了7個月,阿根廷政府引進了校園鞋類生產計劃來填補不飽和的生產。
阿根廷制革協會(CICA)告知我們,該國有85%的皮革生產量用於出口,而其馀15%的皮革用於制造本土鞋類產品和皮革產品。總需求的小部分保持穩定,但較大制革廠的生存是由總需求中的大部分(即出口量)來得以維持,他們的生計主要依靠向亞洲地區的大量出口,目前這些制革廠在國內市場積極地尋找買家,從而引起了"價格之戰"。
然而,盡管整體形勢仍然危急,但仍有一些具體的跡象表明市場形勢已經穩定。阿根廷制革協會表示現有許多制革廠得到成革的詢價,這與數月以來皮革行業所出現的實際停頓狀況形成了強烈的對比。本地股市的復蘇丶阿根廷證券交易所方面也幫助恢復了部分信心,阿根廷比索對美元的匯率也趨於穩定。
阿根廷制革協會把這一正面跡象解釋為:最壞的情況已經過去了,并采用這樣的成語來描述現況:「曙光乍現」。
阿根廷制革協會聽聞2009年亞太區皮革展之成功遠遠超出大多數人的預期。這可能緩和了皮革商家們的緊張情緒,盡管是在當前這樣復雜的環境下他們仍嘗試和繼續照常做生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