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爾達”戴上“中國真皮領先鞋王”桂冠
【中國鞋網】4月29日晨,北京陽光明媚。迎著陽光,溫州吉爾達鞋業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徐宏真走進了人民大會堂,參加中國輕工業聯合會和中國皮革協會聯合舉辦的“中國皮革行業經濟運行情況暨真皮標志15周年發布會”。 在會上,徐宏真領取了“2009年中國真皮領先鞋王”這一行業最高榮譽獎牌。
“標志排頭品牌”
凸顯品牌的力量和價值
手捧著木質的“2009年中國真皮領先鞋王”牌匾,徐宏真激動地說,自去年下半年以來,受國內外多重復雜因素疊加的影響,鞋企遭遇前所未有的困境。在金融危機席卷全球的形勢下,拉動內需關鍵是要借助品牌、名牌。吉爾達被評為“2009年中國真皮領先鞋王”,這不僅僅是對吉爾達品牌“領先”品質的肯定,也堅定了吉爾達品牌“創品牌、擴內需、調結構、拓市場”的信心,同時,還凸顯了吉爾達品牌的力量和價值。
2009年,真皮標志已實施十五周年。全國有489家企業的525個品牌獲得了真皮標志佩掛資格(含真皮標志生態皮革)。這些品牌企業已成為國內中、高檔市場的主力軍,成為全行業品牌的優秀群體,引領帶動行業品牌的戰略升級。據中國皮革協會介紹,“2009年中國真皮領先鞋王”是中國皮鞋的最高榮譽,與吉爾達同期摘冠的品牌共有8個,評定“中國真皮領先鞋王”的條件是:產品連續四屆(八年)被推薦為“中國真皮鞋王”;產品商標被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認定為“中國馳名商標”;產品被國家質檢總局列為“國家免檢產品”等。顯然,吉爾達品牌完全達到并超越了這一標準。
“真皮標志排頭企業是行業龍頭和領航者,推薦排頭企業、推薦優秀品牌,就是要以榜樣的示范力量帶領大家突破困境,搶抓機遇,實現新時期的戰略轉型。”中國皮革協會理事長張淑華對記者如是說。
28年專注做鞋,
踏踏實實成為“真皮鞋王”
“2009年中國真皮領先鞋王”名花有主時,引起了專家的關注。致力于研究中國經濟的北大博士朱懷江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認為,在所有“真皮標志排頭品牌”中,沒有誰能夠像吉爾達一樣一心一意專注做鞋28年。
據朱懷江提供的資料表明:1981年,吉爾達創始人余阿壽租下一間40平方米的民房,辦起了皮鞋廠,也就是“吉爾達”鞋業的前身。創立之初,余先生就深知品質的重要,踏踏實實地做鞋,很快就積累了良好的口碑。隨后,他率先在金華、武漢、九江一線開設鞋類專賣店,創造了中國鞋業專賣店營銷模式。
1987年8月8日,在杭州武林門發生了震驚國內的火燒劣質溫州皮鞋事件,余先生在危機關口,利用自己的社會影響力和民間自發力量,進行行業自我整頓,于1988年組織成立了中國鞋業界第一家行業自律組織——鹿城鞋業協會。他發出了“講究皮鞋質量”的倡議。此后,余阿壽先生連任四屆會長,踏踏實實地做鞋,希望以完美的皮鞋品質贏得顧客,改變世人“劣質溫州皮鞋”的認識。
1991年9月,溫州吉爾達鞋業有限公司成立。27歲的余阿壽之子余進華開始“接受”吉爾達,他繼承和發揚了父親的“方正、厚道、公平、誠信”的創業理念,決定走一條“以誠信創名牌”的興品牌之路。于是,余進華走了三步棋:
一是深練內功,保證質量,夯實品牌基礎。吉爾達通過三次大的技改,全面提升了吉爾達的生產水平和生產能力,標準廠房達52000平方米,日產高檔男女皮鞋20000多雙,并建立了嚴格有序的質量保障體系。1998年率先在行業內獲質量管理體系認證。2008年1月21日,總投資1.4億的“中國鞋都”工業園開工建設。建成后將容納12條生產流水線,年產皮鞋能力達700萬雙以上。
二是堅持創新,使品牌引領時代潮流。吉爾達專門成立了擁有研發中心,每年推出的新品上千種。為解除一直困擾消費者穿鞋的出腳汗、腳臭的世界性難題,他們進行了納米功能空調鞋的研制,通過努力,終于研制出擁有20多項專利的“空調鞋”,深受消費者青睞,遠銷美歐等地區,同時也提升了皮鞋的技術內涵,在同質化嚴重的鞋業市場上大放異彩。
三是精心錘煉品牌,延展了品牌張力。1993年,在溫州鞋還被市場抵制的風口,吉爾達亮相央視,成為第一個敢在央視廣告中打出溫州皮鞋牌子的企業。世紀跨越時,吉爾達連續五屆獲得“中國真皮鞋王”, 并獲得了“中國名牌”、 “中國出口名牌”、首批 “國家免檢產品” 、“中國馳名商標”等榮譽。
在被“轉型”口號不斷敲打的時代,一個企業專注做鞋28年的確不易,吉爾達為什么迷戀“專注化”呢?徐宏真解釋說:“一個企業的精力是有限的,吉爾達堅決杜絕‘小貓釣魚’式的發展,一心一意做鞋。只有把鞋子做好,吉爾達才能成為貨真價實的‘真皮鞋王’,才能在逆境之中找信心,才能為‘創品牌、擴內需、調結構、拓市場’發揮獨特的作用,才能更好地維護企業、消費者的合法權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