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白領過分補碘易引發甲亢
今天是全國第 16個“防治碘缺乏病日”,記者從滬上各大醫院內分泌科獲悉,碘缺乏容易造成甲狀腺腫、智力缺陷等已經引起了普遍重視,但部分市民出現用碘不科學的新情況。臨床顯示,壓力較大的年輕女白領因為食用過多腌制海產品、過量補碘引發甲亢的病例近幾年增長較快。
從事廣告業的陳小姐工作壓力一直較大,為抗壓常常吃海產品小食。總是覺得乏力、心悸、脖子變粗,而且食量變得很大,但是體重卻明顯減輕,去醫院檢查才發現原來患了甲亢。原本陳小姐和先生已經打算要孩子,但甲亢患者生育能力降低,而且吃藥也會影響胎兒,無奈,他們只能先治病,后考慮生育。
長征醫院內分泌科主任劉志民透露, 10年前該院每個月接到的甲亢患者不會超過10例,但現在大約有100例,其中大多數是年輕白領女性。除了有甲亢家族史外,也因為不少女性喜愛吃含碘豐富的海產品,再加上工作壓力巨大,精神容易緊張,就容易患甲亢。甲亢患者的男女比例大約為1:4到1:6,這和女性體內雌激素多有關,再加上20至40歲女性處于生命旺盛期,體內激素處于一生中最高水平,如果碘攝入過量就很容易會影響甲狀腺正常生理功能,增加患甲亢的危險。
醫生建議, 20歲以上人群,尤其是精神壓力過大的白領女性、有家族甲狀腺癌病史,以及沿海地區居民等甲狀腺癌高發人群,應至少每年到正規專科醫院進行 1次體檢。
同時,甲亢患者要多吃各種含淀粉食物,如米飯、面條、饅頭、粉皮、馬鈴薯、南瓜等,肉類如牛肉、豬肉、羊肉,此外,還有各種新鮮水果及富含鈣、磷的食物,如牛奶等。低鉀時,可多選橘子、蘋果等。忌用含碘食物如海帶、紫菜、發菜、加碘食鹽等。
相關鏈接
到2010年實現消除碘缺乏病
晚報訊 今年“防治碘缺乏病日”的宣傳主題為“全社會共同參與,持續消除碘缺乏病”。衛生部提出,到2010年實現消除碘缺乏病,本市將開展防治碘缺乏病日宣傳活動。
據介紹,碘缺乏病是由于自然環境缺碘造成的人體碘營養不良,進而引發地方性甲狀腺腫、地方性克汀病、聾啞、流產和先天畸形等一系列病變的總稱,其最嚴重的危害是影響胎兒腦發育造成的不可逆性智力障礙,是目前威脅人口最多且危害后果最嚴重的地方病。
上海已實現消除碘缺乏病。近年來的調查和監測顯示,人群總體碘營養水平處于適宜狀態,居民合格碘鹽食用率、兒童甲狀腺腫大率和尿碘水平,總體達到了國際消除碘缺乏病的指標要求。實踐證實,碘缺乏病是一種病因明確的可預防性疾病,合理食用碘鹽是防治碘缺乏病安全、有效、經濟、方便的根本措施。今天“防治碘缺乏病日”的宣傳,讓更多的人認識碘缺乏病危害,掌握碘缺乏病防治知識,切實提高居民戶合格碘鹽食用率。
- 上一篇:咽喉炎成為白領“辦公病”首位
- 下一篇:女白領的四大隱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