鞋企雙星名人私有化收官 汪海財富升級
【中國鞋網】 如果拍賣得以順利進行,那么,國有股權將徹底退出雙星名人的股東行列,這家此前已經接手上市公司青島雙星(000599.SZ)剝離的鞋業資產的殼公司,將徹底民營化。包括雙星集團董事長汪海在內的集團高管和雙星集團公司工會委員會(下稱雙星集團工會)將通過控制雙星名人實現財富升級。
■民營檔案之汪海
5月8日,青島產權交易所在其官方網站上發布公告稱,由雙星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下稱雙星集團)持有的青島雙星名人實業股份有限公司(下稱雙星名人)16.59%股權,將于5月15日下午2點公開拍賣。如果這項拍賣得以順利進行,那么,國有股權將徹底退出雙星名人的股東行列,這家此前已經接手上市公司青島雙星(000599.SZ)剝離的鞋業資產的殼公司,將徹底民營化。包括雙星集團董事長汪海在內的集團高管和雙星集團公司工會委員會(下稱雙星集團工會)將通過控制雙星名人實現財富升級。值得一提的是,爭奪雙星名人16.59%股權的5家競拍方中,雙星名人控股子公司青島雙星集團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下稱雙星房地產)的出現,引起競爭對手異議。5月份第一個工作日,今年2月參加股權拍賣的周新光的代理律師于永龍,來到青島產權交易所遞交一份關于股權競拍資格的異議申請書。周新光認為,由于雙星房地產與雙星名人及其實際控制人汪海的關聯關系,請求青島市國資委取消雙星房地產參與股權拍賣的競拍資格。這使得本已接近收官的雙星名人私有化,重新吸引了市場的目光。
1. 競拍延后
今年2月底,一則掛牌項目信息表悄然出現在青島產權交易網站,轉讓標的正是雙星集團持有的雙星名人16.59%股權。
此前,改制后雙星名人其他83.41%的股權,分別被雙星集團汪海等數十名高管及雙星集團工會持有。
公示資料顯示,雙星名人資產總額和總負債分別為3.546億元和2.871億元,按照6645.67萬元的凈資產折算,16.59%股權的所有者權益約1102.52萬元;在此基礎上,將這部分擬轉讓的股權掛牌價格確定為1585.02萬元,較凈資產溢價約43.76%。
5月6日下午,參與競拍的自然人劉志堅向記者表示,“參與競拍,還是看中汪海的管理能力和雙星的品牌,再就是這幾年發展也不錯。”
而另一位競拍者私下對記者表示,“雙星名人這兩年的業績發展不錯,而雙星房地產在青島本地的情況我們當地人一眼就能看出來。”
目前,雙星名人持有雙星房地產95%的股權,擔任雙星集團總經理和青島雙星董事的王增勝持股5%。
5月8日上午,王增勝接受記者電話采訪時表示,“當時,雙星房地產參與競拍也和國資委進行過溝通,主要是擔心可能流拍,畢竟拍賣的16.59%的股權不影響控股權,所以,我們就讓地產公司參與了競拍。”
然而,所有競拍參與方繳納150萬元定金后,本該今年4月進行的拍賣并未如期進行。
5月4日,律師于永龍前往青島產權交易所遞交異議申請時,其鑒證部相關工作人員透露,拍賣推遲是因為雙星房地產的資格問題。
該說法得到王增勝的證實,“監管部門一直也在研究,看雙星房地產公司是否符合139號文規定、具有競拍資格。”
王提及的139號文,是指國務院國資委去年9月下發的《關于規范國有企業職工持股、投資的意見》,該文件在鼓勵國有企業股份制改革的同時,嚴格控制了職工持股的企業范圍和持股形式。
而青島產權交易網上掛牌的股權轉讓信息也明確,受讓方符合這一文件相關要求。
2. 雙星名人改制內情
于永龍對記者表示,由于參與競拍方雙星房地產、股權出售方雙星集團和目標企業雙星名人及其股東和高管人員之間存在多重復雜的關聯關系,同時擔任雙星集團董事長和總經理的汪海,與王增勝等相關人士并沒有回避關聯交易,這些可能影響到其他競拍人的利益,因此,申請取消雙星房地產的競拍資格。
這一切還得從雙星名人成立的初衷說起。
2000年下半年,雙星集團醞釀在整個集團進行改制,在資產重組的同時,對于集團高管及中層員工進行股權激勵,雙星名人開始浮出水面。
記者通過調查了解的整個改制方案顯示,雙星名人由雙星集團除上市公司以外的7戶生產企業———青島雙星集團黃島運動鞋廠、雙星鞋廠、瀚海鞋業有限公司、房地產開發公司、魯中公司、膠南運動鞋廠和華信印刷廠———及自然人和職工購股組建,作為帶領雙星集團逐步發展成為當時國內規模最大的國有制鞋集團的汪海及其部分高管,獲得股權獎勵和期權激勵。
調查顯示,擬劃入雙星名人的7家企業凈資產被確定為1416萬元,其中400萬元(按照1993-1995年新增凈利潤額的21%提取)用于股權獎勵給汪海等20人;523萬元(按照1991-1995年新增凈利潤額的10%提取)作為對公司主要經營層及部分管理骨干的獎勵,激勵對象只對期權享有收益權,而所有權仍舊屬于雙星集團———這也是目前雙星集團擬拍賣的16.59%股權的由來;此外,剩余493萬元凈資產由包括汪海在內等27名自然人實際出資購買。
此外,雙星集團還啟動職工結余獎金1212萬元對汪海等高管、經營層和相關骨干進行獎勵,其中,汪海、王增勝和徐平分別獲得406萬元、100萬元和30萬元,另外676萬元由付耀東等24名自然人獲得;同時雙星集團工會還撥入525萬元職工結余獎金認購雙星名人股權,其收益用于職工福利。
計劃股本總額3153萬元的雙星名人(每股面值1元)的股權結構由三部分構成:雙星集團持有523萬股(占16.59%),汪海(690萬股)、王增勝(170萬股)和徐平(57萬股)3名自然人合計持有917萬股(29.08%),剩余1713萬股(占54.33%)由雙星集團工會持有。
不過,雙星集團工會持有股中,除直接持有用于福利的525萬股外,剩余部分均是代集團經營層和相關骨干持有。
這份較為完整的改制方案在2002年2月5日和4月26日先后獲得青島市企業改革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和青島市國資委的批文;數月后,雙星名人完成工商注冊。
青島雙星2006年4月披露的公告顯示,擔任雙星集團董事長和總經理的汪海和王增勝,因為分別持有雙星名人21.88%和11.16%的股權,算上公司其他3名高管付耀東、宋新和沙淑芬的持股,5名高管合計持有雙星名人46.78%的股權。
此外,汪海的兒子汪軍和女婿于群力,通過雙星集團工會分別持有雙星名人1.74%和1.68%的股權,而汪海目前還擔任雙星房地產的法定代表人。
如今,雙星集團持有雙星名人的股權待售,作為雙星名人控股子公司的雙星房地產出現在競拍行列,便成為競拍競爭對手提出異議的理由。
3. 名人股權的增值
記者采訪了解到,幾家參與競拍的競爭對手之所以看中該標的股權,除其控股子公司雙星房地產的業務外,雙星名人2008年初以12844.08萬元從上市公司青島雙星手中受讓的鞋業資產也是焦點所在。
青島產權所公布的數據顯示,名人雙星經過2006-2008年的發展,總資產從2005年末的1.52億元發展為3.546萬元,凈資產從3100萬元增至6748萬元。其中,2008年1月完成交割的冷粘鞋資產顯然功不可沒。
記者從青島當地采訪中了解到,從上市公司剝離出來的鞋業資產2008年實現約3000萬元凈利潤,而另一種說法則是雙星名人2008年凈利潤甚至上億元,并且2009年制定的發展目標是1.5億元。
不過,這一說法沒有得到雙星名人的證實,王增勝5月8日上午接受記者電話采訪時表示,“名人總的發展還是比較好”,但沒有透露具體的盈利數額。
“雖然拍賣底價是1585萬元,但競拍過程中,我們可以接受的底限可能在3000萬元左右,”一位參與股權競拍方私下向記者透露,“如果再往上喊,就沒什么底了,畢竟我們還不完全了解名人公司的底細。”
與此相比,遭遇全球金融危機的背景下,剝離鞋業資產的上市公司青島雙星2008年虧損3.4億元,輪胎業務銷售收入(383.億元)錄得同比6.7%增長的同時,43.4億元的合并收入略有下滑。
今年4月27日,青島雙星公布的一季報再次低于預期:由于載重子午胎銷量下滑,公司前三個月收入和凈利潤分別下滑40.6%和62.4%。
中金公司行業分析師王智慧認為,國內市場回暖將緩解公司銷售壓力,但今年公司仍難完全消化新建產能,預計2009和2010年盈利仍將處于低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