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貿鞋企出口短期內難現根本性反轉

相比以前,本屆廣交會冷清了很多

相比以前,本屆廣交會冷清了很多
【中國鞋網】5月7日,第105屆廣交會正式落下帷幕。廣交會素有外貿風向標之稱,在這個為期23天的展會中,根據數據顯示,出口成交額比降接近17%。
在這一大背景下,再次讓不少泉州企業感受到了刺骨的寒風。業內人士指出,出口企業的集中拿單期是每年的3月和4月,而隨著廣交會的結束,外貿形勢已經逐漸明朗,從廣交會傳出的信息來看,泉州的外貿出口形勢依然嚴峻,在年內很難出現反轉。
門可羅雀的展位
黃艷香所在的展位是過道中的第二排,好位置并沒有給她們公司帶來太多的人氣。將近三天的時間里,她所接待的采購商還不到20人。
5月5日,當記者見到黃艷香的時候,她正低著頭看著那份廣交會會訊。對她而言,這是一個無聊的下午,因為鮮有采購商光臨,她只能一遍又一遍地看著扔在攤位上的那幾份報紙。
對于這種無聊,黃艷香已經習以為常。黃艷香是晉江振興鞋塑有限公司的業務員,這是她第一次代表公司參加廣交會,在得到消息之初,黃艷香曾為這個難得的出差機會高興過一陣子。不過,真正到了現場,她開始有點后悔。
黃艷香所在的展位是過道中的第二排,這原本是一個很顯眼的位置,但是,好位置并沒有給她們公司帶來太多的人氣。從5月3日廣交會第三期開幕直到5月5日下午接受記者的采訪,據她粗略估計,在這將近三天的時間里,她所接待的采購商還不到20人。“大多數是問一下價格就走人,真正能坐下來談的少之又少。”
在振興鞋塑展位的周圍,數十家泉州鞋企分布其間,不過,這些鞋企的業務員們的遭遇,多數與黃艷香相似,記者在周圍觀察了1個多小時,因為客人寥寥無幾,這些業務員們要么聚在一起侃起大山,更多則是靠著手中的幾份報紙打發時光。
當然,在參展的眾多泉州企業中,也有不少稍微較為紅火的展位,大森制衣就是其中的一例。大森制衣是廣交會的常客,在嚴峻的出口形勢下,大森制衣對今年的廣交會格外重視,派出了10多個人的團隊,而且展位緊挨展館入口,這種“區位”優勢,讓大森制衣的展位成為不少采購商的第一站。
不過,即便如此,在大森制衣業務部副總經理劉正華看來,廣交會第三期的采購商比去年同期至少下降了三成以上。而根據廣交會官方的統計,這一數字是同比下降5.2%。
值得注意的是,相比多數泉州企業展位的冷清,不少浙江企業的展位卻受到采購商的熱捧。在泉州鞋企較為集中的區域里,有一家名為博洋的臺州運動鞋企業格外顯眼,在這家企業的展位內,因為產品設計新穎,加上價格合理,采購商絡繹不絕。這讓黃艷香頗為羨慕,“人家的業務員怎么說還有事情做,總比我這樣干坐著好。”而泉州一貿易公司的負責人則有點憤憤不平,“泉州鞋企的生意全被這家臺州企業搶走了。”
同樣的“風景”還出現在服裝展區,在這個展區中,一個被泉州服裝企業包圍的浙江企業的展位里,人頭攢動,與周遭泉州服裝企業的冷清形成鮮明反照。
虧本也愿意做的買賣
一旦沒有訂單,企業關掉以后,想再恢復起來就很難,現在最重要的就是保住生產,只要保住了,也就意味著還會有機會。
在冷清之外,一降再降的價格也不斷刺激著泉州企業的神經。在記者走訪的數十家企業中,普遍反映產品價格比去年下降5個百分點以上。
“現在采購商都精得很,知道我們出口退稅下調,他們就拼命壓價。”速鵬(泉州)進出口貿易有限公司的一名業務員從展位上拿下一只鞋子,“這雙鞋子去年的價格折算成人民幣是64元,現在我們的報價是60元,采購商還嫌貴。”
據該業務員介紹,來參展之前,速鵬的高層就已對形勢作出預判,在他們看來,在金融危機的沖擊下,國際購買力下降,對產品價格要求會更加苛刻,與此同時,出口退稅的增加,和原材料成本的下降,采購商肯定會壓低價格。“基于這種預判,我們的報價已經比去年低了不少,但采購商還是不買賬。”
相比速鵬的主動降價,不少泉州企業的降價則更為無奈。據泉州鞋類出口龍頭企業的負責人透露,過年以來,因為訂單的減少,有不少企業已經大規模減少生產線。“去年倒掉的都是小企業,但今年一些規模以上企業也受到了沖擊。”
據上述負責人介紹,在他與多家鞋類出口企業負責人的交流中,大家普遍的感受是,目前多數企業的訂單僅能維持到6月底。而根據鞋類產品出口的規律,一般至少要提前兩個月接單,如果在5月份還無法落實訂單,也就意味著7月份企業的持續生產將成為問題。
在隨后記者對速鵬、世通、振興、益利達等多家鞋類出口企業的采訪中,這些企業的說法與上述負責人基本一致。
上述負責人的說法從官方也可以得到印證,據官方數據顯示,今年前兩個月,泉州鞋類出口比降超過五成,而前三個月,紡織、鞋服等重點行業的工業用電量也同比下降了22個百分點。
在這樣嚴峻的形勢下,企業不惜犧牲利潤,大打價格戰的做法并不難理解。畢竟,現在大家考慮更多的是生存問題,“一旦沒有訂單,企業關掉以后,想再恢復起來就很難,現在最重要的就是保住生產,只要保住了,也就意味著還會有機會。”劉正華告訴記者。
在這種心態的左右下,有不少企業即便是虧本買賣也不愿意放過。“很簡單的道理,即便這一單虧了0.5美分,但下一單可能掙個1美分,這樣就補回來了,重要的是保住了生產。”
降價并未帶來充裕訂單
根據泉州官方的統計,在這次廣交會上,泉州企業訂單同比下降的幅度與廣交會整體形勢相仿。這也意味著,泉州外貿出口的形勢仍然不容樂觀。
廣交會之于中國的外貿行業而言,從來都有著“一葉知秋”的意味,對于泉州的眾多出口企業而言,同樣如此,本屆廣交會也因此成為各方研判下半年外貿形勢的一個窗口。
按照規律,出口企業訂單一般集中在3月和4月簽訂,上半年和全年經濟形勢要到5月才會更加明朗,而在今年2月中旬泉州市召開的一次外經貿會議上,省外經貿廳廳長楊彪在分析外貿形勢時將這一時點指向廣交會。
在此前的幾個月里,泉州市外貿出口出現了一個月上漲,緊接著下跌的交替,這也給官方在對出口形勢的研判上帶來一定的困難。
但從本屆廣交會上傳出的信息來看,泉州出口所面臨的形勢已經逐漸明朗。在金融危機的沖擊下,國外購買力大幅下降,對低端產品的需求增加,這一趨勢在本屆廣交會上已經表現得很明顯。根據官方傳出的信息顯示,在本屆廣交會上,泉州產品的價格普降8%到12%。
但價格下降并沒有帶來充裕的訂單,根據泉州官方的統計,在這次廣交會上,泉州企業訂單同比下降的幅度與廣交會整體形勢相仿。但根據多家參展企業的估算,實際簽約率可能比官方統計數據還要糟糕。這也意味著,泉州外貿出口的形勢仍然不容樂觀。
這種形勢也符合泉州市政府研究中心一人士預期,該人士認為,泉州外貿出口面臨著一些不利的因素,這包括生產成本的上升,以及越南、緬甸等周邊國家由于勞動力成本更低,部分泉州市傳統出口市場有轉向訂購的趨向的沖擊,而其中,部分因素已經是不可逆。“這些因素決定了泉州外貿出口在短期內很難出現根本性的反轉。
“特別是東南亞國家傳統產業的崛起,去年很多東莞臺資企業搬到了越南、孟加拉等國家,這些企業相比泉州企業,產品質量其實已經相差無幾,但依靠當地的勞動力成本優勢,產品的價格優勢已經比較明顯。”格林集團董事長趙建河認為,東南亞國家的沖擊,將是泉州制造需要引起重視的挑戰。
而目前,令泉州官方擔心的是,從本屆廣交會的情況來看,不少外貿企業7月份以后的訂單已然沒有著落,如果這種現狀無法迅速改變,下半年將有更多的外貿企業不得不停產。
□記者手記
別人的精彩
數據顯示,在本屆廣交會上,鞋類訂單逆勢增長1.9%,單由這一數據來判斷,中國鞋類出口似乎已經出現回暖跡象。
不過,這有可能只是別人的精彩。同樣從廣交會傳出的信息來看,泉州鞋業在與浙江同行的較量中,似乎已處劣勢,臺州那家鞋企展位的爆棚與絕大多數泉州鞋企的冷清,就是最有力的寫照。
這種強烈的反差,將泉州鞋企的不足表現得淋漓盡致。長期以來,在產品研發上,泉州出口鞋企要么太過依賴國際采購商的設計,要么模仿成風,對需要真金白銀投入,但可能在短期內難以見效的新品研發卻多不重視,由此形成了設計和研發上的一大軟肋。
在出口形勢大好時,這個軟肋不容易讓人發覺。但在金融危機沖擊,國際采購商對產品要求日益苛刻的當下,這個軟肋開始凸顯出來,并有可能惡化為一個致命傷。
另外一個事實則是,去年下半年以來,國際鞋業訂單曾出現過一次大規模轉移,因為廣東鞋企的大量倒閉,原本在廣東下單的國際采購商,開始轉向其他地區尋找新的供貨商。
這原本是泉州鞋企一次很好的機遇,可惜的是,因為標準和認證上的準備不足,泉州鞋業再次錯過了機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