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結緣運動鞋企 帶來的不只是錢
【中國鞋網】近日,國內運動鞋生產廠商匹克(中國)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匹克公司”)高調宣布,其獲得紅杉中國、建銀國際、聯想投資總共4億元的注資,成為繼安踏、特步之后又一家成功引入私募股權基金注資的福建體育服飾用品企業。這也是今年以來資本市場在福建民營企業的最大一筆投資。
在國內運動品牌獲得私募股權基金(PE)投資后紛紛上市時,匹克集團也離上市越來越近。據了解,去年12月匹克已獲準在香港上市,但因金融危機的加劇,此項計劃一延再延。雖然到本次4億元私募基金投資事宜確定時,匹克公司仍未宣布上市時間表,但業界人士均認為其“好事近了”。
近年來,在福建運動品牌上市的進程中,PE機構的影子頻繁出現。對此,霸菱亞洲投資有限公司執行董事曾光宇評價說:“從民營企業的角度來看,這說明他們對資本市場的認識越來越深刻。”
那么,PE結緣福建運動品牌企業,又如此“大方”,合作雙方各打著什么算盤呢?這樣的合作,將帶來怎樣的雙贏?
合作的底氣
事實上,PE機構的眼光十分“犀利”,在選擇之前,往往會經過一番深入的評估與權衡。廈門高能資本有限公司CEO楊克民告訴記者,“私募基金在進行項目評估時,不僅看重項目的盈利能力,這個企業在其行業所處的地位、未來的成長性、管理團隊的潛力等都是評估的重點。”而PE機構之所以青睞福建運動品牌,楊克民認為,正是因為福建運動品牌企業近幾年來發展勢頭強勁。
的確,福建運動品牌這幾年來盈利方面的表現十分搶眼。龍頭老大安踏集團于2007年上市后,年報年年勁速增長。其最新年報顯示,安踏2008年營業額為46.3億元,同比增長55%;凈利為8.94億元,比增66.38%。另一家上市企業特步集團,2008年凈利大幅增長1.29倍,達5.08億元。
從營銷端來看,安踏、匹克近年來大力推行國際化戰略。匹克把觸角伸向國際,不僅贊助NBA球隊火箭隊、雄鹿隊,還成為NBA官方市場合作伙伴。安踏則相繼簽下斯科拉、揚科維奇等國際體育明星作為品牌形象代言人。
從渠道拓展來看,這些企業更是全力出擊、全國開花。匹克公司總裁許志華談及此次4億元融資時就強調,要把錢投入渠道建設中去。據了解,今年匹克公司將在內地鋪設千余家專賣店,在繼續拓展二三線市場的同時,也將極力向京滬等一線市場擴張。
特步集團的擴張同樣底氣十足。2008年其全年總收益達到28億元,較前一年增長了110%。去年其新增了885家零售點,截至2008年底,該集團零售店數量已增至5532家,而今年該集團計劃至少增開800家分店。
恒潤財務咨詢有限公司董事長倪忠森表示,安踏、特步等公司在金融危機的形勢下大舉擴張渠道,使得盈利預期不斷提高。在鋪設渠道的過程中,以往不受控制的終端定價權也逐漸被生產端掌握,使得公司利潤空間進一步擴大。這些都是其深受PE青睞的重要因素。
雖然目前尚未公布確切的私募股權盈利數據,但以安踏等企業逐年上漲的盈利規模來看,入股的私募股權獲得豐厚的回報應該不成問題。如摩根斯坦利,其在安踏上市前選擇退出,獲得的回報是成為安踏在港上市的承銷商,從而賺取了豐厚的傭金。
PE帶來的不只是錢
如果說PE機構瞄上運動品牌行業,看中的是其美好的“錢景”,那么,對于福建的運動品牌企業來說,近些年來其對PE的態度從不冷不熱轉變為積極結盟,又是打著什么樣的算盤呢?
對此,楊克民認為,這是因為不少運動品牌企業正處于上市準備期,而與銀行貸款、企業間拆借等融資渠道相比,PE機構投資更對上市企業的“胃口”。此外,福建的運動品牌企業多為民營企業,其家族式的管理、股權結構的混亂一直被外界所詬病。在上市過程中,這些民營企業往往會遇到財務報表混亂、產權劃分不清等問題。在倪忠森看來,這些企業與其自己關起門來明晰股權,還不如引進戰略投資者幫忙解決這些問題。
曾光宇則認為,許多PE機構投資者同時也是券商,對上市時機的判斷力比企業自身強,能運用的資本市場資源也更多。從這個角度看,與PE結盟不僅能給運動品牌企業帶來充足的資金,還能使其上市質量大大提高。他同時認為,近年來福建運動品牌企業頻頻與PE機構合作,也與企業越來越具備開放意識有關。以往這些民營企業對私募股權敬而遠之,是擔心外來資金會危及原有家族股東的權益。而今,隨著經營意識越來越開放,企業逐漸看到了與PE機構結盟所帶來的諸多機遇。特步集團市場部經理尉海說,對企業而言,引進充足的資金就能辦很多事,如可以聘請有市場號召力的代言人,可以拍攝制作精良的廣告,可以簽來優秀的設計師等。
晉江市上市辦主任劉向陽告訴記者,近年來,晉江不少運動品牌企業都與PE機構有過接觸,特別是2007年底,許多企業處于上市輔導期,對PE投資的渴望很強烈。而今年以來,泉州市已組織多場PE機構與運動品牌企業的對接會,紅杉資本、摩根斯坦利、高能資本等PE機構投資者對福建企業表現出了濃厚的興趣。
雙贏的可能
倪忠森指出,PE是快速投資,往往3-5年就要回收資金,這對企業發展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如果企業不具備良好的基礎,高速發展、盲目擴張也只能帶來惡果。
泉州市上市辦主任呂涌波在最近一次私募股權和企業對接會上表示,目前,泉州運動品牌企業對PE的追求存在著幾種心態。一些優秀的龍頭企業希望借助私募基金的介入,既獲得進一步發展的資金,又能理清企業內部的產權關系,吸引人才;一些生存狀況出現問題的企業,希望借盡快融資賭一把;而更多的企業是抱著盲目跟風的心態。值得注意的是,為獲得PE機構的注資,個別企業可能會過度包裝甚至虛假包裝自己,在財務報表上“作文章”,但這種做法風險極大,PE機構有所察覺后可能就會撤資。
據業內人士介紹,金融危機的危急形勢已經稍稍緩解,國內股市自去年以來出現了回暖的跡象,各種私募股權基金、創投基金也悄悄“醒來”,在創業板即將推出、市場處于上升趨勢的背景下,PE投資將迎來新一輪的萌動。曾光宇提醒說,對于那些有意引進私募股權投資的企業來說,先要找到自己的細分市場,只有在細分市場上做大做強,才可能越做越精,占領市場高地,從而吸引PE進入并取得雙贏。
倪忠森對此表示認同。在他看來,企業在牽手PE前,要練好內功,規整內部治理結構,明晰企業產權,為兩者的合作打下良好的基礎。











